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紐約君。
硅谷,當創業者和投資人脫下西裝,換上浴巾,坐在桑拿房里滿頭大汗地談商業計劃時,一股讓人忍俊不禁的畫面感油然而生。
是的,硅谷現在流行“邊蒸邊聊”,這股潮流儼然讓人想起了中國東北的“澡堂文化”。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硅谷的創業者們正在擁抱一項意料之外的“文化出口”—— 社交桑拿。 在舊金山的Salesforce會議期間, 芬蘭裔創業者雅里·薩洛瑪組織了一場桑拿聚會,吸引了近百名參與者,甚至有人直接穿著浴巾開起了項目路演。 這種顛覆傳統會議模式的活動迅速躥紅, 成為硅谷圈內炙手可熱的新型社交方式。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為什么桑拿房突然成了科技人的“風水寶地”?
一方面,這種方式提供了更輕松的氛圍,與傳統酒會相比,避免了尷尬的寒暄;
另一方面,在高壓的科技圈,蒸桑拿既能排毒養生,又能促進思想碰撞,可謂一舉兩得。
提到洗浴文化,不得不說中國東北的澡堂子。
在東北,澡堂不僅是洗澡的地方,更是社交和解決問題的場所。
無論是商業談判還是街坊鄰里間的瑣事,在澡堂的熱氣中都能“蒸”出解決方案。
東北人愛開玩笑:“澡堂子里沒有談不成的生意。”
《人民的名義》高育良與肖鋼玉的浴室會議
而在我們隔壁的日本,溫泉文化同樣深入人心。
在日本,溫泉不僅是放松身心的場所,更是家人和朋友聚會的重要場地。
在輕松的環境中,人們卸下防備,敞開心扉,許多問題在泡溫泉時反而容易迎刃而解。
《蠟筆小新》中的溫泉
同樣,在中國臺灣省,洗浴文化也有獨特的地方風情。
受日本溫泉文化的深刻影響,臺灣的“三溫暖”成為一種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洗浴形式。
在臺灣,溫泉和桑拿不僅是放松身心的地方,更逐漸成為大佬們談事的重要場所。
經典電影《黑金》便生動展現了這一文化。
讓我看看誰贊成,誰反對?
這些東方的洗浴文化通過移民、旅游和文化傳播逐漸影響了歐美,特別是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硅谷。
從東北澡堂到硅谷桑拿,洗浴文化完成了一場跨越東西方的“全球旅行”。
不過,洗浴文化絕不是東方國家的專屬。
在西方,公共浴場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
羅馬人建造的大型浴場不僅是洗浴的地方,更是政治家和商人談判的重要場所。
古羅馬公共澡堂復原圖
到了近代,浴場依然是西方社交文化的重要部分。
英國首相丘吉爾就因他的“浴室外交”而聞名。
據說二戰期間,丘吉爾在浴缸里一絲不掛地接見美國總統羅斯福。
當羅斯福推開門,看到全裸的丘吉爾后略顯尷尬,而丘吉爾卻毫不在意,幽默地說:“總統先生,英國首相沒有任何東西需要對您隱瞞。”
這場“赤裸裸”的會面甚至被認為是盟國關系深化的象征。
羅斯福和丘吉爾
對于在美國的留學生來說,這種洗浴文化的復興或許是一種獨特的融入方式。
無論是加入本地的桑拿社交活動,還是在溫泉派對中展示“東北澡堂文化”,都能成為連接不同文化背景的一座橋梁。
圖片來自小紅書:栗子東來黃后群
更重要的是,洗浴環境往往提供了一種平等且輕松的社交氛圍。
在這里,沒有人穿著職業裝壓迫別人,也沒有過度的正式感。
對留學生來說,這是一個與導師、朋友甚至潛在雇主建立聯系的絕佳機會。
也許在汗蒸房的蒸汽中,就能“蒸”出一份實習或者未來的工作機會。
洗浴文化的流行不僅僅是場所的轉變,更是社交形式的一次創新。
從東北澡堂到硅谷桑拿,洗浴成為一種打破傳統的交流方式。
對于那些抱怨社交尷尬、商務無趣的人,不妨試試這種“脫掉外殼”的相處方式。
電影《洗澡》劇照
說不定,你下一次的創業靈感、人生轉折或者職場晉升,就在熱氣騰騰的桑拿房里等著你。
誰說硅谷的汗蒸房里不能“蒸”出億萬富翁呢?
感 謝 閱 讀 ?? 歡 迎 分 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