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北京醫院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舉辦第十八期“京醫薈”學術交流活動。本期嘉賓是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盧潔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馬飛教授和魏文強教授。北京醫院張烜副院長帶領相關領域學術帶頭人及科研人員100余人參加。會議由北京醫院李曉光教授和李琳教授主持。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盧潔教授作題為“青年醫生國自然項目申請之‘功夫在詩外’”的報告。以陸游《示子遹》中提到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開場,深入探討了青年醫生前期積累在國自然項目申報過程中的重要性、“功夫在詩外”的內涵以及申報策略與建議,以大量生動的案例向我們展現了項目申報需要擁抱跨學科合作、重視臨床實踐與科研相結合,“借力、借智、借勢”充分整合資源并高效執行。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盧潔教授
盧潔教授以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的兩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呼應開篇,強調“詩外功夫”需要長期磨煉和沉潛,自身努力、團隊平臺、專家指導和同行支持四個要素缺一不可,勉勵青年醫生在項目申報過程中堅持不懈,通過不斷總結凝練,終獲成長。
中國醫學科學院附屬腫瘤醫院馬飛教授作“乳腺癌免疫治療臨床探索”報告。結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從內延和外展兩方面綜述免疫治療對乳癌患者長期生存獲益及適應人群擴展的前沿研究,進一步探究免疫治療的最佳應用時機、免疫治療的最佳配伍方案以及免疫治療的最佳受益人群等關鍵問題。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馬飛教授
馬飛教授團隊牽頭開展的全球首個對比節拍化療、常規化療及抗血管生成治療聯合PD-1抑制劑在HER2陰性晚期乳腺癌中療效的臨床研究,為未來關于免疫治療的最佳獲益人群、免疫治療最佳聯合搭檔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方向。馬飛教授鼓勵大家:“日頭沒有辜負我們,我們也切莫辜負日頭”,雖然研究具有不確定性,但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能找出免疫治療的更好治療方案。
中國醫學科學院附屬腫瘤醫院魏文強教授的報告以“中國腫瘤負擔現狀及防控主要問題解析”為題,綜述中國腫瘤發病死亡負擔、未來趨勢變化、生存現況解析和主要應對思考這四個方面。魏文強教授結合具體癌種的發病及死亡趨勢數據,詳細探討了目前我國腫瘤主要負擔明確,兩種癌譜共存,地區差異巨大的現狀。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魏文強教授
魏文強教授從我國腫瘤負擔現狀出發,歷數我國不斷完善的癌癥防治政策和應對措施,全面介紹我國現階段的腫瘤防控思路,讓大家對中國腫瘤負擔現狀及防控有了宏觀上的了解。魏教授提出,我國腫瘤防控的近期目標任務是提高腫瘤早診率和生存率,遠期目標是降低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魏教授激勵大家,長期堅持腫瘤綜合防治工作已初見效果,要繼續以健康中國戰略為指引,推進癌癥防控綜合防治。
討論環節中,醫院科研人員積極參與,就青年醫生國自然申請研究基礎占比、腫瘤免疫治療的應用時機、目前腫瘤防治政策展開了深入探討與交流,激發出智慧的火花。專家們的精彩報告和建議為與會人員提供了學術上的啟發。無論是關于科研方法的疑惑,還是臨床實踐中的難題,專家們均給予了耐心細致的解答,現場氣氛活躍,學術氛圍濃厚。
活動最后,張烜副院長再次對三位專家的精彩演講表示了衷心的感謝。“京醫薈”不僅是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更是推動醫學進步、促進健康老齡化的重要力量。面對日益嚴峻的健康挑戰,我們需要不斷加強學術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更加高效、精準的醫療服務模式,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貢獻力量。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夠繼續攜手并進,共創醫學事業更加輝煌的明天。
撰稿:科研處 侯文靜 張弼
臨床檢驗中心 劉昱東
審校:科研處 張鵬俊
宣傳處 孔競 孟令蕓
主編:孔競 監制:杜元太
編輯制作:宣傳處 吳一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