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門診實錄
“朱醫(yī)生,我最近喝中藥總覺得胃不舒服,你說和我在吃化療藥有關系嗎?”一位乳腺癌病人問。
“和你吃的藥有點關系的,不過你的中藥本身就是用來改善化療副作用增強體質的,如果你還是覺得有點惡心,那你煎中藥的時候自己切點新鮮的生姜放在中藥里一起浸泡一起煮。”我說。
“那朱醫(yī)生,你中藥里不是有干姜嗎?還要放生姜?”病人又問。
“干姜止嘔效果比新鮮的生姜來得差,如果你自己放生姜了,我就把干姜從藥方里去掉。”我解釋道。
“那生姜需要去皮嗎?”病人再次追問。
“哦!生姜入藥如無特殊情況可以不去皮。”我說,“最近好多人問我這個問題,我解釋一下給你聽吧。”
生姜與生姜皮
生姜,生姜皮是兩味中藥材,前者屬于家家戶戶每天廚房里的必備之品,后者一般是醫(yī)生在治病的時候才會開具。生姜藥性偏溫,生姜皮藥性偏涼,如果治病需要溫熱藥性那可以去皮,如果不需要太過溫熱則不用去皮。現(xiàn)代人的普遍情況是脾胃寒但易上火,所以生姜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不用去皮。
生姜可以治療嘔吐,我經(jīng)常在主任查房的時候發(fā)現(xiàn)科室的住院醫(yī)師對于化療病人的嘔吐往往偏愛用西藥,對中藥的止嘔佳品卻不甚重視,其實囑咐病人在原有的用藥基礎上加用生姜煮水口服可能達到更好的止嘔效果。這中情況可能與醫(yī)生無法直接開具生姜的醫(yī)囑有關系,但囑咐病人自行服用生姜止嘔也是舉手之勞的事情。
生姜皮,我經(jīng)常用于治療水腫,比如乳腺癌病人的淋巴水腫或者不明原因的雙腳水腫,配合適宜的方藥都可取得不錯的療效。
多食生姜是否合理
這里提醒大家一點,有很多人都非常執(zhí)著地相信每天吃姜是養(yǎng)生的良方,但事實并非如此。東漢最早的中藥專著《神農本草經(jīng)》中是這樣記載的:“生者生姜,尤良。味辛,微溫。久服去臭氣,通神明。”翻譯成現(xiàn)代文即新鮮的生姜藥性更好。藥味辛,藥性溫。長期服用可去除氣味,使智慧通達。
一般的《神農本草經(jīng)》版本記載就到此為止了,因此現(xiàn)在一般情況下都沿用“久服去臭氣,通神明。”的說法,認為生姜久服可有益身體。但根據(jù)2013年出版的中國古籍整理叢書《神農本草經(jīng)輯注》的考證其實后面還有一段文字為“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令少志,少智,傷心性,不可過多耳。”即生姜可治療傷寒,頭痛,鼻塞,噯氣,治療嘔吐,令人心智受損,不可過量食用。因為《神農本草經(jīng)》并未有全本傳世,只有各類古籍中分別記載,因此根據(jù)《神農本草經(jīng)輯注》補全了生姜的條文,根據(jù)這些記載生姜的副作用似乎和當今大家所認知的有所不同。
無獨有偶,明代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對于生姜的記載也非大家所認為的那樣有百益而無一害,相反歷代醫(yī)家均記載生姜不可過量服用,李時珍更明確有著這樣的記錄,“時珍曰:食姜久,積熱患目,珍屢試有準。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fā)甚速。癰瘡人多食,則生惡肉。此皆昔人所未言者也。”李時珍說:長期服食生姜會導致內熱而患眼病,他當時親身經(jīng)歷多次,有痔瘡的飲酒之人更是食用生姜后發(fā)病迅速。皮膚有惡瘡的人多食生姜則會造成病情進展。這些都是古人沒有記載的。可見李時珍也反復長期大量食用生姜。
所以根據(jù)中醫(yī)古籍的記載,每天吃生姜養(yǎng)生并非合理,或者說至少我們可以探討其合理性,中醫(yī)不應該某位醫(yī)家如此說就是權威定論,我們應該尊重客觀事實。
新書《醫(yī)說就懂的中醫(yī)智慧》全國上架
《我想問中醫(yī)——100個實用中醫(yī)小知識》
朱氏內科非遺傳承人又來總結啦!
生姜如無特殊要求一般情況下入藥無需去皮。
這里要注意生姜雖為“止嘔圣藥”但其能治療的是寒性的嘔吐,如果是熱性的嘔吐則不適合。
化療病人如果在家中嘔吐惡心難以緩解可以自己煮一碗生姜水來止吐,改善癥狀。
生姜雖好但也需要適量,長期大量食用生姜作為養(yǎng)生方法是需要我們進行反思和再論證的。
發(fā)現(xiàn)“分享”和“贊”了嗎,覺得有用就點一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