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不是吃人惡魔,關于他所謂機械化(巨碓)吃人的說法完全是謠言,是從唐末傳播至今的天大的謊言。
黃巢不是吃人惡魔
為什么這樣講?下面我們將從邏輯和史實等多方面去論證這是個謊言。
首先看謊言出于何處。謊言的支持者拿出的證據還真不少,《舊唐書》、《新唐書》中皆有關于黃巢巨碓吃人的記載。我們以《舊唐書》記載為例。《舊唐書·黃巢傳》中有這樣的記載:
五月,巢賊先鋒將孟楷攻蔡州,節度使秦宗權以兵逆戰,為賊所敗。攻城急,宗權乃稱臣于賊。遂攻陳、許,營于溵水。陳州刺史趙犨迎戰,敗賊前鋒,生擒孟楷,斬之。黃巢素寵楷,悲惜之。乃悉眾攻陳州,營于城北五里,為宮闕之制,曰八仙營。于是自唐、鄧、許、汝、孟、洛、鄭、汴、曹、濮、徐、兗數十州,畢罹其毒。賊圍陳郡百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餓倚墻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關于黃巢巨碓吃人的描述大致意思就是說,黃巢圍困陳州一百多天,起義軍抓人吃,一天吃好幾千。起義軍有專門舂磨活人的寨子叫“舂磨砦”(砦通寨),寨子里有巨碓好幾百個,把活人直接放進石臼中用巨大的石杵搗碎,連著骨頭帶肉就都吃了。這樣的“吃人惡行”泛濫甚廣,數十個州的百姓都被吃了。有好事者甚至還替黃巢算出了吃人總數。黃巢圍困了陳州將近一年,按日食數千計算,最保守估計也有三十萬人。借此來渲染黃巢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是多么兇殘。
這些都是真的嗎?我的結論是這都是謊言。
先說所謂吃了三十萬人的問題。
上哪弄這么多人供起義軍去吃?難不成這些人就都在那等著被吃不成?
再者,所謂用巨碓舂人,連同骨肉一起吃,第一不符合生活常識,第二不符合醫學常識。
第一點、不符合生活常識
按照《舊唐書·黃巢傳》的說法,起義軍是合骨而食。剁過肉餡的人都知道,如果肉餡中有骨頭渣子,吃起來會很難受的,會扎到牙床子。民國時期著名的愛國將領吳佩孚就是在家吃餃子時,被餃子餡里的骨頭渣子刺破了牙床,后來被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指使日本牙醫殺害的。你能想象黃巢的幾萬起義軍官兵每個人在一年之內每天都忍受著劇痛,被骨頭渣子扎得滿嘴流血,還樂此不疲地天天吃人肉嗎?
吳佩孚吃餃子被餡中骨頭渣子刺破了牙床
也許某位先生會發問了,人家黃巢不是有先進機械——巨碓嗎?吃之前人肉連骨頭早就被碾碎了,成了肉糜,吃起來肯定是軟糯可口,絕對不會被扎到的。
石碓,下臼上杵,舂米之用
我只能說你太天真了,你以為黃巢的巨碓是現代的電動高效料理機嗎?連骨頭都能磨碎嗎?所謂巨碓(見上圖)就是大一點的舂米的工具,舂米就是把稻殼從稻谷上剝離下來,而不是把米都舂成粉末。所以巨碓根本沒有這樣的功能和威力。怎么會把人連骨頭帶肉都磨成肉泥?
也許還有愿意較真的人會認為雖然一次舂不成肉泥,但只要沒完沒了地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功夫到了,肉泥一定會做出來的。可惜你別忘了,傳言說黃巢用巨碓殺人做軍糧,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效率。你這么舂起來沒完沒了,還不如直接殺了割肉痛快,黃巢還用得著費盡心機弄什么“舂磨砦”嗎?
第二點、不符合醫學常識
還是《舊唐書·黃巢傳》的說法,“生納人于臼碎之”,也就是說把活人直接放進石臼里,再用石杵狂懟。結果連骨肉帶內臟都變成了肉餡。這可能嗎?這樣做豈不是非常不衛生。連屎帶尿都懟進肉餡里了,還能吃嗎?吃了之后不會得病嗎?即使真的是起義軍饑不擇食,什么都吃,那也肯定會造成瘟疫流行。可是這一點,我們在《舊唐書》中卻絲毫未發現蹤影,直到起義軍被剿滅,唐軍俘獲的也都是健健康康的五萬男女老少,難不成黃巢的起義軍都提前打了疫苗?
黃巢的軍隊都打過疫苗嗎?不怕瘟疫嗎?
其實在歷史上殺人作軍糧的事也確實發生過,但不是黃巢,也不是這種做法。就在《舊唐書·黃巢傳》的同一卷中《舊唐書·秦宗權傳》當中就記載了秦宗權殺人以作軍糧的做法。原文如下:
賊既乏食,啖人為儲,軍士四出,則鹽尸而從。
把尸體上的肉用鹽腌了,儲存起來當做軍糧。這個做法還是符合常識的,他們至少知道吃干凈的東西。而污蔑黃巢石碓舂活人,合骨而食則是枉顧常識惡意造謠了。多說一句,這個秦宗權原本是唐朝政府的官員,蔡州節度使,后來投降了黃巢,他腌制人肉以為軍糧是在黃巢被滅之后。
秦宗權,蔡州節度使,后降黃巢
真正吃人還得法的確有其人,但不是農民起義軍,而是政府官員。
所以如此說來,所謂巨碓舂人,合骨而食在史書上言之鑿鑿的事情就是一個禁不起推敲的不符合基本邏輯的謊言。
問題是這樣的謊言為什么還被堂而皇之地記錄在了正史當中,后世的史書也都加以采信。這就要說到我們對史書的看法了,一切的史書都是人編寫的,世界上不存在沒有立場的史書,被人們公認為誠信的司馬遷在他的《史記》當中也不乏感情色彩。
我們看一看《舊唐書》是誰寫的就一目了然了。《舊唐書》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后晉太祖石敬瑭下令編寫的一部關于唐朝歷史的書。書中采用的都是唐朝史官留下來的第一手材料。所以后世大都認為其史料價值很高,有很高的可信度。但正因為是唐朝當世史官所記載的,所以才最有可能給黃巢抹黑。因為在他們眼里,黃巢是不折不扣的反賊,即令他們恐懼,也遭他們痛恨。
讀《舊唐書·黃巢傳》,字里行間你可以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唐朝史官對于黃巢的痛恨和偏見。黃巢剛入長安城時,起義軍給窮人發放財物,《舊唐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時巢眾累年為盜,行伍不勝其富,遇窮民于路,爭行施遺。
看到這句話,我分明聞到的是一股酸臭味。說什么黃巢給窮人錢是因為黃巢的起義軍為盜多年,搶來的東西太多了,自己都承受不了自己的富有了,所以才爭著搶著給窮人發錢。這不是太可笑了嗎?天下還有嫌自己錢多的?你們唐朝官府倒是能夠承受得起你們自己的財富,從來不給窮人發錢,只知道盤剝迫害百姓,要不然,怎么會有那么多人跟著黃巢造反呢?
黃巢做的好事他們故意歪曲,黃巢做的壞事他們更是大肆渲染。不可否認,在當時的戰亂年代,不排除也許在黃巢的軍隊中有個別人殺人而食,甚至用巨碓砸死某些敵人,巨碓殺人只可能是一種酷刑,絕不可能是為了做成軍糧,但這種捕風捉影的事情到了唐朝史官的筆下就變成了黃巢有組織、有計劃、成建制、機械化地殺人以儲備軍糧的聳人聽聞的但絕不符合基本邏輯的謊言。這完全是屁股決定了腦袋,唐朝官員的階級立場決定他們會說出這樣的謊言。
而后世包括后晉和大宋編寫史書的人依然還是統治階級,出于他們自己的階級立場,對于敢于反叛的黃巢,他們也都很痛恨,他們也都集體性地選擇了漠視真相,而將謊言編入了正史。于是這個謊言就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了官修史書《舊唐書》、《新唐書》之中了。
不過雖然他們如此地歪曲事實,掩蓋真相,但還是漏出了馬腳。
就在《舊唐書》中我們就能看到這件事情的反證。史書對黃巢殺人充軍糧的原因之解釋是黃巢缺糧,可惜事實并非如此。《舊唐書·僖宗本紀》中關于中和四年五月,也就是黃巢軍圍困陳州城一年之后,黃巢軍被破之時的情形是這樣描寫的:
五月辛酉朔。癸亥,沙陀追黃巢而北。丁卯,次尉氏。戊辰,大雨,平地水深三尺,溝河漲溢。賊至中牟,臨汴河欲渡,沙陀遽至,賊大駭,其黨分潰,殺傷溺死殆半。尚讓一軍降時溥,別將楊能、李讜、霍存、葛從周、張歸霸等降硃全忠,李周、楊景彪以殘眾走封丘。己巳,沙陀渡汴河,趨封丘,黃巢兄弟悉力拒戰,李克用擊敗之。獲所俘男女五萬口,牛馬萬余,并偽乘輿、法物、符印、寶貨、戎仗等三萬計。得巢幼子,年六歲。
看到沒,黃巢被破之時,被俘的男女有五萬口,牛馬萬余。請注意:牛馬還有一萬多頭!這是在圍困陳州城一年之后,依然還有牛馬一萬多頭,黃巢的起義軍用得著費勁巴力地到處抓人,再用什么巨碓舂成肉泥當軍糧嗎?
牛馬萬余,用得著吃人充饑嗎?
現在可以得出結論了,所謂史書上記載的黃巢用巨碓殺活人以作軍糧之事完全是當時唐朝的史官出于對黃巢的痛恨,捕風捉影,故意歪曲甚至編造出來的拙劣的謊言。之所以為后世史家所采信,完全是因為階級立場導致了故意漠視。黃巢就這樣被抹黑,被歪曲了上千年。
黃巢是一個農民起義軍領袖,在封建王朝時代,他當然也跳不出君主制的文化認知,我們不能因為他想當節度使,想當皇帝就抹殺他反抗黑暗朝廷的正義性。更不能依據當時腐敗黑暗的唐王朝故意歪曲甚至編造的所謂史實,就把黃巢說成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
真正的惡魔是唐朝官府
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說,真正的惡魔是腐敗黑暗的唐朝官府,如果不是他們對百姓殘害至深,何至于京畿百姓皆砦于山谷,累年廢耕耘?何至于黃巢從廣東一路殺到長安,好多州縣望風而降?唐王朝但凡對百姓好一點,何至于此?
歷史的真相就在史書里,但史書卻也往往掩蓋真相。多一分客觀公正的心,靜下心來想一想基本常識,真相往往就在眼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