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正是因為一次次的家國團結,民族方能生生不息。南宋著名民族英雄岳飛有詞云:“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慷慨激昂,深入人心。
岳飛文武全才,智勇雙全,他率領的岳家軍紀律嚴明,戰斗力超強,令敵人聞風喪膽,并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嘆??上?,岳飛卻被奸臣秦檜所害,留下千古冤案和憾事。
明朝歷史上有一個很奇葩的大事件,就是瓦窯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親率三十萬大軍征討蒙古,卻因草率用兵,所用非人,一戰即潰,全軍覆沒,自己也做了蒙古人的俘虜。
蒙古大軍趁機兵臨城下,圍困了明朝都城北京,大明王朝危在旦夕。當時,朝廷上下議論紛紛,眾說紛紜,很多大臣主張避敵鋒芒,勸新皇帝放棄國都北京,南下遷都南京。
在一片遷都聲中,于謙力排眾議,極力主張堅守北京,堅決打擊蒙古大軍。在與奸臣的斗爭和周旋之中,他有感而發,寫下一首飽含愛國情懷的《岳忠武王祠》。詩作原文如下: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
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這首詩的大意是:
自從宋高宗單人匹馬南渡,一直來到浙江杭州,建立南宋王朝。
從此,遠離了北宋國都汴梁,也舍棄了那些巍峨的宮闕。
主張收復中原失地的中興名將,收復了多少失地?降伏了多少敵人?
反倒是那些背叛國家的奸臣一直在掌權,極力主張議和。
在蕭瑟寒雨中,岳王祠廟里滿是黃葉堆積。
青山野墳之間,只有白云靄靄。
朱仙鎮大捷以后,岳王就告別了朱仙鎮。
為什么再也看不到岳將軍打勝仗?再也沒有高奏凱歌了呢?
于謙這首《岳忠武王祠》是一首哀悼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借古諷今的懷古七言律詩。
整首詩開篇先概括地詠嘆了北宋滅亡和南宋建國的歷史史實,從此,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接著,以中興諸將和負國奸臣來襯托岳飛,從正反兩方面,襯托出只有岳飛將軍才是真正的抗金復國英雄。
然后,側重寫景,見景不見人,借景抒情,在時代最需要岳飛這樣的英雄時,英雄居然完全被冷落,這是怎樣的悲哀。最后,用疑問句結尾,引申出正是因為主和派賣國求榮,才導致岳飛被陷害致死,再也無法打勝仗、奏凱歌。
全詩語言淺白,通俗易懂;夾敘夾議,邏輯清晰;對比鮮明,意在襯托;借古諷今,慷慨激昂;蘊含豐富,耐人尋味。
突出特點是借古鑒今,用南宋遷都被滅的歷史史實,向人們說明遷都是錯誤的逃避現實行為,投降議和是不可取的,其嚴重危害就是亡國,表明自己強烈反對遷都的鮮明主張,以及堅守北京的堅定決心。
歷史最終證明于謙是正確的,時任兵部尚書的他作為三軍統帥,率軍勝利擊潰蒙古大軍,挽救了大明王朝,可惜一代名將終究沒有逃過被冤死的命運,令人唏噓不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