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德紅外的一則公告在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12月5日,高德紅外公告稱,公司最近向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稱“湖北高院”)提起了一起涉及商業秘密侵權的訴訟,索賠金額2億元人民幣。這起訴訟的被告包括浙江玨芯微電子有限公司(簡稱“玨芯公司”)、毛劍宏以及高德紅外的六名前員工。
近年來,紅外探測技術的領軍企業高德紅外陷入了一場復雜的困局。曾被稱為A股“紅外光電第一股”的高德紅外,不僅要面對業績滑坡的壓力,還將目光投向了技術流失的背后黑手。
六名前員工與玨芯公司:從團隊流失到競爭對手崛起
根據高德紅外的公告,這場風波的起點在于幾名核心技術人員的離職。被控侵權的6名員工均曾是高德紅外的技術骨干,從事探測器材料、襯底、制冷機、芯片和封裝等關鍵領域的研發工作。這些領域涵蓋了紅外探測器的完整生產流程,也是高德紅外核心競爭力的來源。
離職后,這些員工經由毛劍宏牽頭,加入了位于浙江麗水的玨芯微電子公司。高德紅外指控,玨芯公司在短時間內迅速實現量產,且其產品與高德紅外高度一致,明顯不符合行業的技術發展規律。這一指控指出,玨芯公司的崛起背后可能依賴了從高德紅外流出的核心技術秘密。
高德紅外隨即向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財產保全。法院裁定凍結玨芯公司及相關個人名下總計2億元的資產,以保障后續經濟損失的有效追償。
技術流失的背后:高德紅外的危機與訴求
作為國內紅外探測器領域的技術領軍者,高德紅外在這一領域擁有超過十年的研發積累和數十億元的資金投入。然而,近年來公司發展面臨多重挑戰。
2023年前三季度,高德紅外的歸母凈利潤同比驟降超八成,現金流持續負增長。受軍品采購放緩、價格下調以及研發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公司業績連續第五個季度同比負增長。公司核心收入依賴的型號產品采購計劃的延期,讓高德紅外不得不尋求拓展民用市場,但在車載紅外設備領域的布局尚未顯著提振營收。
內部壓力疊加外部威脅,讓高德紅外愈發關注技術流失的風險。這次對玨芯公司及前員工的訴訟,既是維護商業秘密的行動,也彰顯了公司捍衛核心競爭力的決心。
玨芯公司:后起之秀的爭議成長
作為此次訴訟的核心被告,玨芯公司成立于2019年,短短四年內已成長為半導體領域的“小巨人”。其產品涵蓋MEMS壓力傳感器、紅外熱像儀及探測器,成功獲得多輪融資并吸引了包括航天科工投資在內的多家機構注資。
玨芯公司宣稱已獲得56項發明專利,并因其技術創新獲得多項國家級榮譽。然而,這些成就背后被指存在“捷徑”。高德紅外認為,玨芯公司對核心技術的掌握過于迅速,暗示其中可能存在技術侵權行為。這一指控如被證實,將對玨芯公司未來的發展構成致命打擊。
黃立的“技術守衛戰”與知識產權保護的困境
作為高德紅外的實際控制人,黃立深知技術對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無論是創業初期面對紅外探測器技術壁壘的苦苦攻堅,還是在全國兩會上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提案,都顯示出他對技術創新與保護的執著。
黃立不僅是一名企業家,更是國內紅外技術的開創者之一。從1999年懷揣30萬創業,到2020年躋身胡潤百富榜420億身家的湖北首富,他用知識和技術書寫了財富故事。然而,隨著高德紅外股價的下滑和公司業績的低迷,他的身家也縮水至170億元。
這次針對玨芯公司的訴訟,是黃立為守護企業核心資產而發起的一次反擊。它不僅是對失信離職員工的追責,更是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現實考驗。在這場訴訟中,黃立試圖通過法律手段捍衛企業的技術優勢,但也必須面對證明核心技術被侵害的法律和技術難題。
訴訟的背后,企業創新生態的反思
這場商業秘密侵權案折射出中國高科技企業在快速發展中的隱憂。一方面,核心技術的研發需要長期投入和專業積累;另一方面,市場競爭的激烈和技術人才的流動,又使得技術泄密成為難以規避的風險。
對于高德紅外而言,這不僅是一場經濟損失的追償戰,更是一場維護企業尊嚴與行業秩序的戰斗。而對于中國高科技行業而言,這起訴訟也應成為一次對技術保護與行業規范的警示。只有在創新和保護并重的環境中,企業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