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導治療”在臨床的廣泛使用,為頭頸部腫瘤患者帶來更多選擇和生存獲益,而此治療方法的底氣是多學科合作。近日,“頭頸部腫瘤紫金規范化診療進展學習班”在寧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頭頸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等專家大咖就“頭頸部腫瘤”的治療展開分享討論,共同推動頭頸部腫瘤防治水平的提升。
“誘導治療”,讓她的大腫瘤“消失”
當脖子里出現了一個拳頭大的腫瘤會怎樣?蘇北的王燕(化名)就遭遇了這樣痛苦不堪的事情。
一年前,她的下咽部出現不舒服,當時沒有太在意。后來脖子邊出現瘤子,更讓她郁悶的是,這個瘤子逐漸長大,甚至影響她的進食和呼吸,隨后她趕緊來到當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讓她崩潰——她患上扁桃體癌。當地醫院對其只能搖搖手,建議到更高級別的醫院就診治療。
3個月前,她來到江蘇省腫瘤醫院,找到腫瘤內科的曹國春主任醫師。“當時,她的瘤子很大,猶如一個成人的拳頭,已經潰破,且有淋巴轉移。對于這種復雜頭頸部腫瘤,我發起了多學科會診。”經過內科、外科、放療科、影像科、營養科等多科醫生討論,大家一致同意,給王燕進行“誘導治療”。
“令人驚喜的是,1個半月后,王燕脖子里的拳頭大的瘤子沒有了。”曹國春介紹,經過檢查,王燕的扁桃體癌已經完全緩解。“現在已經正常生活,之后定期復查即可。”
1/3的頭頸部腫瘤可以用“誘導治療”
“誘導治療”是個什么治療,它有什么奇妙之處?曹國春告訴記者,這其實是一種綜合治療,就是通過最適合的藥物治療,降低腫瘤負荷,誘導病情朝好的方向發展,為手術、放療等創造更好的條件。在頭頸部腫瘤中,大概有1/3的病人需要用到這樣的治療模式。
曹國春說,頭頸部腫瘤不算是主流癌種,但是,因為其特殊部位,對病人的身心往往傷害更大。比如喉癌、下咽癌、涎腺癌、頸部肉瘤等,雖然很小眾,卻很棘手。有些面部、頸部的病灶,多次手術后留下疤痕,有的人半邊臉都被動過手術,有的被切除咽喉不能再說話,病人連生活的勇氣都沒有。那么此刻,就需要尋找更為“人性化”的方式,通過綜合治療,讓腫瘤逐漸縮小甚至消失。如果病情需要手術,也盡量減少手術創傷面積。
“臨床上,通過這種治療方式獲益的患者還比較多。比如喉癌,如果一開始手術,器官保不住,那么病人以后就活在了無聲世界。” 曹國春主任說,通過“誘導治療”后,局部治療創傷減少,病人的生活質量大大提升。
“誘導治療”的底氣是“多學科合作”
按照慣例,學術學習班多以同學科進行,內科的會議內科醫生參加,外科的會議外科專家參加,而在此次的學習班上,記者驚訝地發現,來這里交流的專家竟然來自不同學科:頭頸外科、放療科、腫瘤內科等。與會專家均表示,這樣以病種、以病人為中心的多學科學習班讓他們相互切磋,相互學習,受益匪淺。
“因為小眾所以特效藥也較少,治療起來也更為復雜,所以需要依賴多學科診治。”曹國春主任認為,“誘導治療”的底氣其實是“多學科合作”。多學科會診醫生要進行商討和綜合判斷,拿出一個最利于患者的治療方案,并且一直跟蹤。以江蘇省腫瘤醫院為例,醫院聚焦頭頸部疑難復雜腫瘤的診治,組建了頭頸腫瘤多學科診治團隊,內科、外科、放療等多學科的知名專家一起為患者“開處方”。疑難復雜頭頸部腫瘤患者,無論被收治在哪個科室,都會對其進行“多學科診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