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來自中國上海的獲獎通知時,我非常驚訝,因為當時我還不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獎,不過郵件中提到這是第三屆頒發這個獎項了。”汽車設計大師喬蓋托·喬治亞羅(Giorgetto Giugiaro)說。
2024年9月27日舉辦的2024世界設計之都大會開幕式上揭曉了第三屆“前沿設計創新獎”,汽車設計師喬蓋托·喬治亞羅(Giorgetto Giugiaro)獲“杰出貢獻獎”,上海小學生呂姝敏的作品獲 “未來創新獎”。
為了更好地推動上海設計之都建設,上海市決定舉辦“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強調以會興業、以會促產、以會引智、以會聚才,構建國際設計人才合作生態圈。“前沿設計創新獎”是世界設計之都大會(WDCC)“一獎一智庫一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已連續三年頒出大獎。
“從2022年上海設立這個獎項開始,就是希望它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級的設計大獎。“不需要申報”是杰出貢獻獎——這個最重要大獎的特色之一。”前沿設計創新獎(FDP)評審委員會主席婁永琪說。
婁永琪為更多人所知的身份是同濟大學副校長、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他也是世界設計之都大會的發起人和總策劃人之一。婁永琪始終強調設計不僅是造物的過程,更是驅動創新和變革的重要手段,設計師、學者、教育工作和管理者等多重身份不僅沒有讓他感到疲憊,反而讓他在推動設計教育改革和構建設計生態方面變得游刃有余。他說,“學術研究和實踐,最終都在做一件事,就是如何讓設計思維融入社會問題的解決。”
喬治亞羅“突然被發獎”的情形似曾相識,加上“世界范圍內”“提名制”“非營利性”這些關鍵詞的疊加,有業內人士稱,“這像極了剛剛揭曉的一系列諾貝爾獎”。這個獎項設立背后有著怎樣的考慮?它將如何推動上海設計之都的建設?婁永琪作為這一獎項的主要發起人和評審委員會主席接受了媒體采訪。
“上海推出前沿設計創新獎,
其意義不僅僅是世界多了一個設計獎項。
重要的是這個獎通過獎勵對設計具有開拓性貢獻的人和作品,
引領世界設計的發展方向,也代表上海的設計態度和主張。”
——前沿設計創新獎評審委員會主席婁永琪
《設計》:請您談談前沿設計創新獎設立的背景?
婁永琪:上海作為中國現代設計的孕育地,正在努力建設全球科創中心和世界一流設計之都,成為全球設計創新的重要思想和實踐策源地之一。前沿設計創新獎的設立,旨在通過獎勵對設計做出轉折性貢獻,對大師以及面向未來的年輕創意,來凸顯設計在驅動創新、推動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特別推出了前沿設計創新獎,目前獎項包括杰出貢獻獎和未來創新獎兩個大類。杰出貢獻獎旨在表彰在設計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個人,年度創新獎關注近年具有影響力的設計作品,而未來創新獎則是全球首個面向K12青少年的設計獎項,鼓勵年輕一代的設計思維和創新精神。這個獎項不僅是對優秀設計成果的認可,更對未來的設計發展起到了風向標作用,在全球的語境中,代表上海提出自己的設計態度和主張。同時,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獎項匯聚全球設計智慧,逐步形成一個不斷成長的創新生態系統,服務上海的設計之都建設。
圖注:前沿設計創新獎的獎杯和證書。
《設計》:前沿設計創新獎和目前設計界的一些知名獎項如iF獎、紅點獎等有什么區別?
婁永琪:前沿設計創新獎與iF獎、紅點獎等國際知名獎項相比,有顯著的區別。前沿設計創新獎的杰出貢獻獎是獎勵對設計具有轉折性影響的個人的,由秘密提名和評審決定最終獲獎人選;而面向K12青少年的“未來創新獎”,則旨在鼓勵年輕一代具有“未來導向”的設計思維和創新意識,這兩個獎的設置方式在業界是較為罕見的;其次,前沿設計創新獎更加注重設計對社會、經濟、文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整體和系統的影響,包括對設計實踐、教育及研究領域的廣泛影響力和學術創新力。不管是“杰出貢獻獎”的“轉折性影響”,還是“未來創新獎”的“未來導向”,都是要結合時間跨度才能被定義的。這與很多設計獎項聚焦于美學和市場表現,以及各種“小聰明”的評審取向有所不同。盡管這是上海設立的一個獎,但評選的標準和范圍是面向全球的。
圖注:首屆前沿設計創新獎-未來創新獎的兩個獲獎作品:模塊化垃圾前端處理器組合(任澤愷,中國上海);用設計思維促進塞拉利昂的性別平等(Rising Academy的30位學生,塞拉利昂)。
《設計》:普利茲克獎有“建筑界的諾貝爾獎”之稱,普利策獎被稱為“新聞界的諾貝爾獎”,前沿設計創新獎未來的目標是成為“設計界的諾貝爾獎”嗎?
婁永琪:前沿設計創新獎(FDP)雖然從來沒有將成為設計界的諾貝爾獎作為目標,但不管是從標準還是評審過程,的確是以世界最高影響力和認知度為長期目標的。設計獎項的核心價值在于推動創新與卓越,激勵設計師直面問題,探索未知設計領域。前沿設計創新獎不僅是對優秀設計者個人成就的認可,更關注他們給整個設計領域帶來的轉折性、整體性和文化性的貢獻。我們期待通過獎勵這種精神來激勵未來的設計創新,這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具有特別的意義。前沿設計創新獎實行提名制和非營利性的設置,旨在確保獎項的公正性與權威性,同時推動設計界的創新與發展。獎項邀請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專家和學者參與提名和評選,確保獲獎者的專業性、前瞻性和影響力。這種機制不僅確保了獎項的質量,也讓更多的優秀設計得以被發現和認可。前面三屆的評選,都有“黑馬”殺進終選名單。非營利性的屬性,則體現了獎項的社會責任感。
圖注:人工智能推薦引擎
《設計》:前沿設計創新獎在提名和評選時有哪些堅持的原則和標準?
婁永琪:前沿設計創新獎在提名和評選時,堅持兩個核心原則與標準。首先,“前沿”是這個獎項的最重要的關鍵詞,我們特別強調創新性、前瞻性和引領性,獲獎者要對設計的發展起到引領的作用,特別關注那些塑造未來價值、引領行業發展的設計人和作品;其次,要有真實世界的影響力。獎項注重設計的社會影響力與創新性,鼓勵那些能夠有效解決社會問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盡管這兩點標準是比較明確的,但在實際評選過程中也是很難達到統一意見,評委間的經常會因為觀點不同而針鋒相對地吵個面紅耳赤。
圖注:「前沿設計創新獎」評審委員會主席由同濟大學副校長、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婁永琪教授及羅德島設計學院榮譽校長羅莎娜·薩默森(Rosanne Somerson)教授共同擔任,評審委員會成員包括帕森斯、麻省理工、皇家藝術學院、米蘭理工以及國內同濟、清華、東華等一流設計學院的院長,以及設計產業領袖以及非洲第三世界代表,以確保評審過程的專業性和國際化。
《設計》:評委會從哪些維度來判斷設計的創新性、前瞻性和引領性?
婁永琪:設計的前瞻性和引領性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分析判斷。首先,候選人的工作對設計發展是否具備轉折性和突破性貢獻?是否能夠打破傳統思維,提出全新的理念與方法,從而引領設計專業和行業的發展方向?簡單說,如果這個人不曾存在,設計某一領域的進展就會受到影響?第二,候選人和作品是否針對當下的社會問題、需求和挑戰提出具有未來導向的解決方案?例如在可持續發展、數智化和學科交叉等方面的創新;第三,是否對全球設計創新生態系統產生影響?比如首屆FDP杰出貢獻獎的獲得者唐·諾曼(Don Norman)是“人本設計”的最重要倡導者,也是“用戶體驗設計”的先驅。他在融合社會科學和工程學的認知科學、人因工程、交互設計等領域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幾乎所有設計人都讀過他的《設計心理學》和《情感化設計》,他的最新著作《為更美好的世界而設計》更倡導設計師應該成為生態危機的創新解決者。
圖注:首屆前沿設計創新獎-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唐·諾曼(Donald Arthur Norman)。
《設計》:前沿設計創新獎當中最重磅的獎項——杰出貢獻獎連續三屆都頒發給了外籍學者或業界人士,這是否意味著我國目前還很難找到做出開拓性貢獻的設計人才?
婁永琪:這個結果與現代設計發展的歷史和獎項本身的定位密切相關。首先,中國的現代設計發軔相對較遲,目前總體而言正在經歷從“追蹤學習”向“創新引領”的過渡階段;其次,前沿設計創新獎-杰出貢獻獎不僅強調思想和工作的前瞻性和引領性,也強調全球影響力。前三屆杰出貢獻獎頒發給外籍人士,客觀上反映了目前中國設計界還缺乏具有全球影響力并對全世界設計領域產生轉折性貢獻的人物。不過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影響力日增,特別是中國在前沿科技、新興產業、社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創新領域的機遇和作為,為設計創新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和發展空間。只要我們持續推動全社會的設計創新氛圍,提升設計教育、研究、實踐和國際合作水平,我相信未來的前沿設計獎中一定會出現中國人的名字。
圖注:上海市副市長陳杰為第二屆前沿設計創新獎-杰出貢獻獎獲得者芬蘭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前校長、芬蘭阿爾托大學發起人、國際藝術設計聯盟創始主席約里奧·索特馬(Yrj? Sotamaa)教授頒獎。
《設計》:您如何看待設計與科技的關系?在人工智能時代,設計師最大的價值是什么?
婁永琪:設計與科技的關系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設計不再僅僅是關于美學或功能的創造,而是成為推動創新的重要引擎。科技的快速發展為設計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使得設計師能夠更有效地應對復雜的現實問題。設計師不僅是技術的使用者,還可以選擇、轉化甚至發明技術。這種互動推動了新經濟的形成,因為許多新經濟形態的出現源于前所未有的需求被設計和技術的結合所激發。在未來的設計實踐中,設計師需要具備對技術的高度敏感性,并能夠將其與創意相結合,創造出具有實際影響力的解決方案。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應用讓設計過程更加智能化,設計師可以利用這些技術來分析用戶需求,優化設計方案。
在人工智能時代,設計師的最大價值在于創造意義的能力。隨著技術的迅猛發展,許多重復性、規律性的設計工作逐漸被機器取代,但設計師在高情感性、高交互性,特別是賦予產品與體驗以深刻意義方面的工作仍不可替代。設計師不僅要挖掘顏值背后的肌理,還需通過人文關懷與社會洞察,創造出能夠引發共情和共鳴的作品。此外,設計師在跨學科協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需要與工程師、科學家等不同領域的專家進行對話,整合各種知識與技術,以應對日益復雜的系統問題。設計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更是一種引領變革的思維方式,推動社會和經濟朝著更加可持續和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因此,設計師的價值在于通過意義創新和需求驅動,推動突破性創新和引領變革,實現人類更高層次的需求與發展。
《設計》:您如何看待設計創新與科技創新的關系?從為全人類創造福祉的視角看,哪個更重要?
婁永琪:羅伯托·維甘提(Roberto Verganti)將設計驅動型創新作為繼技術推動型創新和市場拉動型創新之后的第三種創新。他認為,“技術推動型創新”和“設計驅動型創新”的交集處是突破性創新頻現之地。
科技創新為設計提供了新的思維、工具和方法,而設計創新則通過獨特的用戶洞察、人文關懷和策略創新,將科技轉化為實際應用,豐富和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使得科技的發展能夠真正惠及每一個人。從為全人類創造福祉的視角來看,設計創新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相輔相成,共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福祉貢獻力量。
圖注:小米生態鏈(劉德及小米生態鏈團隊)獲頒首屆前沿設計創新獎-年度創新獎。小米生態鏈通過“業務賦能+投資” 為設計師和設計創業者提供了多元的技術賦能及開放的供應鏈支持。至今,小米生態鏈已經為330多家設計驅動型的初創企業提供了支持,年產值近1000億元人民幣,也讓設計品質和智能生活成為6300萬中國家庭的日常。
《設計》:關于前沿設計創新獎,您有什么故事與我們分享嗎?
婁永琪:在前沿設計創新獎的評選過程中,大家爭論最多的是,“到底什么是‘前沿’?”比如第三屆喬蓋托·喬治亞羅,這位工業設計的天才創造了無數經典之作,從大眾高爾夫到尼康F3/F4/F5相機到Marille意大利面,沒有評委質疑他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工業設計師之一,但大家對他的工作是否代表未來方向卻充滿了爭議。最終經過廣泛的討論,大部分評委認為喬治亞羅設計最本質的價值是用人性駕馭技術,發掘“美”的全新詮釋方式,設計的這種品質在技術泛濫的今天,不應該被忽視,盡管未來其表現形式將會有全新的方式。
另一個讓我很感動的事是前沿設計創新獎(FDP)得到了很多志同道合者的支持。比如,小米和創基金都先后成為FDP的捐贈者。我們首屆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唐·諾曼,在獲獎后將100萬元獎金與他出售自己公司的收益全部捐出,成立了唐·諾曼設計獎,專門獎勵欠發達地區的年輕設計師,鼓勵他們思考環境問題。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他對設計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設計的社會責任感。
《設計》:您認為前沿設計創新獎在推動上海設計之都建設,以及中國的設計創新人才的培養等方面發揮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婁永琪: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中,獲得“設計之都”命名的城市包括深圳、上海、北京、武漢、布宜諾斯艾利斯、柏林、蒙特利爾、神戶、名古屋、首爾等。這些城市都通過在城市戰略層面運用設計創新,推動了城市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前沿設計創新獎在上海的設置有望在推動上海設計之都建設及中國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首先,獎項匯聚了全球頂尖的設計力量,促進了設計生態的繁榮;其次,通過獎勵杰出的設計人才和創新項目,將設計界的意見領袖和未來希望,與上海的設計之都緊密聯系在一起,提升了上海在國際設計界的影響力;此外,前沿設計創新獎強調設計的社會責任和創新精神,引導設計師關注社會問題,推動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設計與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合。
/背景資料/
“前沿設計創新獎”(Frontier Design Prize, FDP)是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指導下,由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承辦,面向全球評選的具有前瞻性的、引領性的非營利性國際化設計獎項。獎項旨在通過獎勵和表彰在全世界范圍對設計領域作出突破性貢獻的代表人物和設計作品,鼓勵和引領設計創新的發展與突破,提升設計在驅動創新、產業變革中的影響,啟迪公眾對設計創造美好生活的認知與理解。
作為世界設計之都大會(WDCC)“一獎一智庫一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前沿設計創新獎”的所有候選人(作品)均由評審委員會認定的提名人推薦產生,不接受個人報名。獎項通過獨立開發的人工智能評估系統,基于知識圖譜和影響力指標,呈現候選人(作品)的客觀數據表現,為評委決策提供輔助,由來自海內外權威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投票產生推薦獲獎人,并經委員會審核確定。
前沿設計創新獎設置了三大獎項:?杰出貢獻獎?:旨在獎勵對設計領域作出開拓性貢獻,創造性地拓展了設計實踐、教育或研究界限,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學術創新力的大師級人物;?年度創新獎?:獎勵在年度內對設計領域有重大創新和影響的作品或個人;?未來創新獎?:面向18歲以下的青少年,獎勵具有非比尋常的創新性和前瞻性的設計作品。
自2022年首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以來,該獎項已連續頒發3屆。其中“杰出貢獻獎”旨在獎勵對設計領域作出開拓性貢獻,創造性地拓展了設計實踐、教育或研究界限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學術創新力的大師級人物。前兩屆這一重磅獎項分別頒發給了唐·諾曼(Don Norman)教授和約里奧·索特馬(Yrj? Sotamaa)教授。唐·諾曼(Don Norman)教授是“人本設計”最重要倡導者及“用戶體驗設計”先驅,而約里奧·索特馬(Yrj? Sotamaa)教授作為芬蘭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前校長、芬蘭阿爾托大學發起人、國際藝術設計聯盟創始主席則始終致力于開拓世界設計與創新教育的前沿。剛剛揭曉的第三屆“杰出貢獻獎”頒發給了汽車設計大師喬蓋托·喬治亞羅(Giorgetto Giugiaro)。
圖注:喬蓋托·喬治亞羅(Giorgetto Giugiaro)獲頒第三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WDCC),他以其獨特的意大利式設計美學,把人體工程學、空氣動力學等技術應用完美融入人的需求、情感和意義創造之中。
圖注:2022年首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期間,「前沿設計創新獎」主題展在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雷士德工學院舊址)一樓展廳舉辦,圍繞“前沿、未來、創新、變革、國際”五個維度展開,分享大獎背后的故事,展示對設計領域做出開拓性貢獻的獲獎人物和設計作品。
特約撰稿人丨榴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