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的大招,正在加速釋放。就在“十一”假期前夕,三大一線城市——上海、深圳、廣州,都出手了,力度超乎想象。
先是上海一口氣推出7條樓市政策,包括調整限購、降首付、降住房交易稅收成本。
比如,對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以及單身人士購買外環外住房的,購房所需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的年限,從“購房之日前連續繳納滿3年及以上”調減為“購房之日前連續繳納滿1年及以上”。
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從“不低于20%”調整為“不低于15%”。二套房貸從“不低于35%”調整為“不低于25%”。
深圳發布的樓市新政策,和上海大同小異,主要涉及優化分區住房限購政策、取消商品住房和商務公寓轉讓限制、優化商品住房和商務公寓價格備案流程、調整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征免年限、優化個人住房貸款政策等六方面內容。
比如,深圳戶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員為本市戶籍居民的家庭,下同)限購2套住房,本市戶籍成年單身人士(含離異,下同)限購1套住房。在執行上述住房限購政策的基礎上,在鹽田區、寶安區(不含新安街道、西鄉街道)、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大鵬新區范圍內,可再購買1套住房。
此外,深圳還將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征免年限由5年調整到2年。
不過,相比上海、深圳的“有限”放松,廣州則堪稱是真正的“大招”:全市放開限購。
用一句來說,廣州的樓市對所有人都開始無條件放開,也即任何人都可以在廣州買房了,且無套數限制。
由此,廣州也成為第一個不再有房地產限購措施的一線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說,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這次是與所有二線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應該說,一線城市走到這一步,并不讓人意外。就在幾天前,權威會議中對房地產提出了一系列“大尺度”的要求:
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實施有力度的降息;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對商品房建設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支持盤活存量閑置土地。要回應群眾關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這些舉措,說白了,主要是針對一線城市。畢竟,在房地產限購上仍“扭扭捏捏”的,主要就是一線城市了。現在,除北京外的三大一線城市都出手,不過是一種順勢跟進。
而趕在“十一”假期前出臺,目的再明確不過,就是希望在特殊窗口沖擊一下交易量。其具體效果,主要有兩個方面值得觀察。
一,銷量是否提升?應該說,短期內,會有一股小高峰。但是否可持續,不好說。
二,價格會如何變化?權威會議提出“止跌回穩”,其實已經給出了“明示”,那就是頂多回歸穩定,要寄望向過去那樣通過刺激實現價格的“觸底反彈”,恐怕很難。
畢竟,無論從房地產發展的階段,還是從人口、經濟等基本面看,都難以再復現過去的路徑了。
并且,幾乎可以肯定,目前限購的放松,還不是終點。
一,這一次仍有三大限購城市(區域)沒有行動,即北京、天津、海南。它們料將也會有新的動作。
二,廣州大概率不會是唯一的全面放開限購的一線城市。
可以預期,房地產離全面回歸到不限購的階段,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