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頂山魯山縣 丁東亞
文/揭歡 圖/杜浩 余俊梟
尋訪基層好醫生,近期我們來到了河南平頂山魯山縣,去探訪一位鄉村醫生——丁東亞。在當地人口中,他是村里的“守護神”。
從魯山縣找了輛車繼續出發,在虎盤河村,終于找到丁東亞的衛生室,這是一處普通的農村宅院,四周停滿了車。
走進屋子,已經有很多人在排隊,正在看病的是兩個年輕的姑娘,聽他們的對話,可以知道,兩個人都在上高中,學習壓力很大,患有抑郁癥,今天是來復診。
兩個姑娘低著頭,很少說話,好像是人多害羞,兩人說話,也挨著耳朵說。
“我這姑娘以前一直都懂事得很,不知道為什么會得這樣的病。”旁邊的母親抱怨道。
“抑郁癥其實是有先天的膽氣不足,這種病會有兩個特征,一是特別的懂事,從小就懂事,二是膽小,后天的壓力或者事情的影響下,造成抑郁癥。”丁醫生在給兩個姑娘看完以后解釋著。丁醫生覺得,后天的事情和心情是標,而膽氣不足才是本,在治療的過程中是標本兼治,本為主。這樣的理念,應用起來確實頗有效果。
我們趁著丁醫生看病空隙,講明來意,問及他的學醫之路,他的臉上浮現出痛苦的神情。
從小開始,丁東亞就想學醫,但是考上醫學院以后,家庭發生變故,經濟困難,那時候,正是夏天,偶爾有兩個窩窩頭充饑,由于極度的營養不良,丁東亞在一個周內暈倒了6次。
“那個時候,是我這輩子過的最難的時候。”丁東亞說,但是他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讀書,除了上課,其他的時間都泡在圖書館里,一泡就是一天,“當時唯一的想法,就是要學好醫”。
畢業之后,丁東亞開始在醫院實習,為了鞏固自己的醫術,他前前后后在三甲醫院工作了11年,后面毅然決然地回到老家,又拜師“三部六病”的掌門人馬文輝為師,繼續學習,汲取了傳統中醫的智慧,融會貫通,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治病風格。
“到現在一年12個月,俺3個月基本都在學習。”丁東亞說起自己的時間安排,除了學習之外,基本都在看病,每天從早晨7點一直工作到晚上10點左右,白天,基本都是遠方患者,下午或則晚上,附近的鄉親看著人少了才會過來。每個周只給自己休息一天。
我不禁好奇,丁醫生為什么會選擇回到老家當一名鄉醫,不留在三甲醫院。
丁醫生沒有直說,頓了頓,講起了以前家中變故時,“鄉親們有送菜的,有拿米的,他們幫了我家很多,我挺過來了,就不能忘本。”
丁醫生仰了仰頭,接著說“俺媽對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要知道感恩。”所以,丁醫生今年52歲,守護鄉村幾十年,也打算一直守下去。回到鄉里沒幾年,衛生局的人找上門,讓他出去上班,他還是拒絕了。
“我們的醫療資源兩極分化,好的醫院都集中在大城市,農村是弱勢群體。很多村里的人,看個病,還要讓子女回家陪著,坐很久的車到大城市去,很麻煩,如果是著急的病情,根本等不到。我在這個村,就得守住這個村,讓老百姓在村里也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待遇。”
在口罩那幾年,很多老人都沒挺過來,這個村里7個老人,一個也沒事。“要過去了又給救過來。”丁醫生說起來還是頗為驕傲。在村子里這些年,他對鄉親的病都了如指掌,治病也得心應手。
“一個病人之所以能給他看好,是我全盤了解了他的生活。”這是丁醫生的治病理念,在看病時,能準確抓藥的前提,就是了解病人的生活。所以,丁醫生看病,一向仔細。
“我用藥有3個原則,第一個是效果確切;第二個是安全性,副作用盡量小,第三是得經濟實惠。”
同縣有一個病人,在生了第一個孩子后,渾身腫,最終確定為膜性腎病,在丁醫生這里治了5個月的時間,恢復正常,由于醫生說這個病治不好,病人一直糾結送不送錦旗,過了兩年,也沒有復發,才真正打心底里認可,送上錦旗。
由于同縣,距離比較近,在晚飯空閑的時間,我們就讓丁醫生帶我們一起,去探訪一下病人。
還沒有進病人家里,狗吠聲四起,大門里出來個30多歲的女人,看見是丁醫生,連忙招呼我們進屋,十分熱情地拿出凳子,端來水果,又與丁醫生閑聊了一通。
我們說明來意后,她很高興,發自肺腑地告訴我們:“中醫真的應該傳播,我以前也不信。”
談及丁醫生,嘴里都是贊揚的話:“真的是我的恩人,這一輩子第二條命就是丁醫生給的。”
這些話聽來很夸張,但是如果你和我們一樣在現場,就能感覺到,患者劫后重生的慶幸和感謝,十分真誠。她仔細回想起來,告訴我們經過,那個時候她只有20多歲,一直不敢相信自己得病,最終在醫院腎穿刺確診為膜性腎炎,并且醫生告訴她,后面會發展成尿毒癥。
“變成尿毒癥,一家人都要被拖累,經濟上也受不住。”說著她用手抹了抹眼角,她說她不敢想,那樣的生活,自己的孩子應該怎么辦。順著她的目光看去,院子里,兩個小孩,正嬉笑打鬧,什么也不懂。
又閑聊一會,天色不早,我們準備離開,患者拿著自家種的土特產,沿著山路,送了醫生很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