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蘇軾這個人樂觀豁達,縱使身處至暗的低谷,也能從縫隙中尋找光明,向陽而生。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他心胸曠達,總能以積極的態度,從容應對人生路上的突如其來。
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年)四月,57歲的蘇軾迎來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貶謫,由定州知州知英州,途中再貶寧遠軍節度使。
高太后病逝,宋哲宗執政,新黨上臺,作為元祐黨人,蘇軾首當其沖,“惠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其際遇堪比烏臺詩案。
“天涯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雖然風起云涌,可蘇軾依舊從容不迫,《慈湖夾阻風》這組七言絕句,就作于這一年六月。
蘇軾赴任英州,船經安徽當涂慈湖夾時,因為風高浪急被迫停泊,滯留期間,面對自然景物,蘇軾寫下自己深刻的人生感悟。
01
捍索桅竿立嘯空,篙師酣寢浪花中。
故應菅(jiān)蒯(kuǎi)知心腹,弱纜能爭萬里風。——宋 蘇軾《慈湖夾阻風 其一》
賞析:
行船停泊在波濤翻涌的浪花中,桅桿與繩索被狂風吹得呼呼地作響,船中,那撐篙的船工早已酣然入夢。
那用菅蒯柔條編織的繩索,看似纖弱,實則非常堅韌,為了報答船工的信任,勇敢地與萬里長風相抗衡。
這是組詩中的第一首,寫船遇風停泊,雖然風吹浪打,但因有堅固的繩索和桅桿,所以舟船會安然無恙。
在這首詩中,繩索即是信念,因為意志堅定,所以內心從容,不懼外界的急風驟雨,能夠安然進入夢鄉。
吾心安處是故鄉。蘇軾這個人最能隨遇而安,因烏臺詩案遭貶黃州,謫居四年之久,竟然心生終老之愿。
任憑風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這就是蘇軾,詩中的風雨既是自然界的風雨,也是其人生遭受到的打擊。
“捍索”是船桅兩旁的繩索,“篙師”即船工,“菅”和“蒯”都是多年草本植物,葉子細長,極有韌性。
02
此生歸路愈茫然,無數青山水拍天。
猶有小船來賣餅,喜聞墟落在山前?!?蘇軾《慈湖夾阻風 其二》
賞析:
航船停泊在一望無垠的江面上,狂風如嘯,波濤如怒,眼前只有數不盡的青山和遠天。
彼時,那置身船中的蘇軾,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也是一片茫然,眼前只有水天茫茫。
就在此時,他忽然發現,如此惡劣的自然天氣里,竟還有人奮力地搖著小船前來賣餅。
當小舟努力停泊在自己的船旁,困在大船中的人有了食物,還聽說山前就有集市存在。
蘇軾的眼前頓時一亮,心中一下子又升騰起希望的火苗,因為那努力討生活的駕舟人。
這溫暖的人間煙火,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讓困頓中的蘇軾心生歡喜,遂又燃起了希望。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和事,在不經意間觸動心弦,給予我們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從初時的困頓迷茫,到后來的喜悅希望,既是觸景生情,也是其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03
日輪亭午汗珠融,誰識南訛長養功。
暴雨過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卻當空。——宋 蘇軾《慈湖夾阻風 其四》
賞析:
正午時分,太陽當空,炙日炎炎,酷熱難捱,勞作中的人們揮汗如雨,身上的汗珠就像融合在一起似的。
雖然,“熏風未解池亭暑”,暑熱難捱,可“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時節自然有它的安排。
春種,夏長,這就是自然規律,萬物茁壯生長,這溫熙的南風自然是功不可沒,不可因暑熱而遭到否定。
夏天可是個暴脾氣,就連下雨都是這般模樣,雨驟風急,頃刻間就風流云散,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所以,行旅中的人們,不必為此擔心,暴雨穿云不過圖一時之快,并不影響夜晚的明月當空,清風徐來。
夏日炎熱,可南風卻有生長之功,暴雨雖頻,卻并不妨礙皓月當空,蘇軾觸景生情,生出許多人生感悟。
雖然處于人生的低谷,身處至暗之中,但蘇軾也始終保持內心的溫暖,他積極樂觀,不抱怨,向陽而生。
蘇軾這首詩看似有感而發,但他卻能從自然景觀中悟出人生哲理,而寫出寄寓深遠的詩句,真是大智慧。
04
臥看落月橫千丈,起喚清風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側過,人間何處不巉巖。——宋 蘇軾《慈湖夾阻風 其五》
賞析:
長夜漫漫,詩人仰臥在船上,看到天邊月落的地方云橫千丈,知道天色即將破曉了。
這時候,經驗豐富的老船工借著風勢,直掛云帆,加緊開船,這清風如他喚來一般。
航船暫且傍著臨江的小村,傾斜搖蕩地駛過危險的河段,這自然會存在一定的風險。
可是,行走在世間,哪里沒有峭壁危巖呢,勇敢地闖過去,自會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哪有那么多的一帆風順,不經歷風雨,怎會見彩虹?這一路跋涉,才是最美的風景。
首句寫暗夜難寐,次句寫直掛云帆,第三句寫行旅艱難,尾句寫駛過險灘豁然開朗。
蘇軾這首小詩借助日常景物,抒發自己直面現實,不避艱險,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
后記: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遠謫萬里,守得云開見月明,六年后(1100年),蘇軾遇赦北歸,寫下韻味深遠的《六月二十日夜渡?!?。
蘇軾就是這樣一個人,從未在困境中頹喪,也從不絕望,始終如一個堅強的斗士一般,高昂著頭顱,永不言敗,越挫越勇,就如他慈湖夾阻風般。
《慈湖夾阻風》組詩由五首七言絕句組成,以上分享的即是其中的四首,蘇軾通過對旅途自然風光的形象描繪,寫出了自己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這四首小詩雖然短小,但語短情長,寓哲理于形象之中,飽含大智慧,是蘇軾直面現實不懼艱險的人生態度,也是他曠達積極隨緣自適的人生情懷。
參考資料:
《宋史 蘇軾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