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投稿、交流、參與公眾號管理、加入學習交流群請加微信zfwsjdzf
服 務 指 南
健康夢很甜 我帶你逐夢
據檢察日報報道,一家私人美容院在無證的情況下,為顧客注射除皺抗衰美容針致其死亡。經鎮江揚中市檢察院提起公訴,兩位涉事者以非法行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各并處罰金2萬元。
▲ 檢察日報 2024年10月15日星期二 第06版
事情是這樣的↓↓↓
利多卡因
致過敏性休克死亡
出事的美容院由徐某經營,她從事生活美容行業多年,主營美甲、減肥、理療、面部護理等生活美容項目。
2022年7月,徐某將老店關閉,開了這家新店。為盡快打響市場盈利,在沒有取得醫美資質的情況下,她聯系熟悉的美容師李某,開始合作經營除皺抗衰“微整形”項目。二人約定由徐某提供場地及客源,李某提供產品、負責實際操作,賺取的營業額二人均分。
2022年11月7日,徐某聯系李某到店為顧客注射除皺抗衰美容針。當日中午,李某將顧客印某帶至包廂,按比例混合了溶酶液、利多卡因、凍干粉,并將混合液注射在印某左眼瞼下方,印某很快出現咳嗽、嘔吐等現象。
李某迅速叫來徐某,此時印某已經呼吸困難,全身皮膚開始發紫。徐某立即撥打120,但印某最終經搶救無效死亡。經司法鑒定,印某系外敷、皮下注射利多卡因致過敏性休克死亡。
印某是徐某店里的常客,進行除皺美容前已向徐某提及她屬于易過敏體質,但由于徐某及李某都沒有取得《醫師資格證書》,缺乏專業知識,印某出現咳嗽、皮膚發紫等癥狀后,二人沒能及時判斷原因,美容院也沒有配備急救藥物,導致印某失去最佳搶救時機。
美容店不能做醫美
醫美須在醫療機構開展
生活美容≠醫療美容。
生活美容,即運用化妝品、保健品和非醫療器械等非醫療性手段,對人體進行帶有保養或保健性的美容護理。開展生活美容的機構需取得《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
醫療美容,即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體進行修復與再塑。開展醫療美容的機構需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且診療科目需含“醫療美容科”。
美容院在沒有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相關人員沒有取得《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的情況下,開展醫療美容而導致嚴重后果,可能面臨行政處罰、民事賠償,以及非法行醫罪的刑事責任。
李某為印某注射除皺針的行為是醫療美容行為,即醫療行為,而該美容院僅取得生活美容服務資質,并沒有取得醫療美容資質。
醫療美容項目必須在醫療美容機構內開展,操作人員需要有《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還需取得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資格,生活美容場所、美甲店等非醫療機構違規開展醫美將重罰,最低罰款5萬!
違規注射風險大
在正規醫療機構注射
此前,監督君曾發布過文章:
據報道,各地頻頻有消費者發生肉毒素中毒事件。而這些中毒事件,就發生在一些美容院。
作為藥品,肉毒素對于運輸、儲存、注射量、注射機構和注射醫師,都有嚴格要求,而美容院在任何一個環節存在不規范,都有可能導致肉毒素中毒。如果求美者在美容院接受了不規范治療,后果很嚴重。
醫生告訴記者,前來就診的肉毒素中毒患者,“主要原因是注射劑量過大、藥品在冷鏈運輸和保存中存在不規范等問題,也有的是注射機構和醫師沒有取得相應資質、不專業操作,造成注射肉毒素中毒危害。”大多數肉毒素中毒的患者,使用的都是非法來源或者不明來源的肉毒毒素產品。
而有一些人則是不適合注射肉毒素,有4類注射禁忌,如懷孕哺乳期、重癥肌無力等肌力異常、對肉毒素蛋白有過敏史、注射區域有感染情況。
【監督君有話說】
一系列因為“求美”而導致的悲劇,一再提醒我們,在“求美”的過程中,務必要在“正規的醫療機構”中、“具有資質的醫生”操作下,使用“正規來源的產品”,進行這場“華麗的蛻變”,變美需謹慎,切勿因小失大!
來源:鄭州疾控觀察
部分素材來源:檢察日報、光明網
主編丨宋波 責編丨趙麗 審校丨高啟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