與基普喬格、貝克勒等人齊名的英國長跑名將法拉赫,號稱長跑之王,5000米和10000米雙料奧運兩連冠,雙料世錦賽三連冠。轉戰馬拉松曾在芝加哥跑出2小時5分11奪冠。但他沒有像基普喬格和貝克勒一樣在淡出場地賽后,在馬拉松賽場取得更大的成功。因為他遭遇了傷病的侵襲。應力性骨折埋葬了他的運動生涯。
我國籃球巨星姚明同樣是遭遇了這個傷病,從而在31歲就從籃球場退役。
應力性骨折是一種由于過度使用導致的骨骼損傷。這種類型的骨折通常發生在骨頭的同一部位受到反復應力時,長時間過度勞損后逐漸累積導致的骨折。經常發生在運動員和其他長期跑步業余跑者身上。也是疲勞性骨折。
看到疲勞性骨折中的骨折兩個字啊,有的跑者可能會嚇一跳。過度疲勞的確會引發骨折。但這和我們平常常見的暴力性骨折啊,其實是不一樣的。
疲勞性骨折啊和之前提到的跑步期都屬于積累性的損傷。疲勞性骨折啊是十九世紀醫生在士兵身上發現了一種疾病。
行軍士兵中出現一種小腿疼痛的疾病,原因不明,直到x射線啊,診斷用于臨床后,由于發現骨折愈合的特有征象,人們才明白這種疼痛啊是一種特殊的骨折。
鑒于這種骨折與行軍有關,醫生便稱之為行軍骨折。二戰中這種骨折病例比較多,其發生的原因和性質啊,也逐漸的被認識。
后來發現疲勞性骨折好,發于下肢足部,尤其常見跟骨、脛骨、腓骨。
應力性骨折的原因
那疲勞性骨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類似于金屬的疲勞現象,金屬看似結實,但反復受力彎折時啊會引起金屬的折斷現象。
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過度使用:長時間的、激烈的對抗性的運動,如跑步,以及持續性的反復牽拉,如肌肉和肌腱對相連的骨骼長時間持續的應激,都可能導致應力性骨折。
2、骨密度偏低:骨骼密度較低的人更容易發生應力性骨折。這通常與營養不足、長時間缺乏運動等有關。
3、跑姿不正確:錯誤的跑步姿勢會增加下肢骨骼的應力,從而導致應力性骨折的風險。
4、營養不足:缺乏維生素D、鈣、鎂等營養素,會影響骨骼健康,增加應力性骨折的風險。
5、跑步路面改變:在不同的路面上跑步,如硬地面、石頭路面等,會增加下肢骨骼的沖擊力,引發應力性骨折。
6、跑鞋破舊或不合腳:不合腳的跑鞋不能為腳提供足夠的支撐和緩沖,容易導致應力性骨折。
總之,疲勞和訓練過量是產生應力性骨折最大的元兇。
應力性骨折的癥狀
應力性骨折的初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早期的典型癥狀呢有運動中小腿逐部出現隱隱的疼痛,或者是感覺每一次落地中啊產生沖擊性的疼痛。休息后就能夠減輕痛飲的部位啊,如果用手按壓會感受到疼痛。
隨著傷情的惡化,可能會出現以下癥狀:
1、疼痛:跑步時疼痛加劇,休息后有所緩解。
2、腫脹:骨折部位可能會出現腫脹。
3、走路困難:骨折嚴重時,可能導致走路困難。
4、骨痂形成:X光檢查可見骨折部位骨痂形成。
跑者增加跑量時啊,一定不能心急,若真的發生了疲勞性骨折的現象,一定要及時休息并應醫,想要確認自己是否發生疲勞性骨折,還是推薦盡早的做醫學影像。
檢查推薦進行核磁共振,可以在癥狀出現的很早期就發現問題。
而X光檢查只有在癥狀發生四到八周之后啊,才能顯現出是疲勞性惡化。作為跑者啊,我們應該清楚一點,應力性骨折發生后啊,就意味著長時間需要休息,不僅沒法跑步啊,也非常影響工作和生活。
應力性骨折的預防
1、循序漸進:運動強度應逐漸增加,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運動量。
2、制定合理計劃:合理安排訓練計劃,避免過度訓練。
3、分析訓練過程:注意觀察運動過程中的身體反應,如出現疼痛、腫脹等癥狀,應及時調整訓練計劃。
4、營養均衡: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特別是維生素D、鈣、鎂等對骨骼健康有益的營養素。
5、堅持力量訓練:加強肌肉力量訓練,提高骨骼的穩定性。
6、選擇合腳跑鞋:選擇合適的跑鞋,為腳提供足夠的支撐和緩沖。
7、聽從身體的感覺:如有不適,及時就醫,避免強行運動。
總之,跑步是一項很好的鍛煉方式,但要注意運動強度、跑姿、營養攝入等多方面因素,以避免應力性骨折的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