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因糖尿病代謝異常而腫脹增粗,神經通過的管道周邊組織彈力下降、縮窄,進而壓迫神經。
神經受壓缺血后腫脹加重,進一步增粗,又加重了受壓程度,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神經病變逐漸加重。
所以說一旦發生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即使嚴格控制血糖、服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往往也并不能見效,因為已經縮窄的神經通過的管道是無法自行恢復的。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指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導致機體氧化應激,引發神經纖維代謝紊亂,微血管損傷引起神經細胞缺血缺氧,最終導致周圍神經損傷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之一,發病率高60%-90%。
1、如何識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一般而言,糖尿病5~8年以上才有并發癥,而周圍神經病變的一些癥狀開始時也容易被忽視。最常見的是肢體麻木,早期主要出現在腳趾末端,逐漸向雙下肢發展,常常是雙側對稱。隨著病情進展,出現疼痛、蟻走樣感覺異常,甚至感覺缺失。
2、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哪些癥狀?
由于周圍神經可分為支配感覺的感覺神經及支配運動的運動神經,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表現也因損傷的神經而異。
其中,感覺神經損傷最為常見,多以手腳麻痛為首發征兆。麻木感一般從手腳部位開始,常常以雙側對稱性的發生,足端感覺異常的情況也比腿部的癥狀會更為明顯,下肢癥狀比上肢重,夜間比白天重。除了麻痛以外,還可有蟻走、蟲爬、發熱、觸電樣等異常感覺。
此外,還有部分患者對冷、熱、觸、刺等外部刺激不敏感或者對輕微刺激即產生強烈而不適的感覺,稱為感覺減退和感覺過敏。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使得糖尿病患者對手腳的外來損傷如燙傷、刺傷、劃傷等反應遲鈍,容易導致手腳的潰瘍,甚至因為感染難控制不得不截肢,生活不能自理。此外,糖尿病患者腳部的感覺遲鈍還會導致患者走路時失去平衡感,容易跌倒甚至骨折。
3、嚴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危害
糖尿病患者要十分重視周圍神經病變,具體說來可以分為三部分。
(1)沒有神經病變的患者要加強血糖控制,防止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產生,同時每年都要做相關的檢查,要早期篩查明確是否有神經病變并發癥。
(2)對于已經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需要每半年篩查,明確病變嚴重程度和進展情況,及時給予相關的治療,阻止神經病變的進展和惡化。
(3)已經較為嚴重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需要追蹤及保護,避免足部的損傷,嚴防糖尿病足的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很容易引起糖尿病足,如果患者能夠早期預防,避免足部神經的破潰和感染,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發病幾率。
醫生介紹:商學征醫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副主任醫師,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編寫專著10余部;《中醫藥與微生態學》,《現代中醫臨證經驗輯粹——內分泌及代謝系統疾病》。
擅長治療糖尿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并發癥、痛風、骨質疏松癥、甲狀腺疾病、垂體及腎上腺疾病等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