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266)
民國安徽省軍管區(qū)政治部主任,國軍少將—李國干
李國干(1904-?),廣東梅縣人(據(jù)說和黃埔一期生李鐵軍是同村的,龍頭村人)。縣立石坑高級小學、縣立第一中學(即東山中學)畢業(yè)。歷任潮惠梅綏靖處文牘課司書,東路討賊軍第二路司令部委員。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二隊學習。
畢業(yè)后歷任軍校第二期輜重科(隊長黃在璣)區(qū)隊長,東江行政公署軍事科長。
1926年,北伐戰(zhàn)爭開始后,調任國民革命軍兵站總監(jiān)部(總監(jiān)俞飛鵬)駐南雄獨立派出所所長。
1927年3月,調兵站總監(jiān)部野戰(zhàn)交通處服務,同年4月,接替張海帆(黃埔二期),任兵站總監(jiān)部南京船舶管理處主任。
同年9月,南昌起義軍南下廣東進抵潮汕,粵系李濟深命薛岳的新編第二師編為第二縱隊,李國干任第二縱隊獨立團團長,參加了對南昌起義軍的圍攻。
1928年,薛岳率部投蔣后,李國干調任軍事委員會總司令部侍從副官,同年,總司令部組織校閱委員會,李國干任校閱委員會校閱委員,隨蔣介石赴海州校閱蔣的嫡系部隊。
1929年,任第二編遣區(qū)點驗組(主任賀耀祖)委員,負責西北編遣工作。
1930年,調兩浙鹽務緝私局,任緝私第三營營長,同年7月緝私營改營為大隊,任第三大隊大隊長。
1931年以后的一段時間,履歷不詳,但從他后來參加復興社,以及在復興社中擔任的重要職務,基本可以猜測,李國干這一段時間,可能在賀衷寒為首的“剿匪”宣傳處或中央軍校政訓處任職,并參加了復興社主辦的各種訓練班,只是沒查到相關具體資料。
1932年3月,參加復興社成立大會,此后,曾當選復興社中央監(jiān)察會監(jiān)察,并繼梁干喬之后擔任過中央監(jiān)察會書記,是復興社的骨干成員。
1935年奉命派赴歐美考察警政。1936年任訓練總監(jiān)部安徽軍事訓練委員會主任委員,并兼任軍事委員會中央各軍校畢業(yè)生調查處安徽通訊處主任。
網(wǎng)上有介紹李國干的簡歷說,“1936年3月回國,任廣東緝私專員,緝私處代理處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任財政部緝私總署高級專員。”,這段經(jīng)歷其實不是李國干的,而是另一名叫李源基的廣西籍黃埔一期生,一些回憶文章里稱他為“李國基”,后續(xù),我會有一篇關于李源基的概述介紹。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同年12月,安徽省戰(zhàn)時動員委員會在桐城創(chuàng)辦安徽省學生戰(zhàn)時訓練總隊,李國干兼任教育長。
1938年任安徽國民軍訓處少將處長,同年,入軍事委員會軍官訓練團第一期將官研究班學習。
1940年7月,兼任三青團安徽支團(主任方治)干事會干事。同年12月,主任方治奉調回重慶,李國干接充三青團安徽支團主任。
1942年,任安徽軍管區(qū)(司令李品仙)少將政治部主任,同年參加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十五期受訓。
1944年,任兵役署少將視察專員。1945年4月,任兵役署陜甘區(qū)視察,赴陜視察。后任國防部兩廣兵役視察專員。
一些專業(yè)的書籍中,在介紹李國干簡歷時,說“1945年任國民政府善后救濟總署石臼所辦事處主任”。這更是一個大烏龍,任國民政府善后救濟總署石臼所辦事處主任的是叫李國干,這個李國干是河南人士,早年清華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任國民政府善后救濟總署石臼所辦事處主任的時間也不是1945年,而是1947年。與本文介紹的黃埔一期生李國干只是同名同姓而已。
1947年,李國干入中央訓練團任少將團員。1948年,出任在南京的梅縣旅京同鄉(xiāng)會候補理事。
1949年到臺灣,此后經(jīng)歷不詳。1975年在臺灣當局紀念東征棉湖大捷五十周年時,撰文《棉湖大捷五十周年紀念》。其長子李南興曾長期擔任臺灣當局駐海地的“偽大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