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真是天降異象,你在南方的臺風天里擔驚受怕,我在東北的蟲雨中頭皮發麻。
最近的東北漫天下蟲,局部地區大到爆蟲。
一夜之間,東北成了恐蟲癥的夢魘,密恐者處處哀鴻遍野。
”張萬森,東北下蟲了!“
踏入東北這片土地,處處都能感受到烈火般的熱情,就連這里的蟲子都一樣。
這幾天你走在哈爾濱街頭,只要張開嘴,成群的蟲子能直接喂你個半飽。
“我們蟲蟲絕不允許任何人在哈爾濱挨一頓餓!”
第一次身陷蟲圍的南方朋友 難免會被這種場面所震懾, 遠觀如黑云壓城,近看亂醉迷人眼。
蜂群效應給人的壓迫感,堪比當年“東北王”張作霖的30萬奉軍入關。
“看了東北的蟲子,我再也不向往北方了。”
“站在長春街頭,我感覺自己就是孫悟空。當年一猴兒獨擋十萬天兵天將的感覺也就如此了。”
“我現在拿兩個電蚊拍出門,原地轉圈直接變身馬可波羅開大。”
望著遮天蔽日的蟲子大軍,我突然對這片黑土地所蘊含的生命力肅然起敬。
一切生命在這片沃土上仿佛都能旺盛的野蠻生長。
“南方有大蟑螂,我們東北有小咬。”
前者 從個體上震懾你的神經,后者從數量上摧毀你的心智。
“小咬”是這類昆蟲的俗稱, 它們的真實面目為半翅目蚜科蚜蟲類群。
“小咬”的密度可以精確的判斷東北的節氣,見到的“小咬”越多,就預示金秋十月要來了。
每年的9~10月份東北、內蒙古地區便會自動刷新“小咬”, 遮天蔽日的小蟲會像臭氧層一樣遮蔽這里的天空。
“小咬”具有較強的趨黃性,對黃色特別敏感,這一點和我兄弟孫鵬的愛好一樣。
在黃色、黃綠色的物體周圍你常常可以看到大群的小蟲子開年會。
所以在秋天的東北,就連職校里都很少能見到黃毛精神小伙。
“ 我想做個純色美甲,東北地區的姐妹告訴我不要選黃色,會招小咬。”
“為了躲開小咬,我每到9月份就會從美團跳槽到餓了么。”一個外賣騎手這樣和我說道。
在東北,一切不具備殺傷力的事物統統都會用“小”字來作為前綴,例如“小樣“、“小B崽子”等
“小咬”也是如此,蟲如其名,它幾乎對人類沒有什么威脅。 但它數量實在太多,就像地鐵里的狐臭一樣讓人無法忽視。
這種生物存在的唯一意義似乎就是膈應人。
像極了你公司里的項目領導,屁都不懂,亂提要求,指手畫腳,對團隊毫無幫助,令人生厭。
在東北,“小咬”不光是密恐的噩夢,更是壓死摩托騎手的最后一根稻草。
幾乎所有騎手都遭受過“咬爺沖擊”:
高速行駛下蟲子會前赴后繼的撞向你的頭盔和車燈,最后形成一層厚厚的“蟲泥”。
原來我以為汽車中網前安裝擋蟲網就是智商稅,直到來了東北才知道,這東西就他媽是救命法寶!
如果你行車時正好遭遇到“小咬”大軍,此時最好別開雨刮器,因為它的唯一作用就是把肉抹勻。
“撞擊車玻璃的聲音,嚇得我雞皮疙瘩都起了一片。”
現在走 在齊齊哈爾 的街上,每個人的動作都整齊劃一 : 一只 手不停在空中 來回擺動,驅趕小 咬 。
路上遛活兒的出租車司機表示:”我一天得被這個假動作騙八百回。“
外地朋友見了都說東北真有禮貌,隔著一百米外就跟你打招呼了。
這個季節也許是東北人最有禮貌的季節了。
最令人窒息的是,每年的9~10月,東北、內蒙古地區除了會下一“小咬”雨外,還有更讓牛逼的“瓢蟲雨“。
小咬的天敵是瓢蟲“花大姐”,大批的“小咬“會吸引來成千上萬的花大姐捕殺蚜蟲。
到了 十月 份 東北的天空那才叫一個熱鬧 。
本地的朋友告訴我: 小咬多了,花大姐就多了,花大姐多了,小咬就少了,所以,小咬越多。
都說東北這片神奇的土地不養閑人, 由此看來,東北也不養閑蟲。
雖說小咬年年都會有,但唯獨今年特別多。
所以這個十一假期想補充蛋白質的朋友,我勸你們都來東北,絕對管飽!
作者|保安007
“小咬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