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毫末智行的日子不太好過。
有媒體報道稱,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內部暫時叫停毫末智行的港股IPO。
盡管,針對后者,毫末智行回應《賽博汽車》稱,該消息不實。“目前毫末HPilot搭載車型超過20款,第二代智駕產品已陸續進入交付狀態,加速沖刺自動駕駛3.0時代”。
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也對外表示,“毫末智行沒有暫停赴港IPO計劃,仍在進行中。具體的IPO時間應該是2025年”。
搭載超20款車型,這個成績聽起來不錯,但去年11月底,毫末智行成立四周年之際,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CEO顧維灝聯合發布內部信即表示,毫末第一代HPilot輔助駕駛產品整體已搭載超過20款車型。
至少從數字上來看,這一年進步不大。
更壞的是,周邊“群狼環繞”。
先是長城汽車引入第二家智能駕駛供應商元戎啟行;后又有消息稱,Momenta已獲長城端到端方案的一個車型定點。
此外,有接近長城汽車人士告訴《賽博汽車》,至少從去年開始,大疆旗下智駕公司卓馭科技的純視覺方案已經在魏牌車型上進行測試,目前依然在密集嘗試中。
從“含著金湯匙”出生,到如今“需要內外突圍”,毫末智行怎么了?
01
一度把長城智駕提升到全球頭部
成立于2019年的毫末智行,定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是長城汽車內部孵化出的子公司,前身為2015年長城汽車成立的智能駕駛系統開發部。
長城汽車技術副總工程師、長城汽車智能駕駛系統開發部部長張凱擔任董事長,前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顧維灝擔任CEO,實際控股人為魏建軍。
創立之初,長城汽車對毫末智行飽含期待。
2020年,在毫末智行的助力下,長城汽車開始在智能化方向上全面發力。
2020年長城汽車提出的331目標
當年7月,長城汽車發布了咖啡智駕“331”計劃:要利用三年時間實現用戶規模行業第一、用戶體驗評價最好、場景功能覆蓋最多三個領先,打造智能時代自動駕駛的領導者。
根據當時規劃,搭載毫末智行技術的咖啡智能平臺首款落地車型為魏牌旗艦車型,然后陸續搭載在長城汽車全品牌、全系列車型上。
甚至還提出:2021年,實現全車冗余L3級自動駕駛,以及具有NOH能力的自動駕駛;2022年,實現中國市場輔助自動駕駛用戶量最多;實現中國最大算力計算平臺的智能駕駛落地;實現中國首個復合場景下L4級自動駕駛;2023年,實現中國場景覆蓋最多的L4級自動駕駛。
一開始,計劃推進地不錯。
2021年5月起,毫末智行的輔助駕駛系統HPilot 1.0迅速搭載魏牌摩卡(參數丨圖片)等多款車型。
2022年3月,輔助駕駛系統快速迭代至HPilot 2.0版本,并隨著坦克500的上市正式落地。
在毫末智行的加持下,長城汽車成為繼特斯拉、小鵬汽車之后,全球第三家正式推出全棧自研領航輔助駕駛系統NOH(Navigation on HPilot)的車企。
業務推進的同時,融資消息也是不斷。光2021年一年,毫末智行就拿到了三輪融資。
一時間風光無二。
02
城市NOH遲遲不能落地是轉折
毫末智行發展轉折點,在于城市NOH的遲遲不能落地。
實際上,毫末智行是比較早宣布要將城市NOH落地的智駕公司。
早在2022年8月成都車展上,毫末智行就推出城市NOH。彼時,其表示首搭車型將會是長城魏牌摩卡DHT-PHEV激光雷達版,預計將在當年第四季度上車交付,年底在10個城市落地,2023年使用范圍計劃擴大到100城。
2020年初毫末智行發布的智駕路線圖
2023年5月,毫末智行又表示,搭載毫末HPilot3.0系統,具備城市NOH功能的魏牌新摩卡DHT-PHEV和藍山將先后上市,隨著兩款車型交付,毫末城市NOH將首批落地在北京、保定、上海等城市,并于2024年開拓100個城市。
新摩卡DHT-PHEV和藍山確實先后上市了,但城市NOH遲遲未開通。
2023年底,張凱和顧維灝發布內部信表示,2024年的重要戰役之一,就是確保毫末第二代HPilot智駕產品明年的交付上車。
毫末第二代HPilot智駕產品,是其于2023年HAOMO AI DAY發布的智能輔助駕駛產品,包括3000元級的高速無圖NOH產品HP170、5000元級的城市記憶行車與記憶泊車產品HP370,以及8000元級的城市全場景無圖NOH產品HP570。
三款產品價格都在千元級別,曾在業內引發過熱議。
2023年初毫末發布第二代HPilot智駕產品
不過,從目前來看,至少城市全場景無圖NOH產品上車并不順利。
長城現有智駕方案中,毫末智行主要提供實現行泊一體的中階智駕方案,搭載在旗下歐拉、哈弗、魏牌部分車型上;而無圖NOA的高階智駕方案則由元戎啟行提供,目前已上車的車型為魏牌藍山智駕版,后續還在繼續推進新的車型、甚至新的合作伙伴。
有接近長城汽車人士稱,“毫末給集團保證后,長城汽車一直等著,遲遲無法落地,這讓一向要求守信的(長城汽車總裁)穆峰不高興了,開始對外尋摸,元戎啟行主要是穆峰定下來的”。
實際上,不止元戎啟行,長城汽車還對華為等進行了評估。上述人士稱,“當時的表現兩者是不相上下的,但元戎小公司,能‘AII IN’服務長城”。最終,定板元戎啟行。
目前,長城汽車還在同時測試大疆等多個供應商,主攻都是端到端方向。
03
對內、對外都要尋求突破
從長城的態度來看,至少在城市NOH上,沒有用毫末智行已經是默認的事實。
那么,毫末智行的乘用車業務要怎么辦?
盡力爭取長城汽車,這是肯定要做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稱,毫末智行開放的高端崗位有十余個,職級在H4級以上。(顧維灝的職級是H7級)。主要方向端到端技術。
有業內人士對《賽博汽車》稱,魏建軍如今非常相信端到端技術。不管是momenta,還是大疆,都在基于端到端技術進行測試。
魏建軍測試長城智駕
顯然,毫末智行也想通過招聘的方式,快速趕超。
實際上,在技術儲備上,從對外口徑來看,毫末智行速度一直不慢。
早在2023年1月,毫末智行就拿出了端到端的車端感知架構,將包括車道線、車輛、紅綠燈、通用障礙物識別、局部路網、行為預測等分散的多個下游任務集成到了一起,使自動駕駛系統能夠“自己認路”。
在當時,毫末智行同步推出了自動駕駛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雪湖·海若。
但在落地速度上,毫末智行沒能做到領先同行。
同時,長城汽車也在積極向外突圍。
早在2023年4月,毫末智行第八屆AI DAY上,其曾宣布與三家主機廠簽訂了定點合作協議,其中包括長城體系外的品牌。
去年4月毫末宣布拿到長城體系外定點
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進一步落地消息。
盡管從成立之初,毫末智行就定下來要外供的目標,但官網上列舉的客戶及合作伙伴中,整車企業還只有長城汽車一家,公司的乘用車輔助駕駛產品搭載的車型全部屬于長城汽車。
失去“獨供”優勢后,毫末智行尋求獨立變得更加緊迫。
毫末智行成立四年多,一路走來,“大口號”說了不少,但在落地中總是慢了許多。如今再看當初的“331”計劃,不管是于自身,還是于整個行業都太過激進。
或許,對于一個初創公司,適當的“夸張”不算少見,但對于傳統造車來說,踏實才是最重要的。
經歷陣痛的毫末智行,需要不斷研發和尋找更多客戶,加速突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