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奔馳
奔馳利潤暴跌的現狀
2024年第三季度,奔馳交出了一份讓人大跌眼鏡的成績單,營收345.28億歐元,創下近三年來的最低單季營收,利潤同比下降48%。
其中,奔馳汽車部門營收下滑5.6%,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息稅前利潤更是暴跌64%。
作為奔馳最大的市場,中國市場的表現尤為令人擔憂,2024年前5個月,除了3月小幅回暖外。
其余月份奔馳在華銷量均不及去年同期,累計銷量更是同比減少了11575輛之多。
信息來源:
金融界:在華銷量下滑12.9%,奔馳三季度凈利“腰斬”
金融界
截至三季度末,奔馳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滑10%,僅為51.22萬輛,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奔馳在華銷量還達到了56.8萬輛的歷史高點。
值得注意的是,奔馳在全球市場的表現可謂冰火兩重天,2024年前三季度,北美市場異軍突起,銷量實現逆勢增長。
而歐洲和亞洲市場則不盡如人意,銷量全線下滑,其中,作為奔馳最大的“金主”,中國市場的下滑幅度最為顯著,成為拖累奔馳全球業績的主要因素。
奔馳
面對利潤暴跌的窘境,奔馳急需一劑強心針來扭轉乾坤,然而,僅僅依靠降價促銷的老路子,恐怕難以奏效。
奔馳在中國市場的困境,絕非單純的價格問題,而是綜合了多方面因素的結果。
頻發的質量問題、不佳的售后服務、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消費者觀念的轉變等,都在考驗著這個百年豪華車企的應變能力。
奔馳
奔馳要想重振雄風,就必須直面問題,痛定思痛,在產品、服務、營銷等方面全面發力,重塑品牌形象,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青睞。
否則,再多的價格戰也無濟于事,反而可能進一步損害品牌價值,陷入惡性循環,奔馳需要的,是一場自我革新的變革,而非短視的價格博弈。
那么,之前奔馳在中國是如何展開價格戰的呢,結果又是怎樣的呢?
歐洲的奔馳
奔馳價格戰的展開
面對利潤暴跌的窘境,奔馳祭出了價格戰的利器,試圖以降價促銷的方式挽回頹勢,這已經不是奔馳第一次打價格戰了。
早在2024年6月,奔馳就曾加入價格戰的混戰,部分車型降價幅度高達20%,一時間,豪華車市場風起云涌,競爭對手紛紛跟進,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價格廝殺。
然而,價格戰的效果似乎并不盡如人意,短期內,銷量或有小幅回升,但長期來看,卻可能損害品牌形象,陷入惡性循環。
奔馳
2024年,奔馳再次陷入價格戰的漩渦,這一次,降價的車型更多,降幅更大,最高達到15%。
從入門級的A級到旗艦級的S級,從轎車到SUV,幾乎涵蓋了奔馳所有的細分市場,一時間,奔馳的價格體系被打得七零八落,市場秩序也隨之混亂。
在價格戰的背后,是奔馳在華營銷策略的頻繁調整,為了刺激銷量,奔馳不惜補貼經銷商,壓縮自身利潤空間。
然而,這種短視的做法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進一步影響了凈利潤的表現。
信息來源:
華夏時報:BBA重返價格戰,部分車型優惠幅度超10萬元,經銷商:經營壓力依然很大
2024年7月,奔馳終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宣布退出“價格戰”,轉而注重產品力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奔馳的價格戰策略,反映出其在華經營的困境和無奈,一方面,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下滑的銷量,奔馳急于通過降價來刺激需求,搶占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頻繁的價格調整也暴露出奔馳在產品力和品牌號召力方面的不足,難以通過產品本身的魅力來吸引消費者。
德國辛德爾芬根的梅賽德斯-奔馳汽車工廠
事實上,價格戰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它可能帶來短期的銷量提升,但卻會損害品牌形象,削弱產品溢價能力,陷入價格和利潤的雙重擠壓。
對于奔馳這樣的豪華車品牌而言,過度依賴價格戰更是得不償失,豪華車的核心在于品牌溢價和高端體驗,而非簡單的價格競爭。
所以,中國人對于奔馳并不買賬。
奔馳
中國人并不買賬
盡管奔馳再次祭出價格戰的利器,試圖以降價促銷的方式挽回頹勢,但中國消費者并不買賬。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個方面:質量問題頻發、售后服務不佳、市場競爭加劇、消費者觀念轉變。
首先,奔馳在中國市場的質量問題可謂屢見不鮮,最為典型的莫過于E級車的“斷軸門”事件。
自2017年起,奔馳E級車就陸續出現斷軸問題,引發消費者的廣泛不滿,然而,奔馳起初卻將問題歸咎于車主,直到2019年才在輿論壓力下勉強召回。
這種推諉扯皮、不愿承擔責任的態度,無疑傷害了消費者的信任。
奔馳斷軸
更令人不齒的是,2019年西安女車主維權事件,奔馳4S店竟然違法銷售問題車輛,事后的處理方式更是“拙劣”和“冷漠”,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批評。
頻繁的召回事件也反映出奔馳在質量把控方面的問題。2020年,奔馳在華召回了14592輛問題車輛。
2024年9月,更是一次性召回了52.31萬輛車,如此大規模、高頻次的召回,不得不讓人對奔馳的品質產生質疑。
信息來源:
新浪財經:奔馳在華銷量降10%被動召回52.3萬輛車 邁巴赫車主215萬買漏水車
新浪財經
其次,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在豪華車領域,國內外豪華車品牌紛紛發力,試圖搶奪更多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造車新勢力和自主品牌也在高端市場躍躍欲試,憑借著出色的性價比和本土化優勢,分走了奔馳的部分市場。
相比之下,奔馳在產品設計、品質、智能化和新能源技術等方面的進步卻相對緩慢,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
雨棚邁巴赫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中國消費者觀念的轉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消費升級的深入,國人對汽車的要求已經不再局限于單純的品牌光環和身份象征,而是更加注重產品本身的品質、體驗和內涵。
然而,奔馳近年來推出的產品卻顯得有些保守和乏善可陳,缺乏創新亮點,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更是落后于人,這不免讓新世代消費者感到失望和疏離。
奔馳在中國市場的困境,絕非單純的價格問題,而是綜合了多方面因素的結果,質量問題、售后服務、市場競爭、消費觀念等,都在考驗著這個百年豪華車企的應變能力。
奔馳
奔馳要想重振雄風,就必須直面問題,痛定思痛,在產品、服務、營銷等方面全面發力,以更加開放、創新、務實的姿態,重新贏得中國消費者的芳心。
唯有如此,才能在這個全球最大、最具潛力的汽車市場中,重塑豪華車標桿的地位,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那么,奔馳又面臨著怎么樣的挑戰,未來又是如何的呢?
奔馳
奔馳面臨的挑戰和未來展望
在利潤暴跌、價格戰頻繁、中國消費者不買賬的多重壓力下,奔馳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短期內,奔馳需要在產品創新、質量提升、服務優化等方面加大投入,重塑品牌形象,重建消費者信任。
這不僅需要資金的投入,更需要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的轉變。奔馳必須以更加開放、務實、創新的姿態,傾聽消費者的聲音,滿足他們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
奔馳
同時,奔馳還要應對來自自主高端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的競爭壓力。
隨著國內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這些后起之秀在智能化、電動化等方面的布局日益完善,對傳統豪華車品牌構成了巨大的挑戰。
奔馳必須加快轉型步伐,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數字化等領域發力,方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奔馳轉型
在價格戰的博弈中,奔馳也需要找到平衡利潤率和市場份額的最佳策略,一味地降價促銷,不僅會損害品牌形象,還會陷入利潤率下滑的惡性循環。
奔馳需要在維護品牌溢價能力的同時,以更加靈活、多元的定價策略,針對不同細分市場和消費群體,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在價格戰中突圍。
此外,奔馳還要深耕細分市場,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推出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隨著消費升級的深入,中國汽車市場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分層特征。
奔馳
奔馳要針對不同細分市場的特點和需求,在產品定位、功能配置、價格策略等方面進行精準調整,以更加多元、靈活的姿態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最后,奔馳要強化品牌內涵,塑造奔馳代表的豪華生活方式,提升品牌溢價能力,豪華車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種身份象征和生活態度。
奔馳要通過品牌故事、文化營銷等方式,與消費者建立更加深入、持久的情感連接,讓奔馳不僅僅是一個汽車品牌,更是一種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唯有如此,奔馳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重塑豪華車標桿的地位。
星徽的故事
結語
奔馳在中國市場的困境,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利潤暴跌、價格戰頻繁、中國消費者不買賬等現象來看,奔馳在產品創新、質量把控、服務優化、品牌塑造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奔馳必須直面問題,痛定思痛,在短期應對和長遠布局等方面制定全面、深入的發展策略。
這需要奔馳以更加開放、創新、務實的姿態,傾聽消費者的聲音,洞察市場的趨勢,在本土化研發、售后服務、電動智能化、差異化營銷、品牌內涵等方面持續發力。
奔馳
唯有如此,奔馳才能重塑品牌形象,重建消費者信任,在這個全球最大、最具潛力的汽車市場中,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奔馳的困境和反思,也為其他豪華車品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任何企業都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以更加開放、創新的姿態,緊跟時代脈搏,把握消費趨勢,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奔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