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你只需要是你自己》是一位韓國精神分析專家所寫。這本書的主旨是成為你自己,實現你自己,不再被他人的眼光定義。
作者樸又蘭是韓國的精神分析專家,曾經在首爾市青少年咨詢志愿中心、韓國安山精神科醫院心理治療室任職。
她希望這本書能夠讓女性更關注自己的感受,游刃有余的處理錯綜復雜的家庭和社會關系。
她最想通過這本書告訴每一個人,只有真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找到自由。
然而我對作者非常佩服的一點是她居然不是激進女權主義,這實在是令人驚喜。我以為韓女都激進得可怕。
揭開她不是激女面目的是第一章中的一句話:對峙和對決只會走向更加男性化的世界。
這是一種冷澈的目光——如果以這兩種方式就能解決世間所有的問題,那么這個世界早就變得非常完美了。
這句話直接擊中了我,讓我感慨這個世界上還是有理性的人存在。
其實作者樸又蘭寫作初衷是探討在父權制度下的男女關系。
全書一共有四章,每一章都探討了一個主題,涉及女性的欲望,女性的奉獻。女性的自由和女性的獨立。而主題中的內容都來源于作者的工作案例??偟膩碚f,這是一本與心理學相關的普及性書籍。
欲望與奉獻
人總會在一段關系中涌現不同的欲望和想法,女性是以關系為中心,產生欲望幻想。因此女性會以關系中的需求為基礎,來要求自己獲得相應的品質。
不斷追求缺失的東西才是女性真正的欲望,比如想擁有吸引男性的某些特質,從而成為有魅力的對象。
比如丈夫出軌后,妻子非但沒有去責怪丈夫,反而沖著小三大發雷霆。這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表現:仇視小三身上的魅力,認為自己沒有這樣的魅力,所以丈夫出軌。
這只是作者以精神分析的角度去理解這一行為,當然還有其他角度可以解釋。
作者認為女性追求缺失的東西,這種欲望本質上是他人的欲望,并不是女性自己的欲望。
女性之所以處于這種狀況,是因為沒有關注自我,僅僅通過他人態度了解自己的形象,再通過他人映射出虛假的形象來自我滿足,這是一種虛假的滿足。因此他人和自我的界限會模糊。
而在一段兩性關系中,女性往往愿意處于奉獻的位置,希望以奉獻來換取情感的回報。但實質上這是一種將自己的命運交付給別人的做法。
換句話說,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負責,自己的付出是自己的事,他人的回報是他人的事。不能以此來捆綁別人,這其實是推卸責任。
不要以為奉獻就能換取感情,這也是一種情感勒索。
自由
擁有自由之前必須有自主性。所謂自主性就是不為他人所定義,不為他人眼光所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受到了太多的條條框框,而從來不去質疑。人們堅信的大部分真理來自大環境的標準,常常忽視每個個體不同的價值觀,所以關注自己內心生活適應掌權者的世界才是真正的關注自我。
如果以為女性生來就是賢妻良母,那么就被一種社會規則所綁架,強行將自己嵌入這套社會規則,忽視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那自然會感覺到難受。
就好像現在一個獨立女性就必須不婚不育,一個生活幸福的家庭主婦就被稱作嬌妻,這都是一種教條式的刻板印象。
生活是自己過的,你想不婚不育就不婚不育,不要拿獨立女性的名頭來說事。家庭主婦的生活幸福,就不要妄圖猜測她們背后有什么不幸,甚至去詛咒她們,謾罵她們。
任何以一個標準要求他人都是暴政。
所謂幸福,并不是以其他人的目光來衡量的,而是以自己的感受來評判。
那為什么世界上這么多夫妻都過得不幸福呢?
那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關注過自己,不知道自己內心的沖動來源于什么,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究竟在追尋什么。
在書里的案例中,有些人是在追尋父母的認可,有些人是在追尋世俗的認可。甚至有些人的婚姻僅僅是為了結婚而結婚。
所以作者在書中告誡所有人:想清楚到底為什么結婚。在人生之中思考自己是否快樂嗎?是為自己活嗎?
結語
書中有大量的現實案例,每一個案例都有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這些深層次原因并不能簡單的歸結為男女愛情的挫敗,更多時候都是個人內心欲望的現實反應。
只有在解決了自己內心欲望現實反應的根源,生活才會有所改變。無論是維系家庭關系或者作出新的選擇,必然會迎來更好的新生活。
畢竟人一生中的最大課題是了解自己。
最后將作者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世界上的選擇沒有對錯,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選擇變得正確。
【文/云玖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聲明:玖弋閣 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玖弋閣,一周一書評,更多新書更好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