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白居易與劉禹錫的友誼,開始于人生的后半場,相似的際遇,卓越的才情,讓他們結為惺惺相惜的好友。
晚年時,他們同住洛陽,雖然未能實現比鄰而居之愿,但“三日三會面”,詩酒唱和,彼此往來頻繁。
遲暮之年,他們的健康狀況都不太好,同時患有眼疾和足疾,那一年,從入秋起,劉禹錫就一直病著。
一個深秋的傍晚,病榻上的劉禹錫收到白居易的帖子,展卷細讀,不由得嘴角上揚,一抹笑意浮上臉龐。
白居易的帖子即是一首五言律詩,他告訴劉禹錫一會要攜酒來訪,猶如春風拂過般,劉禹錫心中暖暖的。
下面,我們就先來欣賞白居易這首五律,看看他在詩中究竟寫了些什么,能夠令病中的劉禹錫精神煥發。
01
病來知少客,誰可以為娛。
日晏開門未,秋寒有酒無。
自宜相慰問,何必待招呼。
小疾無妨飲,還須挈一壺。——唐 白居易《夢得臥病,攜酒相尋,先以此寄》
詩文大意:
因為知道你身體欠佳,怕影響你養病,所以客人來的就少了,臥病在床,孤單寂寞冷,這個時候,誰來為你消煩解悶呢?
早晨,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也不知道百無聊賴的你,是否打開房門,秋意泠泠,更不知道你家中,還有可供御寒的酒?
秋深了,你的身體也該恢復的差不多了,我感覺是時候前去探望并慰問你了,既然我們是好友,何必等著你下帖邀請呢?
這點小病小痛,不算什么,喝點小酒也無妨,所以一會我去看你時,今隨身攜帶一壺好酒,我們邊喝邊聊,好好聚一聚。
白居易懂劉禹錫,知道他雖然豪放曠達,可纏綿病榻,身心一定會疲憊不堪,如果身邊有人陪著說說話,心情也會好些。
所以,他人還未至帖子先到,通知友人一會攜酒來防,你要做好迎接的準備,白居易的帖子猶如一道光,令其眼前一亮。
患難見真情。展讀詩帖,劉禹錫十分感動,為白居易這份如雪中送炭一般的友情,病也好了大半,故提筆寫下以下贈詩。
02
耳虛多聽遠,輾轉晨雞鳴。
一室背燈臥,中宵掃葉聲。
蘭芳經雨敗,鶴病得秋輕。
肯踏衡門草,唯應是友生。——唐 劉禹錫《秋晚病中樂天以詩見問力疾奉》
詩文大意: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即便是遠方細微的聲音,也能清晰地聽到,輾轉難眠,直到晨雞啼鳴還未睡去。
獨處一室,背燈而臥,屋里靜悄悄的,午夜時分,秋風起了,刮得落葉簌簌有聲,愈發令人感到寂寥。
一城秋雨豆花涼,寒雨過后,蘭草和群芳都已經凋零殆盡,天氣涼爽了,病中的人感到很是舒服愜意。
可是,盡管如此,我還是希望有人能來看望自己,而能夠在夜晚來到陋室的,一定是心意相投的友人。
這是劉禹錫收到白居易的帖子后,感動之余寫下的贈詩,也就是回帖,與短情長,通篇寫滿感激之情。
患難見真情,病中人往往情緒低落,最需要親情和友情的慰藉,白居易的探望,就如一縷和煦的春風。
所以,劉禹錫才有了“肯踏衡門草,唯應是友生”的感嘆,“衡門”就是橫木為門,此指簡陋的房屋。
此詩通過對秋夜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病中的感受和內心的寧靜,以及對朋友真摯關懷的滿懷期待。
后記:
“與君同甲子,歲酒合誰先”,那年辭舊迎新,白居易作《新歲贈夢得》,調侃與自己同齡的劉禹錫。
“與君同甲子,壽酒讓新杯”,劉禹錫遂作《元日樂天見過,因舉酒為賀》作為回贈,盡顯摯友情深。
年輕的時候,白居易與劉禹錫鮮有交集,直到54歲那年在揚州偶遇,而后便開啟了“百年交分兩綢繆”。
如果說,元稹和柳宗元是白居易和劉禹錫年輕時的知已,那么,白居易與劉禹錫便是暮年的惺惺相惜。
彼時,他們寄情山水,同游同行,詩酒唱和,度過了許多溫馨美好的歲月,就如光一樣,溫暖著彼此。
“同為懶慢園林客,共對蕭條雨雪天”,便是平淡的日子,因為有彼此的陪伴,歲月便有了光和溫暖。
以上分享的兩首酬贈之作,就是白居易和劉禹錫友誼的寫照,雖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句句暖人心房。
參考文獻:
《新唐書 白居易傳》
《新唐書 劉禹錫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