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85年,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立其帝國的第十八年。翻閱這一年的“大事記”,明朝開國元勛徐達在南京病逝;戶部侍郎郭桓被告發貪污及結黨營私,朝中官員牽連甚廣;??戶部行移公文不實案發,戶部尚書?茹太素等人因弄虛作假,被朱元璋嚴厲處理……
這也是國子監這座象征最高學術權威的學府風起云涌的一年,時任國子監祭酒的宋訥因其嚴苛的治理引發監生不滿,九品學錄金文徵決定聯合同鄉吏部尚書余熂,向朱元璋告發宋訥。
這正是話劇《國子監風波》的靈感由來,它嘗試以戲劇的視角,將國子監化作權力交鋒與人物命運起伏的舞臺,探討了在大歷史框架下的個人命運與權力運作,挖掘被歷史掩蓋的人物故事以及史書記載與現實之間的錯綜復雜,探尋史書背后的隱秘真相,在歷史的辯證中,帶給觀眾深刻的思考與共鳴。
“棱鏡戲劇節”版劇照
用戲劇發掘史料:歷史洪流與命運的交錯
話劇《國子監風波》以寥寥數語的史料為起點,通過豐富的歷史材料和合理的藝術想象,展開了對于歷史事件的獨特詮釋與重構。歷史書寫常常聚焦于重大事件和關鍵人物,但在簡潔的文字背后,往往忽略了許多細節和個體的命運。通過戲劇,創作者得以填補這些遺漏,并在歷史框架內展開合理的構建,以呈現更為生動的歷史面貌。
話劇《國子監風波》依據史料中的簡短描述,結合當時的政治背景、社會風氣以及權力結構,構建出歷史場景。通過歷史材料的補充與藝術想象的合理延展,賦予那些簡單記載背后的人物豐富的性格與情感。這些人物在史書中可能只是一筆帶過,然而戲劇可以揭示他們在歷史進程中的個人選擇與掙扎。這不僅是一個關于皇帝、官員與學者的故事,更是人性在權力漩渦中無奈掙扎的真實寫照。
“棱鏡戲劇節”版劇照
在演繹歷史時,《國子監風波》借助對史料的審視與辯證,不僅還原了一個具體的歷史事件,更呈現了歷史的多重面貌與復雜性,通過戲劇的形式讓觀眾在“真相”與“虛構”之間產生思考:歷史,究竟該如何解讀?
復雜帝王:朱元璋的權力困局與孤獨
在《國子監風波》中,朱元璋不僅僅是我們熟知的那個鐵腕統治者,他復雜的內心世界也被深刻挖掘與呈現。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寒微,卻憑借自身的堅韌和智慧,從一介布衣崛起,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果敢的決策,結束了元末動蕩的局勢,建立了大明帝國,之后制定了詳盡的法律制度,維護社會穩定。
明史學者卜正民曾談及,童年的遭遇使得洪武皇帝的心中有著一種理想的社會藍圖,即“由少數精英分子統治的封閉鄉村社會體系會給他的王朝帶來永久的穩定和安寧”,因此,他不惜一切代價,甚至通過高壓手段打造這種理想秩序。
“棱鏡戲劇節”版劇照
作為從貧苦農民一路崛起的皇帝,朱元璋的身上既有深沉的悲憫情懷,也有嚴苛的權力欲望,這種雙重性成為了劇中的重要張力。在劇中,朱元璋不僅僅是歷史書上那個嚴厲的統治者,他的內心也因過往的貧困生活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充滿了矛盾。在發妻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愈發孤獨,這進一步加深了他對權力的不安與對他人的猜疑。
“棱鏡戲劇節”版劇照
觀眾能在《國子監風波》的某些情節中一窺他冷酷決策下悲劇性的情感張力:他的嚴苛是為了保全江山,而他的恐懼則是源自他不愿回到從前的困境。這樣復雜的心理層次讓朱元璋不再是一個“鐵面皇帝”,而是一個被歷史、命運和個人經歷所塑造的復雜角色。
人物張力:忠臣與逆臣的雙面人生
話劇《國子監風波》的核心魅力不僅在于對朱元璋的復雜刻畫,更在于劇中多個角色之間的多維度矛盾與博弈。國子監祭酒宋訥,雖為兩朝元老,卻在風雨飄搖的權力格局中舉步維艱;九品學錄金文徵,心懷理想卻無奈于現實的一介書生,在權力的陰影下掙扎前行;吏部尚書余熂,工匠家庭出身憑一己之力躋身士人階層,既有智謀也有其自身的政治盤算。
“棱鏡戲劇節”版劇照
他們不再是史書中冷冰冰的官職與名字,而成為了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觀眾得以走進那些被歷史簡化為“旁注”的人物內心。他們并非單一的正邪對立,而是有自己的理想、掙扎與主張。通過他們的視角,我們得以窺見歷史的多元與復雜性,理解那些被歷史的宏大敘事所掩蓋的情感與動機,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儒家知識分子多樣的內心世界。
“棱鏡戲劇節”版劇照
《國子監風波》并不僅僅是一次對明朝歷史事件的再現,它是一場關于權力與人性的對話,該劇注重細膩的情感刻畫和高度還原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一個側面,他們的命運既是歷史的縮影,也是當代觀眾可以共鳴的現實情感。劇中的每一場沖突、每一次對話,既是人物內心深處的揭露,也是他們在現實與理想、權力與正義之間的掙扎。
當各方勢力開始在國子監的方寸之地激烈碰撞,每一顆棋子都承載著起伏不定的命運。讓我們跟隨話劇《國子監風波》,打破史書的局限,走入歷史的現場,感受人物的內心沖突與命運抉擇,看到大歷史的脈絡,也窺見被塵封的微末細節。
2024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第二屆傳統煥新計劃
話劇《國子監風波》
劇情簡介
本劇取材于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寫定的刑典《大誥》中所記載的一則案例:吏部尚書余熂與國子監學錄金文徵誣告國子監祭酒宋訥而被誅殺。
五個人物,十條交織的命運線,在歷史的迷霧中共同推動這場國子監風波。朱元璋的旨意、宋訥的鐵腕、金文徵的抗爭、余熂的謀劃、馬皇后的勸誡,棋局悄然鋪展,步步殺機潛藏。
歷史與懸疑交織,權謀與律法的較量,準備好進入國子監的迷局!
主創介紹
藝術顧問 王曉鷹
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央戲劇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戲劇學院兼職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客座教授。
主要導演作品:話劇《基督山伯爵》《蘭陵王》《伏生》《理查三世》《薩勒姆的女巫》《哥本哈根》《簡·愛》《紅色》《離去》《深度灼燒》《大清相國》《一九七七》《千里江山圖》《逆行》《瀾滄水長》《右玉》《春潮》等;歌劇《邊城》《江姐》《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釣魚城》等,舞劇《十里紅妝》,音樂劇《花兒與號手》《斷橋》等,京劇《北平無戰事》,昆劇《烏石記》,越劇《趙氏孤兒》,黃梅戲《半個月亮》,評劇《半江清澈半江紅》,秦腔《關中曉月》等。境外導演作品:《趙氏孤兒》(希臘)、《高加索灰闌記》(澳大利亞)、《莊周戲妻》(美國)、歌劇《游吟詩人》(丹麥),并為香港、澳門導演了《盲流感》《屋外有花園》等。
出版學術專著:《戲劇思考》《從假定性到詩化意象》等。
導演 吳鵬飛
青年戲劇導演,重慶大學電影學院碩士
編劇導演作品《不對》入圍 2021年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備選劇目;
編劇導演作品《初生》入圍 2022年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單元;
編劇導演作品《回聲》入圍 2024年會昌戲劇節小鎮環游記。
導演作品《國子監風波》,獲2024棱鏡MINI戲劇節“青年力量”獎。
主演介紹
王中女 飾 朱元璋&馬皇后
北京京劇院一團青年老旦演員
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MFA藝術碩士研究生
首都京劇藝術家協會會員
2004年考入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京劇系,學習老旦表演;
2011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京劇系,學習老旦表演;
2015年進入北京京劇院工作;
2016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MFA藝術碩士研究生,深造老旦表演。
師承:張競艾 翟墨 張大環 李麗萍 劉莉莉 趙葆秀 李鳴巖等。
2016年拜京劇名家趙葆秀為師。
擅演劇目:《赤桑鎮》《釣金龜》《遇皇后》《打龍袍》
《李逵探母》《楊門女將》 新編現代京劇《大宅門》等。
2009年獲北京市紅梅大獎賽優秀獎。
2019年代表北京京劇院參加“京津冀”優秀青年演員展演。
2022年3月,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辦“穠李馨中—王中女個人京劇專場演出”。
2023年6月,杭州大劇院舉辦“穠李馨中—王中女個人京劇專場演出”。
2023年12月,上海天蟾逸夫舞臺舉辦“穠李馨中—王中女個人專場演出”。
陳紹白 飾 金文徵
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
代表作品:《喚笙歌》《貝家花園》《諾貝爾愛情秘史》《實現使命》《壯美中軸》《國子監風波》《童游山海》等。
代表影視作品:《少年狄仁杰》《湄公河大案》《偽裝者》等。
陳磊 飾 宋訥
戲劇導演、演員,北京戲劇家協會會員,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從事戲劇創作近二十年。
主要表演作品:《棗樹》《鹵煮》《語文課》《打開一九九〇》《開飯!》《孔丘》《國子監風波》等。
江一 飾 余熂
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
演員、導演
代表作品:電影《用心跳》《烏龍戲鳳》;電視劇《風聲》《光榮時代》《英雄曹操》;話劇《偷心》《塘鵝》《父親》。
導演作品:《Women life chicago》。
藝術顧問:王曉鷹
劇本顧問:張燕君
導演:吳鵬飛
編劇:朱學佳
制作人:張筱嘉
舞美設計:沈豐碩
燈光設計:黃若璇
多媒體設計:謝雨晨
音效設計及作曲:馮嘉茗、徐沖
化妝設計:劉麗
服裝設計:張琰、王瓊
形體指導:史欣鑫
舞臺監督:蘆東來
執行制作:曹靖雯、陽林育
宣傳統籌:王一、楊芳菲、陳思羽
出品單位:光束戲劇&鷹劇坊
服裝支持:原創漢服品牌“金陵私設局”
特別鳴謝:張一冉、郝明亮、瞿飛、
武云飛、耿景傲、夏唯一
演出時間
2024年10月30-31日
演出地點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小劇場
掃碼購票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大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