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年
星巴克與瑞幸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還有不少本土咖啡品牌在悄悄崛起。
在崛起的咖啡品牌中,有的品牌名聲顯赫,而有的則負面纏身。
曾經因為2天曝出3起員工與顧客起沖突的Manner咖啡,雖然后續官微公開道歉,但是卻引發了網友爭議。
甚至,有知情人士更是透露出Manner咖啡超高估值和飛速擴張的背后,還有“壓榨員工”的問題。
走“平價”路線的Manner咖啡,為何變成這樣了?
- 老員工自曝像“牛馬”
年中的時候,Manner咖啡曾被曝出2天內發生3起與顧客起沖突的事件,當時的熱搜都爆了!一起是女員工向女顧客臉上潑咖啡粉;一起是男員工毆打女顧客;還有一起是男顧客因為等待時間太久,對店員進行暴力行為。
而這一系列沖突背后的原因都是因為咖啡一直沒做好,雙方發生了爭執。
最后,女員工被辭退,男員工道歉。不少網友表示,這也怪不了員工,畢竟你要是著急可以不喝咖啡啊,你要是想喝,那你干嘛不早點出門買呢?
圖源自網絡
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是Manner咖啡管理上的問題。
有知情人士表示,Manner咖啡門店只要日營業額低于 5000 元,只配置一名員工,導致員工不得不面對大量的訂單和工作,只有日營業額達到6000元及以上,才能配置2名員工。
按照店鋪的營業額來計算,如果5000元日營業額是上限,如今Manner咖啡單杯的均價在15元/杯左右,那么每天的銷量應該是333杯咖啡,而這些咖啡需要一個咖啡師來完成制作、點單、清洗、理貨等工作。
而咖啡師的工作時間是早晨7點到晚上10點,仔細一算,差不多平均2.7 分鐘就要制作一杯咖啡,還沒有算上下單、打包、收拾、整理等其他工作。
尤其是,如果咖啡店舉辦活動,工作量更大,因為公司不會給咖啡店增派人手。
之前,就有消息曝出2月份的時候Manner咖啡舉辦了一個送杯子活動,很多店鋪因為只有一個員工,要包攬所有的工作,一邊接催單電話道歉,而另一邊還有數個外賣小哥等著打包帶走咖啡。
并且,與很多咖啡品牌不同,Manner咖啡店鋪所使用的機器居然還是半自動咖啡機。和很多品牌使用全自動咖啡機不同,這種咖啡機不但工作量更大,店員的壓力也大。
因為這樣的機器,導致Manner咖啡店制作咖啡的流程比起瑞幸這樣的咖啡品牌還要復雜,因為店員人數也沒有瑞幸多,出餐率更是難以保證。
最關鍵的一點,Manner咖啡店的咖啡師的薪資令很多人瞠目結舌。在上海這樣的高消費城市,Manner咖啡店的咖啡師的薪資大約是5000元左右。此外,Manner咖啡師爆料,實習期的工資1-2月到手4000元,轉正后才是月薪5000元。
上海是什么地方?超一線大城市,跟北京一樣,一個月光是房租起碼都要兩三千元,再加上繳納社保和公積金,一個月到頭來基本所剩無幾。
并且,想拿到全額工資也不容易。Manner 咖啡師的管理制度非常嚴格,基本上一旦出現請事假等情況會扣除全勤獎 1000元,這讓本就不高的工資變得更少了。這與其他咖啡品牌的咖啡師崗位相比,是沒有競爭優勢的。
據老員工爆料,自己真的像“牛馬”,有的還要簽署“競業協議”。
所以,為什么會出現Manner 咖啡的員工與顧客發生沖突,其實還有更加內在的因素,是員工與企業的矛盾。
2.創始人夫婦身價70億元
Manner 咖啡是在2015年成立的。
當時的Manner 咖啡是以平價精品的定位深入消費者心中的。
尤其是在上海這樣的地方,Manner 咖啡店鋪都小巧玲瓏,而咖啡的價格也非常實惠,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
基本上Manner 咖啡單杯價格在15-25元,如果顧客自己攜帶杯子,還有5元的優惠,在當時也被稱為“上海咖啡性價比之王”。
圖源自官網
而Manner 咖啡的創始人韓玉龍,是“獸醫專業”畢業的。
因為熱愛咖啡,2012年,韓玉龍在老家南通開了一家小檔口的咖啡店。
2015年,韓玉龍來到上海靜安區開設了一家僅有2平方米的咖啡店,創立了Manner 咖啡品牌,同年他還注冊了Manner咖啡的關聯公司上海茵赫實業有限公司。當時店里唯一的咖啡師,是他當時的女朋友陸劍霞。
而之后Manner咖啡品牌就成為了一家“夫妻店”,為何開設的咖啡店僅有2平方米呢?根據韓玉龍的說法,自己想開設的就是一家純粹的咖啡店,賣的是咖啡,而不是空間。
創業前3年,Manner 咖啡在上海的門店數量僅為個位數,但因為物美價廉,開創了國內精品小館的先河,也獲得了“上海咖啡性價比之王”的稱號。
但是,一直很佛系的Manner 咖啡,從資本入局的那一刻起,就變了!
2018年10月,韓玉龍、陸劍霞夫婦遇到了創投界頂尖的風投機構的創始人,也被稱為“風投女王”的徐新,她所創立的今日資本也成為Manner咖啡的首輪投資方。根據天眼查數據,在A輪融資中,今日資本就投資了8000萬元,一下子將Manner咖啡的估值提升到了2億元,并且為了公司的發展,還派駐了投資經理金斌斌,深入參與公司管理運營。
作為創投圈的知名人人物,“風投女王”徐新的眼光是非常獨到的。3年后,Manner咖啡就已經在創投圈聲名鵲起,來詢問是否需要融資的機構都是VC/PE中頂級的機構,有知情人士表示,包括紅杉、高瓴等頭部機構,以及字節、騰訊、阿里等產業資本都競相投資。
2020年12月B輪融資,Manner完成1億美元融資,投資方是H Capital和Coatue Management,投后估值超過10億美元。2021年2月,淡馬錫入局,投后估值達到13億美元;5月,美團龍珠資本入局,投后估值超過20億美元。
要知道,2020年底,今日資本持有Manner的持股比例達到44.75%,當時比創始人團隊的股權還多,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大股東。沒想到2021年5月突爆大新聞,今日資本全面退出,而老股由H Capital和Coatue接棒。
而6月份,Manner咖啡再次拿到了由字節跳動戰投的新一輪戰略投資,當時Manner的估值上漲到30億美元。
有創投圈內朋友曾表示,此次今日資本全面退出,徐新的套現金額可能達到10億美元的重量級。按照戰投后估值20億美元來看,這個數字可能差不多。
在資本推動下,Manner的規模不斷擴大,僅8年就成為國內精品咖啡領域中第一個不依靠加盟就完成千店規模的本土咖啡品牌。
Manner咖啡的估值一路上漲下,創始人夫婦的身價也一路走高。胡潤富豪榜數據顯示,目前韓玉龍、陸劍霞夫婦的身價達70億元,主要靠Manner提供的。
3.還能堅持多久?
在資本的推動下,Manner咖啡開設門店的速度越來越快,2022年3月,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10個城市同時開設了200多家新店。到了2023年10月30日,Manner咖啡也迎來第1000家直營店,到了當年12月31日,旗下直營店更是突破1200家。
Manner咖啡官網的數據顯示,其目前在國內設立的直營店已經達到了1400余家,也是目前國內大型精品咖啡連鎖品牌之一。
一般來說,在擴張期,不看效益,看的是規模。
但是Manner咖啡在規模化擴張時期,還要提高單個門店的效益來提升業績,這也導致很多門店的員工僅有1人。
而且,堅持使用半自動咖啡機是為了讓咖啡師發揮空間,給客戶帶來差異化的區別。在門店較少的時候,這樣的做法會被消費者追捧。
但是,隨著門店增多,接觸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店員太少的缺點就會暴露在消費者面前。
一旦咖啡師不堪重負的時候,雙方的矛盾就會爆發。這也是Manner咖啡門店發生沖突后為何很快就登上熱搜的原因。
畢竟,堅持做直營店的Manner咖啡,基本上按照客單價20元一杯來算,平均每天的收入約為7000-8000元,而一個月單店的凈利潤是5.7萬元,凈利潤率為23.75%。
但是,與之相反的是員工的薪資僅為5000元,還不到凈利潤的十分之一。
這樣的運營方式,真的不會出問題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