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給內部人帶來的沖擊是曾經被忽視,甚至不被看到的,謠言本身的傷害性也由此被低估。
文丨祝穎麗
11月26日,京東終于對圍繞在它身上的謠言有了更確定性的回擊:報警立案、鄭重辟謠,目前部分謠言制造者已經被懲處和公開道歉。
一家企業只要足夠大,有成熟的建制,這并不是難的事情。但謠言之所以是謠言,它所輻射的范圍、產生的影響,并不因一紙訴狀,部分肇事者的認錯和對他們的懲罰就快速減退,乃至消失。
謠言對一家企業的聲譽影響,對健康商業環境的污染幾乎不需要論證。歷數過往輿論場上的謠言,農夫山泉與民族主義的沖突,騰訊海量數據的泄露,理想汽車銷量造假的誹謗等等,它們指向一家企業的價值觀、數據安全、經營的誠信度,這幾乎都是致命打擊。
企業總是需要對抗謠言,這也幾乎成為了他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另一個角度,我們關心的是,如果一家公司被謠言環繞,對它的員工有什么影響?
雙11期間,京東幾乎是謠言場上的常客。我們來逐一看看這些謠言對工作在這家公司的員工的影響。
首先是脫口秀演員風波帶來的謠言。“90%是女性員工,被極端女權控制”的捏造,將京東普通女性員工置于職場中不利的位置。
據京東公開數據,2023年京東集團整體女性員工占比只有21%;職場員工中,京東女性員工人數比例相對較為平衡,達到了46%,但這都與傳言中的90%大相徑庭。
我的一位還在哺乳期的女性朋友直斥這則謠言背后的險惡。“公司里有大量程序員、技術專家、采銷,這些都是男性占多數,只有客服和職能部門女性稍多點,即使在這些部門,女性占比也不可能到90%。”
她感到,將一家企業貼上一個沖突性極強的標簽,然后利用企業的自證心理,是對職場性別仍有待進步的環境的破壞,“對我們女的簡直雪上加霜。”
其它公司的公開數據,也能側面佐證她的觀點。2023年,阿里員工中女性占比47%,百度和騰訊分別為39%和29%。后兩家企業是產品型的互聯網企業,技術人員更多,女性占比稍低。阿里和京東都是電商平臺,職場工作內容相近,46%和47%的女性員工比例也幾乎一致。
一位京東員工告訴我們,在這場脫口秀演員的輿論事件里,他們確有考慮不周的地方,但將其扭曲為“公費追星”、甚至“被極端女權主義控制”的說法,實在讓他們難以理解,在京東多年,她并未感受到有任何極端女權或男權的氛圍。
金融產品被擠兌、京東白條利用用戶征信貸款的謠言,也給一線客服們帶來了一定影響。謠言出來后,一些不明所以的用戶,紛紛向金融業務的客服咨詢。一位入職不到三個月的客服跟我們說,那幾天要面臨與平時節奏完全不同的客訴,精神變得緊張。
一線客服有時候是一家企業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人,任何風吹草動都將映射到他們身上。而謠言帶來的壓力也第一時間由他們承擔。
目前京東有2萬多名一線客服員工,其中70%來自劉強東的老家宿遷。近年來,京東已經在宿遷投資數百億元,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就業,比如在京東客服中心,就有上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殘障員工,組成了“陽光天使”團隊,生活有了保障。
我們從大部分客服員工處了解到的是,“工資、待遇都不錯”,也是他們當前能找到的最好選擇。一位來自宿遷的客服員工說,在找到這份工作之前,她輾轉做過多份其他工作,但收入都不穩定,但這里大部分時候職場環境都還不錯,而且努力就有回報。
京東是一家創始人有太多公眾影響力和關注度的公司,謠言的種類也更加多樣。對多數普通員工來說,一些離奇的說法已經見怪不怪。一位員工對此評論,“‘瓜’比新聞更吸引人。
但另一些傳言他們也覺得匪夷所思。一位內部員工聽到京東被“國際神秘組織ESG滲透”、“被猶太資本控制”這類謠言時覺得無比荒謬,“這簡直是超出常識的編造。”
企業與員工的關系,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面對外部謠言的態度和感受。
一家擁有員工認同感的公司,在公司被扭曲、被誤解的特殊時候,反而能形成一種同仇敵愾、共渡難關的氣氛,即便內部有細微分歧,也是“盼著公司好”的心態。
京東在這點上做得不算差,外部標準看,他們連續8年位列《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榜單”,連續3年被《財富》選中,表彰其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上的影響力。
內部標準看,有已經離職的京東員工告訴我們,他們即便對現在管理層的一些戰略決策有時候表示不理解,但對曾經的領導、同事,對這家公司仍然懷有一種關切之情。
一位已經退休的京東快遞員,在刷到“京東被小仙女控制”的網上傳言時,覺得怎么什么離譜的說法都有。說起老東家,他最感謝的是當時公司給交了五險一金,“至少我現在有個保障”。
一位還在京東的員工則說,作為一線,他們雖無法左右公司戰略,但也希望“與公司共成長,渡難關”。
謠言、輿論對企業的影響正在塑造員工的做事方式。
有時候,這會有些“正面影響”——比如面對惡評時,他們反而顯得更加團結。
一位員工說,“內部統一思想很重要”,他們會覺得這種時刻更要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你不必在網上過多反駁,攻擊你的人比你自己還清楚你其實不是那樣……做好自己的事情,提供多快好省的產品服務才是硬道理。”
京東是一家千億市值的上市企業,它的市場地位、收入規模、組織制度讓它已經足夠強大,也有糾錯和以正視聽的能力,只是程度和時間問題。
雙11期間的謠言雖然給京東造成了一些形象危機,但從最終實質的商業結果來看,影響很小,且在國補等政策的加持下,還取得了不錯的增長。根據京東發布的戰報,今年雙十一,京東用戶數同比增長了20%,直播訂單量增長了3.8倍。
與此同時,京東也是一家擁有60多萬員工的企業——40多萬物流員工、2萬客服,上萬名一線采銷——謠言給普通員工帶來的沖擊是曾經被忽視,甚至不被看到的,謠言本身的傷害性也由此被低估。
但樂觀的一面是,對一個企業足夠善待員工來說,即便面對謠言時員工是它的“軟肋”,但也可以成為它的鎧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