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李老逵微信公眾號 李逵的第二把板斧2024年11月16日 09:46北京
作者〡李老逵
11月12日,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刊發重磅調查報道《彈性墊層“一割就開”,合新鐵路建設材料“以次充好”存安全隱患》一文。記者王某某、程某某赴當地跟蹤調查過程中,遭到多名人員的圍攻。
2024年11月14日15時49分,定遠縣公安局110接到報警,合新高鐵中鐵七局項目部施工現場發生一起警情,民警立即趕赴現場處置。
經調查:王某某、程某某被該項目部有關人員搶奪手機并限制人身自由,致王某某右手掌根部輕微傷。目前,該項目部5名違法人員已被公安機關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分別處以行政拘留13日、13日、12日、10日、7日。
11月15日晚,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就新華社記者被襲一事再次發布聲明,對受傷記者深表歉意,堅決服從定遠縣公安局對5名違法人員的處理決定。經研究,決定對項目分部經理王某、副經理楊某某、管理人員吳某某就地免職;對在本次事件中負有管理責任的四標段黨工委書記、指揮長陳某,黨工委副書記曲某某就地免職。公司已啟動內部問責程序,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看到這樣的新聞,第一感覺是現在這樣的報道真的稀缺,這樣的記者也真的寶貴。
深挖豆腐渣工程利國利民,但是卻危險重重。某些黑心企業和無良包工頭為了利益,視國家的法律法規為無物,視群眾的生命安全為草芥,賺了不知道多少昧著良心的金錢,搞了不知道多少以次充好的工程。
一邊是樓塌塌房歪歪橋倒倒,一邊是賊哈哈虎笑笑鼠樂樂。
偷工減料的是鼠,以次充好的是賊,當然他們的背后,經常是少不了那些披著官衣站臺撐腰的大老虎。
新華社記者都敢打,還有什么不敢干的呢?對存在的問題不能用一紙輕飄飄的聲明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對豆腐渣工程的成因和過程中是否存在貪污腐敗必須徹底嚴查。
輿論監督是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心媒體和硬核記者則是這支監督大軍的骨干。在西方社會,新聞傳播媒體構成了與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一種社會力量,對這三種政治權力起制衡作用,被稱為"第四權力",被譽為“無冕之王”。
可是,這個“第四種力量”正在日趨凋零。無疑,這種失聲、失語意味著媒體的自殺,當然更會失去無數人對媒體發自內心的信賴。
不知什么時候,可能近三年,也許近五年,甚至近十年,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媒體已死”“新聞已死”。
是他們真正消亡了嗎?并不是。我們每天都能看到他們在發布各種消息和文章。
可是我們卻感受不到他們的存在,感受不到他們的溫度,甚至感覺不到他們的人性和良知。當然也就更談不上什么媒體的擔當和力量,什么職業的血性和勇氣。
于是,我們只能看到大批的媒體轉身成為了歌功頌德的吹鼓手,令人生厭;或是只轉不評的粘貼俠,浪費資源;再不就化作“廚神”,煲“心靈雞湯”來掩蓋新聞生產能力的不足。
廟堂之上的他們成為了“兩面人”,批判明星時義正辭嚴,輿論監督時裝聾作啞;桃色新聞爆出,他們是道德模范,滔滔不絕,聲色俱厲;公平事件發生,他們是事不關己,三緘其口,沉默是金。
新聞每天都有,選擇報道什么新聞、選擇什么角度報道,最能看出一家媒體的水平和操守。
有些媒體人可能會喊冤,認為板子不應該打在他們身上。媒體如此表現,背后原因當然很復雜,但是既然入了媒體這一行,面對一些不公現象,不敢發聲不敢監督,就要有挨罵的自覺。如果受不了,那就轉行,做品牌做公關,都是出路,實在不行,還可以像某些知名記者寧可去賣酒賣茶葉,也不為五斗米折腰。沒有情懷沒有理想,何必尸位素餐。
這樣的媒體即使沒有發生物理性的死亡,也變成了人們眼睛里的某種行尸走肉。
當媒體拋棄了公眾的時候,公眾也會同等地拋棄媒體。其實你真的戰斗起來又能損失什么呢?
我旗幟鮮明地支持硬漢記者輿論監督,強烈呼吁硬核打擊豆渣工程。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在這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讓我們再一次致敬并支持這些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不畏艱險,沖破重重迷霧,把案件公注于眾的媒體和媒體人,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他們捍衛了這個社會的底線。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