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文化研學之旅 領略傳統工藝之美
2024年10月28日河南唐本記酒業有限公司組織清汾文化研學之行,走進汾酒的故鄉體驗汾酒的文化。
10月28日到達山西汾酒廠
到達日集體合影
10月29日汾酒廠廠區參觀
汾酒是唯一六千年來不間斷傳承的名酒,在歷史的長河中,汾酒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一次汾酒文化研學之旅,讓我們得以深入了解汾酒的深厚底蘊,親身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
走進汾酒車間,一股清香雅致又有點像蒸饅頭味道的酒香撲鼻而來。抬眼望去,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在車間里穿梭,他們熟練地操作著各種傳統工具,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與技巧。這里沒有現代化的機器轟鳴聲,而是整潔有序,手工勞作的寧靜與專注。
觀察釀酒的過程,仿佛在翻閱一部生動的歷史書籍。從精選優質的高粱、大麥等原料,到獨特的地缸發酵工藝,再到精細的蒸餾環節,每一步都凝聚著汾酒人的智慧與心血。地缸發酵,為汾酒帶來了純凈的口感和獨特的風味,這一古老的工藝傳承至今,見證了汾酒的悠久歷史,也就成就了最干凈的汾酒。
車間內采用了現代化包裝流水線,現代化流水線大大的提高了汾酒的產能效率,但汾酒車間每一瓶汾酒都經過嚴格的質檢不允許有一點帶雜質的酒流入市場,這就是汾酒的品質之一:“用心釀造誠信天下”。
在離開汾酒車間時,那股醇厚的酒香依然縈繞在心頭。這次研學之旅,讓我們不僅品嘗到了汾酒的美味,更領略了汾酒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汾酒文化將繼續傳承下去,為更多的人帶來美好的體驗和回憶。
郭中玉秘書長帶領弟子們在汾酒廠去門口與當地太極拳友們進行了友好的太極文化交流,并一起切磋和演練了太極拳藝。
10月29參觀汾酒老博物館
試問六千年酒史,誰主沉浮?唯有杏花,汾香天下。每一座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歷史,而記錄這歷史變遷的便是這座城市的博物館。汾酒博物館,作為杏花村的靈魂,穿越著浮華,將我們的腳步串聯,向著遠方去探尋。
汾酒老博物館合影留念
在中華文明的體系中,酒文化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汾酒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館藏最豐富的酒文化專題博物館。陳列縱貫6000多年的杏花村釀酒史和1500年的汾酒發展史。以其豐富和多樣的傳承,見證著中華酒文化的“傳承與重塑”。
老博物館內的很多文物令人倍感震撼讓很多人都能感受到文化歷史的氣息和韻味!它用一件件珍品記錄著每一個歷史瞬間,記錄著杏花村的厚重與悠遠。讓你看到這方水土的文化和沉淀,與汾酒共生,與杏花共存。
參觀古字畫卷
汾酒廠區風景如畫
研學團汾酒廠區合影留念
中國老四大名酒
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隋唐時期,汾酒的釀造工藝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現代白酒的雛形。宋朝時期,汾酒在《酒名記》中被記載為天下美酒之一?,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名酒。
茅臺源自杏花村
早在1939年的民國時期,當時的國民政府有個國民經濟研究所,這個研究所曾出版過一本作者為張肖梅的書叫《貴州經濟》。在這本書里,作者寫道:“茅臺酒之嚴格及制造,在滿清咸豐之前,有山西鹽商某來茅臺地方,仿造汾酒制法,用小麥為曲藥,以高粱為原料,釀造一種燒酒。這個記載證明,茅臺鎮白酒的源頭是山西汾酒。茅臺鎮白酒吸取了山西汾酒工藝和陜西白酒工藝的精華。同時也佐證了茅臺源自杏花村這一說法。
10月29日參觀會晤
2024年10月29日,汾酒集團接待處總經理 博物館館長等和唐本記此次到訪的九人其中有七名為研學文化代表;河南省國防教育中心顧問、河南省羲之書畫院顧問(王太鑫),河南省太極拳協會常務秘書長(郭中玉),河南省直文聯主席(殷江林),河南省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張茂祥),鄭州鐸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黃麗燕),河南美廈美裝飾公司(潘俊華),鄭州卓美眼耳喉科醫院(楊志勇)。
雙方就此次山西汾酒廠研學之行進行了很深入的文化交流,從觀廠后的感受和感想進行了討論,同時唐本記消費領袖代表方為了促進雙方的關系文化交流,殷主席特別為汾酒集團贈“中國酒魂”一幅氣勢雄厚,字字有靈的書法字。
張副主席也為了此次會晤精心的創造了兩幅賦有清香和美好之作品贈與汾酒廠
此次會晤持續兩個小時,兩方人都帶著友好和開心的態度在一起交流探討,關于汾酒消費者領袖們高度贊同,證明了汾酒品質,汾酒文化的不言而喻,尤其大家參觀過酒廠的規模,工藝,文化。都被深深所吸引和震撼,在探討過程中大家都對汾酒的復興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回到“汾老大”時期,因為汾酒不止是百姓酒,也是最早的國酒,最好的良心酒!
會晤結束合影留念
我堅信只要我們共同攜手、相互信任,汾酒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們也一定會譜寫汾酒在中原大地的新篇章,創造汾酒在中原大地的新輝煌!
10月29日參觀中國汾酒城
中國汾酒城是中國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是涵蓋白酒生產、儲藏、銷售等各個環節,融合旅游、會展等多種產業的白酒經營綜合體,位于山西省汾陽市,占地面積5平方公里,建筑面積158萬平方米,用于藏酒的青磚砌筑城墻綿延10公里,內有100多座仿唐宋、仿明清建筑。
中國汾酒城四周近10公里仿古城墻環繞,城墻內為三層框架結構的城堡儲酒庫,建有鋼結構高粱筒倉18座,每座6000立方米容量,可儲存高粱10萬立方米。兩個制曲廠建有制曲車間25個單元,386個曲房;四個釀酒廠建有25座釀酒車間,每座車間24個釀酒班組,共600個釀酒班組。
2024年山西汾酒的年產量為10萬噸。中國汾酒城占地面積達4.5平方公里,年規劃成品酒產能為10萬噸,貯酒總量可達20多萬噸。此外,汾陽市在2022年集中開工建設的10個項目,總投資42億元,新增白酒產能5萬噸。這些項目的建設進一步擴大了汾酒的產能,這為汾酒復興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站在中國汾酒城五層城樓,俯撖酒城,綿延10公里的用于藏酒的青磚砌筑城墻,100多座仿唐宋、仿明清建筑 ,18座6000立方米容量的鋼結構高粱筒倉盡收眼底。舉目遠望,子夏山在酒城之北綿延逶迤,高速公路在汾陽大地蜿蜒穿行,給人一種開闊博大之感。其格局之大,胸懷之闊,眼光之遠,前景之好,讓人精神振奮,頓生愉悅。
汾酒城的封壇藏酒間
汾酒城 城樓前合影留念
汾酒老作坊
山西省呂梁市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杏花村汾酒作坊,又名杏花村汾酒老作坊,位于山西省呂梁市汾陽市杏花村鎮東堡村盧家街,總占地面積約9000平方米,創建于北齊河清年間(562年—565年) 。杏花村汾酒作坊由南北相對的兩組院落群組成。南院落群現僅存北圍墻和杏花名跡園大門。北院落群有5個并排的院落,分別是“杏花村”院,“晉裕公司造酒廠”院,勤儉院,作坊院,寶泉院。杏花村汾酒作坊有一套完整的作坊院,蘊藏了豐富的歷史信息,是研究杏花村汾酒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2006年5月25日,杏花村汾酒作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杏花村汾酒作坊現存院落坐北朝南,為較典型的四合院堡式院落布局,反映了山西汾州地區釀酒作坊的建筑風格和地域特點。
杏花村汾酒作坊中的附屬文物,尤其是傅山所題的“得造花香”石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收集到的幾百余件民間酒器,品種繁多,地方色彩濃厚 。漫步在汾酒老作坊,猶如成了汾酒的大掌柜,回到曾經的古老時代。
10月30日返程日經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外文名:Wang Grand Courtyard)位于中國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靜升鎮靜升村,為靈石望族靜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慶年間修建的住宅建筑群。現存建筑多為清康熙至嘉慶年間修建,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2000平方米。
王家大院,布局嚴謹,錯落有致。院落之間相互連通,但又相對獨立。從高空俯瞰,整個大院呈現出一幅精心描繪的“中國結”圖案,展示了傳統建筑的藝術魅力。
大院城墻上合影留念
大院主人院門前“壽”字前合影留念
王太鑫簡言總結:此行非常圓滿成功,整個活動都在組織之中、在管理之中、在平安之中、在和諧之中、在快樂之中,相信大家會更加為汾酒而努力了。
在涼風細雨的紛紛濛濛里,研學團隊滿載著豐厚的收獲踏上了返程。一位團員深有感觸的說:“漫步杏花村,感受汾酒的魅力。每一滴酒液都蘊含著歷史與文化,品味之中,仿佛與古人對話,心靈得到升華。汾酒之行,收獲滿滿。不僅品味了美酒,更領悟了人生的真諦。在酒香中,與各位老師共度美好時光,留下難忘回憶。”大家深感“王家大院歸來不看院”
感受過王家大院的輝煌,看見大院內充滿文化底蘊和濃厚的歷史氣息之后此次之行也到了尾聲,走之前當然是要吃一碗地地道道的山西刀削面了,我們在導游的帶領下來到了一家面館。
做飯的師傅刀工了的,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我們的面。
看著這碗充滿山西味道的面,不由得感覺時間太快!很想再多呆個幾天好好的擁抱這山西的美景,美食,和生活節奏啊!旅程到此就結束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也該返程美麗的家鄉 河南。
此照片為2024.10.28年唐本記酒業有限公司汾酒廠之行“清汾文研隊” 出發在鄭州青花汾酒形象店前拍照留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