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羅明醫生(右二)帶教本地醫生做經皮腎鏡手術 來源/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在離天空最近的手術室里,一場跨越4000公里的生命接力已持續30年。當第十批上海"組團式"援藏醫療隊的旗幟插上日喀則人民醫院時,來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醫生羅明在缺氧38%的青藏高原上,用柳葉刀鐫刻下"帶不走的醫療隊"誓言。從黃浦江畔到年楚河岸,365個日夜的堅守,滿屋的潔白哈達見證著雪域高原上的醫者仁心。
跨越山海踐初心
七月的高原勁風拂過經幡,2024年盛夏,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羅明在援藏動員令上鄭重簽名。作為第十批上海"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成員,他帶著三甲醫院十年臨床經驗,跨越4000公里抵達海拔3836米的日喀則人民醫院。
"剛到夜里頭疼得像戴了緊箍咒,呼吸困難、失眠、食欲減退接連而至,對身體和意志都是極大的考驗,給這里的醫療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羅明在日記里記錄下高原反應。當地年均含氧量僅為上海六成,紫外線卻是內陸三倍。這位習慣在無影燈下連續作戰的外科醫生深知自己肩負著提升當地醫療水平、為百姓健康謀福祉的重要使命,不得不放緩動作適應稀薄空氣,盡快適應高原環境,盡早開展工作,盡可能多的為當地人民解除病痛。
日喀則市人民醫院作為當地的重要醫療保障機構,承擔著守護百姓健康的關鍵作用。然而,羅明醫生來到后了解到,由于地理和歷史等原因,這里的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特別是在泌尿外科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短缺,一些先進的診療技術尚未得到廣泛開展。許多患者不得不長途跋涉前往外地就醫,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還可能延誤病情。羅明醫生暗下決心要為改變這一現狀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說:羅明醫生(左二)和普外科援藏醫生(左三)共同手術
授人以漁傳薪火
羅明醫生剛進藏投入工作時,醫院正大力推進微創四級手術,這對于提升醫院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他解釋道:“微創四級手術,作為醫療難度和風險最高的一類手術,對醫生的專業技能、醫院的設備以及團隊協作能力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當時,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在這方面的技術儲備不足,醫護人員缺乏相關的手術經驗,手術設備先進程度對比內地有差距,而且由于高原地區的特殊環境和飲食習慣,患者在住院時往往病情嚴重、復雜、并發癥多,處理困難,手術風險也相應增加,當地醫護人員在手術操作的熟練度和精準度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更多的實踐和指導。”面對各種因素的制約,羅醫生開始了自己的“破局”方法。
"不僅要當'開刀匠',更要當'播種者'。"羅明發現,受限于設備與經驗,當地醫生面對四級微創手術時常望而卻步。為了讓當地醫生更好地掌握微創四級手術技術,羅明醫生主動承擔起主刀的任務,讓本地醫生當助手觀摩學習,每一臺手術都詳細講解手術步驟,演示操作器械的要領、如何精準地分離組織、避免損傷周圍的血管、最大限度保護正常組織。通過這樣的現場演示和講解,年輕醫生們能夠更加直觀地學習到手術技巧,加深對手術的理解。
在羅明醫生的帶領下,醫療團隊逐漸積累了經驗,能夠實施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腹腔鏡下輸尿管癌根治術、腹腔鏡下腎盂成形術及腎囊腫去頂減壓術,并且在年底順利完成四級手術考核指標。
羅醫生經過近一年的援藏工作投入,當地醫生的診療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師帶徒培養了能夠獨立開展腹腔鏡手術和微創腔內激光碎石術的本地醫生。這些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極大地方便了日喀則地區農牧民患者的就醫,許多患者不再需要長途跋涉前往外地看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先進的醫療服務。
圖說:羅明醫生(左一)帶教本地醫生做腹腔鏡手術
生命相托見真情
由于高原環境和飲食影響,西藏地區泌尿系結石發病率高,再疊加結核感染,腎臟積膿和腎周嚴重粘連更多見,使手術操作異常困難和危險。針對當地的病情特點,羅明醫生堅持每日查房,詳細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從細節著手,為每個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療方案。
一位家住在吉隆縣的年輕藏族女性,因右腎結石在外院做了體外震波碎石治療后出現尿源性膿毒血癥,來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急診就診時已出現高熱、意識模糊、血壓下降等感染性休克癥狀,以前對此類患者處理經驗不足,往往都建議轉至拉薩治療,在接到急診醫生匯報后,考慮此患者病情緊急,若冒然轉院可能路上有生命危險,羅明醫生當機立斷立即將患者收入院,在加強抗感染抗休克的同時行右側輸尿管支架置入術,減輕腎盂壓力引流膿性尿液,術后密切觀察生命征,最終用"階梯式抗感染方案"將姑娘從生死線拉回。
一月后患者再次來住院,CT檢查發現右腎重度積水并多發較大結石,其中一枚結石約2.5cm梗阻在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經過與本地醫生詳細討論,羅醫生決定實施經皮腎鏡激光碎石術。術中精準穿刺腎盞成功,用激光擊碎大部分結石并取出碎石,完全解除輸尿管梗阻,基本達到一期清石的目的,患者也在術后一周順利出院。
在海拔最高的手術室里,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牧民們術后送來風干牦牛肉,老阿媽悄悄塞來滾燙的酥油茶,康復患者集體獻上潔白的哈達......這些成了羅明宿舍窗臺上最溫暖的風景。臨別時刻,他感慨萬千:“高原的生活條件不比上海,但患者們的感激之情卻讓自己深感溫暖,他們用樸實的話語和真摯的行動表達著對援藏醫生的感謝,一條條潔白的哈達,一句句發自內心飽含深情的感謝,都成為了自己援藏生涯中最珍貴的回憶。這些不僅是對個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所有援藏醫療工作者的認可和鼓勵。希望把上海醫生的溫度,永遠留在雅魯藏布江畔。”
展望未來,日喀則地區泌尿外科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相信這里將能夠開展更多先進的診療技術,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而羅明醫生參與的援藏醫療工作,也將作為援藏精神的一部分,激勵著更多的醫療工作者投身到邊疆地區的醫療事業中,為促進民族團結、保障高原人民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
雪域高原上,申城醫者用柳葉刀刻下的生命諾言,正如格桑花般絢麗綻放。
原標題:《"醫"心如雪映高原: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援藏醫生羅明珠峰腳下的生命守護》
欄目編輯:陳浩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陸常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