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五十步可以笑百步
成語五十步笑百步,說的是戰場上兩個人同樣逃跑,跑五十步的人譏笑跑一百步的人,卻渾然不知他們都是在逃跑,無論跑得遠近,都無法改變逃跑的本性。用來比喻自己和別人具有相同的缺點,只是程度較輕,但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對方。典出《孟子·梁惠王上》。
您可曾知道,在歷史上,曾經有那么一個時代,五十步是完全可以笑一百步的。
這個時代就是春秋。
為什么呢?
我們來看看春秋時期的交戰規則:
一、不斬來使
這一點后世戰爭也基本遵從,雖然也時不時發生像周瑜那樣“斬使以示威”的事情,但戰爭中使者的性命還是相對很安全的。
二、不以阻隘
就是必須找個開闊之地堂堂正正地打。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躲起來阻擊,那樣會被視為小人。
三、不鼓不成列
就是對方沒擺開陣勢之前,你不能擊鼓以號令本方軍隊進攻。
四、不重(念chong)傷
只要對方受傷,必須停止對其進一步傷害,讓其回去治療,你不能捅個沒完。
五、不擒二毛
二毛者,頭發花白之人。
六、不逐北
就是敵人敗退,你不能追。如果非要追,以五十步為限。
看到了吧,就是這最后一條,如果你失敗了要逃跑,五十步就夠了,何必費力要跑一百步。那跑五十步的人當然有理由去譏笑跑一百步的人。
也許你會說:“不會吧?這不是開玩笑嗎?這還是打仗嗎?這不是過家家嗎?這是真的嗎?”
這是真的。春秋時期的戰爭就是如此,讓楚莊王得以稱霸的邲之戰中就曾經出現過這樣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晉軍敗退,一輛戰車陷入泥坑,無法動彈。楚國士兵立即停止追趕,竟然還高聲喊話,告訴晉軍士兵如何修理車輛。修好的戰車沒走幾步,又趴窩了,楚國人繼續耐心指導,直至晉國人把戰車徹底修好。
最后,晉軍從容撤退,臨行前還不忘高呼:“謝謝啊!”
這不是笑話,就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也許你會有疑惑,當時的人們為什么會如此戰斗?
春秋時代,周王室雖弱,但禮法尚存。而且諸侯之間因爭霸而發生的戰爭都不以滅國為目的,沒必要非弄個你死我活。即使稱霸,打的旗號也是尊王攘夷。沒人敢像秦始皇那樣取代周天子。如果那樣會被天下人共同討伐的。所以除了經濟、政治、軍事實力以外,霸主們還都得以德服眾,不能做得太過分。
可是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已經沒人拿禮法當回事,而且戰爭的目的也轉變為了滅國,所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就變得很有必要。這才有了白起坑殺40萬趙軍的人間悲劇。
也難怪生活在戰國時代的孟子會講出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那個時代戰場上逃命,每個人都恨不得多長兩條腿。
當然春秋時代如此戰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當時參加戰斗的人員都是貴族,平民和奴隸是沒有資格參戰的,他們頂多干些背背扛扛的工作。執戈躍車,相互拼殺被視為一種榮譽,所以才有那么多講究。
這是君子之戰,小人的行為會被人瞧不起的,也是這些參戰貴族們自己所不能容忍的。在他們看來榮譽和尊嚴比生命更寶貴。所以才會有壯如子路,為了君子的尊嚴,寧可被砍死,也要把帽子戴正的慘烈之舉。
您覺得現代社會還需要這種貴族精神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