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秋季學期正式開啟!新教材正式投入使用。新修訂的教材指向核心素養,體現時代的發展變化和新課標要求,實現課程內容結構化,倡導教師在新媒體時代擁抱新學習。
新教材具體有哪些變化?如何在課堂中用好新教材,落實新課標?9月28-29日,第十二屆“巴蜀新課堂”新教材、新課堂下全國小學數學單元與新課標理念融合觀摩研討會在成都武侯區領川外國語學校華麗啟幕。來自全國各地教育專家、知名校長、名優教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小學數學單元教學的新理念、新策略,交流實踐經驗,分享教學方法,為推進小學數學教育改革建言獻策。
本次盛會在武侯區領川外國語學校舉行。校長趙興在致辭中表示,“我們現在提新時代、提教育創新,但離不開教育家精神。學校從2019年辦學至今,舉辦了三屆全國性的教學研討會,就是希望改變課堂,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加主動,更加自由地探索和發現知識。”
趙興
趙興校長指出:“巴蜀新課堂組委會這個‘新’是一個理念的倡導。這個‘新’的理念最重要的是生產關系,就是課堂中教材和我們課堂教學目標的關系,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系。如果我們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系理清楚了,新質生產力對我們今天的課堂,它必然是一種全新的詮釋。”
羅鳴亮:構建“講道理”的數學課堂
盛會開啟!率先開講的是福建省教研室小學數學教研員羅鳴亮。他曾獲得全國小學數學第五屆觀摩課評比一等獎,主持研究的“構建講道理的數學課堂”榮獲福建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羅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四年級的《認識圖形》。在課堂上,他通過提出問題、小組討論、舉手發言、質疑反思等環節,積極引導學生參與。
在接下來的《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單元整體教學思考》專題講座中,羅老師提到,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養導向的教育理念逐漸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方向,新課標強調從單一知識傳遞到多元能力培養的轉變,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善于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創設開放性、探究性課堂環境。
顧志能:通過解題發現數學之美
顧志能老師執教的《分數大小比較練習》一課,通過生動的生活情境、有效的數學模型、層層遞進的思考過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分數的本質概念。
顧志能是浙江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師用書》編委。以其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創新的課堂設計,帶給學生們一場別開生面的數學體驗。
課堂結束后,現場觀摩的教師紛紛表示,名師課堂充分體現了新教材與新課標的有機融合,為他們今后的教學設計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在《為思維的發展而教——新課標解析》講座中,他強調,學數學的核心在于練思維、提升思維,而數學老師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思考方法的引導者。
郭莉:引導式提問助力學生思維發展
郭莉,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重慶市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在公開課上,郭老師通過引導式提問,鼓勵學生分享交流,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她關注每位學生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在參與中不斷成長。
在學習“比大小、比多少”的過程中,郭莉老師采用了引導式提問的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例如,她詢問:“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比較這兩個數字?”學生們紛紛舉手,分享他們的想法,課堂氣氛熱烈而活躍。她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求知欲。
郭莉老師《課標導向的素養課堂》講座上,分享了她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她強調,素養導向的課堂需要關注學生的參與和分享,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
9月29日的研討會上,領川外國語學校骨干教師徐朝慧、江蘇名師強震球、浙江特級教師朱國榮等名師依次開講,展示單元教學新樣態。
大咖們在課堂上,呈現了不同年級的數學單元課程。他們以精湛的技藝,創新的教法,將新課理念與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展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
研討會以互動交流環節結束。教師們圍繞名師課堂和專題講座的內容,積極提問、分享觀點。專家和資深教師針對大家的疑惑進行了詳細解答,鼓勵教師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創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