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福州國際數字產品博覽會
作者: 楊曉鶴
在2021年Meta改名掀起元宇宙熱潮時,阿里巴巴重金投入并打造了"元境"的團隊,希望在這場新賽道競爭中搶得先機。但三年過去,這個曾經投入數十億元、數百人的團隊,如今卻在互聯網寒冬中按下暫緩鍵。
10月31日,AI鯨選社獨家獲悉,阿里元境團隊大裁員,很多員工反饋31日是“last day”,元境杭州和上海兩地團隊都被波及。這是阿里繼YunOS之后,主動退場的又一操作系統,"元境"被阿里定義為元宇宙操作系統。
在理想與現實博弈的故事,也是中國科技巨頭在新賽道上探索的縮影。
阿里云游戲事業部實際成立于2019年,服務了游戲行業、文旅行業以及一些商務行業,早期元境是阿里巴巴旗下以實時云渲染、實時云流為主要核心技術的技術提供方。
在事業部最初成立的6個月后,阿里巴巴發布了第一個版本的PaaS平臺,提供了PC端游在安卓端上的類似體驗,元境開始在云游戲業務啟航。2021年9月,阿里巴巴正式發布了品牌“元境”,并于同年10月推出云游戲開發者平臺。
“云游戲會是元宇宙的一個起點”,在2021年元宇宙大熱后,元境開始在這里領域大規模布局。
在元宇宙賽道上,各家巨頭選擇了不同的切入點:Meta all in AR/VR硬件,投入超過100億美元;騰訊則圍繞社交和游戲展開布局;字節跳動通過Pico切入VR內容生態。而阿里的選擇打造元宇宙時代的操作系統和云游戲平臺。
"目標是成為元宇宙時代的安卓系統。"一位元境團隊人員比喻。為實現這一目標,阿里投入了大量資源。據公開信息,元境布局全國2800+個云服務節點部署實時云渲染服務,通過廣覆蓋解決用戶最后一公里的觸達。
在操作系統層面,元境的野心不可謂不大。團隊開發的渲染引擎可支持10萬級同屏在線用戶,這在業內屬于領先水平。在工業應用上,元境還與某汽車制造商合作,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于生產線優化,據稱幫助對方提升了15%的生產效率。
元境的東湖櫻園項目
云游戲同樣是元境的重要布局。依托阿里云遍布全球的數據中心,元境推出的云游戲服務在延遲控制上具有優勢,平均延遲低于40ms。2023年初,元境還與多家游戲廠商達成合作,計劃將3A級大作搬上云端。
阿里元境CTO郭曠野還在2023年表示:以今年AI技術的發展,Diffusion、LLM、NeRF這些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內容創作和生成上對元宇宙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元境也確實在大規模利用AIGC技術提升業務,也布局了AI數智人等比較好商業化的產品。
看似元境迎來更好的技術迭代期,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首先是市場教育成本遠超預期。"要讓企業相信并采用元宇宙解決方案,比我們想象的要困難得多。"行業人士表示。據了解,即便給出技術驗證的免費方案,企業仍持觀望態度。一份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元宇宙的企業級客戶數量僅達到預期的30%。
其次是生態建設遇到瓶頸。截至2024年初,元境平臺上的開發者數量不足。有開發者反映,平臺工具鏈不夠完善,商業化渠道有限,難以支撐持續開發投入。
面對這些挑戰,元境開始調整戰略重心。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團隊主要圍繞兩個方向:一是深耕旅游和工業元宇宙,與制造業頭部企業合作,打造樣板案例;二是將云游戲能力整合進阿里云,作為云計算的重要組件。
盡管元境的商業化進程不及預期,但在數字孿生、實時渲染等領域積累的技術資產仍然寶貴。
值得一提的是,元境的轉型也折射出整個元宇宙行業的降溫。尤其Meta在2021—2023年這三年里,元宇宙累計貢獻了64億美元的營收,但卻帶來了超過500億美元的虧損,這已經讓meta決心裁員及大規模削減元宇宙方面的投入。
當然,不可否認,在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細分領域,市場需求仍在穩步增長。這或許給出了新的發展方向。
展望未來,元境的故事仍在繼續。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在新賽道上,重要的不是誰跑得最快,而是誰能跑得最遠。"對阿里來說,如何在保持創新的同時實現商業可持續,將是一個需要持續探索的命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