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Ginkgo biloba L.)
別名白果樹、公孫樹等
銀杏科銀杏屬喬木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
紅色名錄》瀕危(EN)物種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最早出現于3.45億年前的石炭紀
中生代孑遺的稀有樹種
被譽為“世界第一活化石”
“植物界的大熊貓”,系我國特產
▲ 紫蓬山銀杏樹(來源:肥西發布)
銀杏的栽培區甚廣
北自東北沈陽
南達廣州
東起華東海拔40-1000米地帶
西南至貴州、云南西部(騰沖)
海拔2000米以下地帶
均有栽培
將銀杏果放入水中,可以發現銀杏果的表面出現了一層薄薄的“銀膜”,這也是銀杏果為什么叫做“銀”杏的緣故之一。
銀杏果入水之后被包裹一層“銀膜”,這是因為銀杏果表面有一層果膠和蠟,這層蠟質形成了疏水結構,即水分子不容易直接滲透或附著在表面。
當銀杏果入水后,水分子接觸疏水表面時,難以與表面形成強的氫鍵,水分子形成一層薄膜。
銀杏果的表面有微小絨毛或突起,這些微結構可以含一層空氣,導致空氣被包裹在水和果表面之間??諝庹凵渎时人?,折射后這層空氣膜看起來就像是“銀膜”。
視頻來源:中科院物理所
?銀杏花期3-4月
種子9-10月成熟
葉在一年生長枝上螺旋狀散生
在短枝上3-8葉呈簇生狀
秋季落葉前變為黃色
因廣泛用作園林樹種
每年秋季
各地都會上演
“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奇觀
▲ 徽州大道(攝影:宋炎駿)
合肥也不例外
據統計
全市登記在冊的古銀杏樹
共計31株
其中:
一級古樹 5株
二級古樹 11株
三級古樹 15株
此外未滿百年的則數不勝數……
▲ 廣佛寺銀杏樹(來源:文化合肥)
合肥市區
4棵古銀杏樹登記在冊
具體信息如下
省委大院
銀杏
編號:34010320001
樹齡:約327年
等級:二級
樹高:19.5米
胸圍:315.0厘米
冠幅:平均17.8米,東西18.0米,南北17.5米。
位置:安徽省委大院102棟南側(紅星路1號)
長勢:正常株
環境:良好
現狀:正常(護欄)
▲ 省委大院銀杏樹(來源:《合肥古樹名木》)
▲ 省委大院銀杏樹(來源:合肥古樹名木)
▲ 1959年省委大院(攝影:吳新陸)
明教寺
銀杏
編號:34010330012
樹齡:147年
等級:三級
樹高:18.4米
胸圍:198.0厘米
冠幅:平均14.0米,東西17.0米,南北11.0米。
位置:明教寺(淮河路步行街44號)
長勢:正常
環境:良好
現狀:正常(護欄)
▲ 明教寺銀杏樹(攝影:李曉東)
▲ 明教寺(攝影:王牌)
逍遙津
銀杏
編號:34010330009
樹齡:117年
等級:三級
樹高:20.4米
胸圍:185.0厘米
冠幅:平均11.0米,東西11.0米,南北11.0米。
位置:逍遙津公園逍遙閣南側(壽春路16號)
長勢:正常
環境:良好
現狀:正常(護欄)
▲ 逍遙津銀杏樹(來源:合肥古樹名木)
▲ 逍遙津公園(攝影:王牌)
原市府機關大院
銀杏
編號:34010330002
樹齡:107年
等級:三級
樹高:22.0米
胸圍:270.0厘米
冠幅:平均20.0米,東西16.0米,南北24.0米。
位置:原合肥市政府機關大院(淮河路256號)
長勢:旺盛
環境:良好
現狀:正常(護欄)
▲ 原市府機關大院銀 杏樹(來源:合肥晚報)
▲ 合肥城市記憶館(攝影:魏鑫鑫)
合肥地區栽培銀杏歷史悠久。早在明萬歷《合肥縣志》中便提到,合肥物產有“銀杏”,屬“果”類;城內有“銀杏”巷,無考。清嘉慶《合肥縣志》還記載了一則故事:佑圣宮“殿前銀杏一株,其高十丈”。萬歷年間某日,“倏時風雨大作,仿佛有黃龍盤踞其上,竟日始去,識者謂為金闕之所化”。此外,明教寺后的天王寺院中曾有銀杏兩棵,“夭矯參天,狀若虬龍”,等等。
▲ 合肥物產“銀杏”(來源:萬歷《合肥縣志》)
▲ 佑圣宮銀杏樹(來源:嘉慶《合肥縣志》)
此前,據1983年市園林部門調查,全市有百年以上的古樹14株。樹齡最大的一棵銀杏約200年。60~80年的大樹十株,主要樹種有銀杏、廣玉蘭、麻櫟、側柏、圓柏、臭椿、白皮松等,多分布在私家宅園和單位庭院內。銀杏,俗名“白果樹”,現百年以上的有5棵。其中:
一、位于省委老警衛連院內(原洪家花園)、第32幢宿舍樓南15米處。樹高22.2米,胸徑89.8厘米,冠幅東西14米、南北14.6米,雄性,樹齡約200余年。
二、位于市政府主樓西南隅。樹高18.5米。胸徑66厘米,冠幅東西12米、南北10.8米,主干較直,樹齡約150余年。
三、位于阜南路90號,壽春路派出所宿舍樓南。樹為雌性,高16.5米,胸徑54.3厘米,1994年被移入環城公園的環東景區內。
上述資料中錄入了3棵古銀杏的具體信息,其中前兩棵分別對應34010320001和34010330002,第三棵則未見于古樹名木名錄。據媒體報道——1994年,因城市建設需要,原縣橋派出所院內的一株已生長百余年、干徑為58公分的古銀杏,由市綠化工程管理處移植至環城公園環東景區內的市樹市花園“安家落戶”。
▲ 1994年“合肥園林史上添一‘最’”(來源:《合肥晚報》)
▲ 市樹市花園 (攝影:王牌)
當然,除前文提到省委大院(洪家花園)、明教寺、逍遙津(龔家花園)、合肥城市記憶館(原市府機關大院)外,包公園、李鴻章故居(李氏家族住宅)、省司法廳宿舍(段氏住宅)、杏花公園等處,亦有古銀杏分布。近年來,大蜀山森林公園、開福寺、市政務中心、楓林路、銀杏路等處銀杏頻頻“刷爆”社交平臺。
▲ 包公祠 (攝影:王牌)
▲ 杏花公園 (攝影:王牌)
▲ 楓林路 (攝影:王牌)
合肥銀杏“大片”的重頭戲還有——徽州大道上的362棵銀杏?;仡櫤戏尸F代行道樹的歷史,可追溯到1950年。這年,合肥開始在淮河路、安慶路、宿州路等路段栽植第一批行道樹,共計1071株,樹種是從南京購進的懸鈴木。1955年以后,又相繼在其他主干道上廣植行道樹,主要樹種有懸鈴木、白楊、重陽木等。
▲ 徽州大道 (來源:安徽第一城區包河區)
為了提高綠化效果,綠化施工單位逐年更換了適應性差的白楊等樹種,選用了生長快、耐修剪、遮蔭效果好的懸鈴木為骨干樹種,采用杯狀形整形修剪,以解決電線布設與行道樹的矛盾。以后逐年增用了國槐、香樟、銀杏、女貞、廣玉蘭等樹種。在此背景下,以徽州大道、水陽江路為代表的一批銀杏行道樹應運而生。
▲ 1981年徽州路 (來源:安徽老照片館)
1984年,合肥市開展評選市樹市花公益活動。省林業廳袁長順、張致勝等撰文認為:“銀杏是最佳候選市樹。”文章指出,銀杏在“合肥一帶廣稱白果樹”,“市區分布也較普遍,市政府門前、包公祠、明教寺、逍遙津和省政府大院內均有,銀河公園北岸、青年路已作行道樹栽植”。但最終不敵廣玉蘭而落選,無緣市樹。
▲ 1984年“市樹選銀杏最佳”(來源:《合肥晚報》)
預計未來一周
我市以多云天氣為主
此時陽光正好
合肥秋意正濃
銀杏之美不容錯過
秋高氣爽正宜出游
趕快走上合肥街頭
共同來一場
邂逅小“杏”運的踏秋之旅吧~
▲ 包公園 (攝影:王牌)
#尋找 身邊的銀杏打卡地#
歡迎點贊、留言、轉發~
· ENJOY ·
編輯 | 淝南居士
? 素材來源 | 《廬州府志》《合肥縣志》《中國植物志》《合肥市志》《合肥市城市建設志》《合肥古樹名木》《合肥城市規劃志》《合肥市廬陽區志》及中國國家圖書館、中科院物理所、科普中國、中國基本古籍庫、中國方志庫、人民畫報、植物智、猶他家譜學會、湖北省圖書館、安徽文旅、新安晚報、合肥文化旅游發布、文化合肥、合肥市圖書館、合肥市文物保護中心、合肥古樹名木、合肥氣象、合肥日報、合肥晚報、合肥古樹名木、安徽第一城區包河區、肥西發布、安徽老照片館、往期文章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