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鏡哥。
2024年10月11日,國家統計局正式批準了中國人口與家庭發展狀況抽樣調查制度和方案,大約調查3萬人的婚育觀念,聚焦并全面分析“不想生,不敢生原因”。
該消息一經公開,迅即躥上熱搜,成了當日老百姓街頭巷尾討論的熱門話題。
不過,公眾一致認為——這還用調查?
根本原因是什么?
滿屏寫著一個大大的窮字!
其實關于“不想生,不敢生“的問題和原因,早在6年前就有媒體進行過調查,且人數更不止于3萬人,而是12萬人。
2018年,某知名社交媒體賬號在多個平臺進行過生育問題的網絡問卷,共有12萬人參與生育意愿投票。結果顯示,意愿生育率僅為約1.73,大致相當于1.4的實際生育水平。
文中表示,70后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80和90后作為生育主力軍,面臨的是2人贍養4名老人外加子女的經濟壓力。
這是6年前得出的3個年齡段的生育意愿,而6年后的今天,雖然00后已經進入生育年齡,但他們一代的價值觀已較前代有了變化,更多00后選擇了不婚不育,追求極致的自我享受。
可以說,如果解決了后顧之憂,80末和90后,還有大批人愿意生孩子,而很多00后則從主觀意愿上選擇了抗拒。
這就是生育意愿的現狀,即便投入巨大的人財物進行調查,也繞不過這幾個現實問題,因為這是明擺著的事兒。
這幾年,隨著人口負增長的出現,以及老齡化日趨嚴重,已嚴重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張口吃飯的人越來越多,創造價值的人越來越少,這種局面不及時加以改變,換作誰都頭疼。
但即便調查有了答案,想要增加人口出生率,也絕非簡單之事,除了激活社會活力之外,主觀意愿也是繞不過的坎。
說白了還是那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然而說一千道一萬,要想老百姓生孩子,無非兩條路。
首先是官方理念層面,放棄70后,大力幫扶80和90后,忽悠00后。
不能生的還管他干啥,想生不敢生的多給些財政補貼,那些能生不生的,多做做思想工作,能生一個是一個。
其次,也是所有問題的落腳點,也是非一蹴而就的,便是盤活經濟,讓社會充滿活力,同時也要想辦法解決教育、醫療、住房這三個老百姓“談虎色變”的大山。
總之,解決生育難題,除了主觀層面外,當下最重要的是經濟問題,所有難題的答案都在經濟這一基礎之上,就像中國男足為何不能雄起一樣,還是因為缺乏適量的群眾基礎。
最后,也不得不提一個國際共識,即生育率低已是全球共性問題,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國際經合組織(oecd)今年6月的研究顯示,38個發達經濟體的生育率自1960年以來已下降一半以上,創歷史新低。
這其中的狀元和榜眼之位,分別是我們的鄰居韓國和日本,生育率為0.7和1.2,遙遙領先。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這些發達國家中,即使是實施了廣泛家庭支持政策的國家,如芬蘭、法國和挪威,也依然無法阻止生育率的下滑。
這種現狀無不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經濟發展和生育率是成反比的,經濟越發達,生育率越低。
因此,即便我們解決了經濟問題,為群眾創造了一個適合生育的社會環境,未必就能有效拉升生育率,因為出生率降低是一個世界趨勢,越發達越低。
反而是貧窮如非洲的地區,生育率卻率創新高。
所以,你愿意回到過去嗎?
與其糾結于生育率,不如好好活在當下,生育本就是一個歷史問題,不如索性把它交給歷史,解決好我們當下最須解決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