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咖啡是全球消費最多的非酒精性飲料之一,有些人或許已經習慣每天在進入辦公室前買上一杯咖啡,不然整天都會提不起精神。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咖啡被認為是一種營養價值較低的飲料,但恰恰是這種看起來沒有營養的液體,卻意外地與代謝綜合征、肥胖和糖尿病風險降低有關。不少研究表明,咖啡里面含有的咖啡因、酚類化合物和膳食纖維是促進代謝健康的關鍵。
圖片來源:123RF
此外,與咖啡接觸較多的腸道以及微生物組也會受其影響,有研究曾報告稱適量攝入咖啡與雙歧桿菌的增加以及梭菌減少有關,另外擬桿菌與普雷沃氏菌水平也與咖啡攝入量具有聯系。為了進一步探索咖啡對腸道菌群的影響,來自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博德研究所等多個單位的研究者共同分析了來自英國、美國超過2.2萬人,以及來自其他研究隊列的超過5.4萬人的醫療數據。
▲研究于近期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上
研究團隊根據個體的咖啡攝入習慣對人群進行了分組,攝入量“高”的人群每天攝入的咖啡大于600克(每日超過3杯咖啡);而每日低于20克(一個月不超過3杯)咖啡的人群被納入到“從不”攝入咖啡組;介于兩者之間的人則為“適量”喝咖啡。
隨后研究者借助機器學習手段分析了不同人群的腸道微生物組與咖啡攝入水平的聯系,他們發現了攝入量“高”和“適量”人群的微生物組與“從不”攝入組人群有著完全不同的組成,總體來看,絕大多數的微生物變化與咖啡攝入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只有少量微生物水平會隨著咖啡攝入而降低。
在各類微生物中,相關性最強的是一種名為Lawsonibacter asaccharolyticus的細菌,喝咖啡人群體內該細菌的水平大約是不喝咖啡人群的8倍。作者嘗試在培養基中培養了L. asaccharolyticus,無論是普通咖啡還是去咖啡因的咖啡,都可以促進細菌的生長。L. asaccharolyticus最早在2018年被分離出來,目前科學界對它的研究仍然不多。另外與喝咖啡呈現強相關的細菌還有Massilioclostridium coli和一種未被辨別的梭菌屬細菌“12CBH8”。
圖片來源:123RF
喝咖啡提升L. asaccharolyticus水平這一趨勢在全球各地的樣本中都存在,但從不同人群來看,L. asaccharolyticus在西方人群以及城市人群中的流行率要更高。但這些微生物變化是如何影響個體代謝的,這一問題仍然需要更多研究進行探索。
從過往的一些研究來看,咖啡已經被證實與多種健康益處有關。例如今年3月《自然-代謝》的一篇論文就指出,咖啡含有的葫蘆巴堿可以作為NAD+的前體,改善線粒體的功能,同時能夠增強老年個體的肌肉力量,減少肌肉減少癥的發生。 無獨有偶,日本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也曾發現,葫蘆巴堿能夠幫助減少大腦的神經炎癥,同時改善動物 的記憶 功能和空間學習能力。
此外,還有研究發現了咖啡攝入與降低糖尿病、肝病等慢性疾病風險相關。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有不同研究發現了咖啡 潛在的健康益處,但目前的研究證據尚不支持通過咖啡來預防疾病。
參考資料:
[1] Manghi, P., Bhosle, A., Wang, K. et al. Coffee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testinal Lawsonibacter asaccharolyticus abundance and prevalence across multiple cohorts. Nat Microbiol 9, 3120–3134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4-024-01858-9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