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有為
來源 | 品牌觀察官(ID:pinpaigcguan)
引言:LVMH集團老板的財富都縮水了,但新店照常開,生意照常做,錢越是難賺,聲勢就越是要造的很大!
但LVMH老板財富在縮水,“前世界首富”跌落神壇卻是事實。
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這位曾經在2023年和2024年短暫成為過“世界首富”的奢侈品老板,2025年卻沒能再次登頂“世界首富”的位置。
根據《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公開財富數據顯示,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財富為1.15萬億元,排名第七位,對比2023年的1.35萬億,兩年時間財富蒸發了2000億元。
即便收入暴跌利潤下滑
也要斥巨資造“旱船”充當門面
2024年LVMH集團全年的營收為846.83億歐元,同比下滑2%;營業利潤為195.71億歐元,同比暴跌14%。
LVMH集團經歷了14年來利潤第一次下跌。
而2025年一季度營收為203.11億歐元,同比下滑3%,也是不樂觀。
較為嚴重的是,其中,LVMH集團在亞太市場的營收同比暴跌11%,收入低背后是銷量大跳水。
LVMH集團2025年一季度財報一出,就被華爾街那幫“金融大鱷”看空了!
摩根大通、瑞銀、摩根士丹利、摩根士丹利等紛紛把對LVMH的目標價調低了,LVMH集團“掉價”了,在評級上也是掉了一個檔位,從“增持”跌為“標配”。
即便營收下滑,但LV還要斥巨資建“巨輪”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LV在上海建了一艘不能航行的船,取名叫“路易號”。
巧的是,這輛“旱船”的頭對著星巴克門店。
一個是咖啡巨頭,一個是奢侈品巨頭,兩大巨頭“互撕”也是少見,以后也是同行了,不知道“滬爺”們會去三樓的LV咖啡館還是會去星巴克呢?
雖然星巴克不服“LV旱船”,但不得不承認,其靠LV也暫獲了一波流量。
畢竟去LV巨輪面前蹭這波免費的大牌的人超級多,買不起LV不要緊,但能和LV這艘“旱船”合照,成為今年新型的“社交貨幣”。
在某書或其它社交平臺上,個個都以和LV巨輪合照為榮,不知道還以為是新買了一個LV包一樣開心,實在想不明白一艘“旱船”,引發了那么多人去看。
這么熱的天非得去人擠人,就為了出片還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呢?
不得不說,只要跟奢侈品大牌沾邊的事,“滬爺”們就相當熱情。
上一次“滬爺”們排長隊還是LV的帆布包、巧克力,他們愿意被“收割”,為這些高溢價產品交“智商稅”。
奢侈品不香了
想方設法出便宜聯名款“收割”中產
2023年年5月,LVMH集團旗下又一個奢侈品牌FENDI,也曾和喜茶聯名出了一款飲品,一杯不貴也就19元,但兩杯就可以送個徽章周邊或杯墊。
果然,這款聯名飲品上限不到半小時就被點光,不到幾小時就售罄,買到的都在社交平臺狂炫。
同年LV在上海又整活,搞了個快閃書店,跟MANNER、PLUSONE、Metal Hands3家咖啡館聯名,出了一款帆布袋,但其實LV快閃書店只是想賣書,一本書290元,買兩本就送一個聯名袋子。
但沒想到大批人趕來只是為了搶購一個裝書的發布袋,妥妥變成買袋子“送”書了?
LV快閃書店排起了長隊,甚至有人搶到了一個帆布袋,高價轉手出去,二手價炒到700元一個都有人搶著買,帆布袋成本10元都不到,幾十倍溢價都為了一個 logo。
買書送的帆布袋其實就是包裝而已,也是奢侈品品牌捆綁銷售的套路。
這也讓人想起了前兩年很火的把買奢侈品的包裝紙袋、防塵袋改裝成包包的事。
其實大可不必,圈子不同,即便你把奢侈品禮盒袋的絲帶綁在脖子上,走在街上也會被笑掉大牙,太虛榮了!
2024年七夕節前夕,LV又出幺蛾子了!40度的天硬是讓人心甘情愿又排起了長隊交“智商稅”。
這一次是售賣巧克力,5顆巧克力賣到240元的天價,也不知道是不是黃金做的,費列羅看了都搖頭,論饑餓營銷還是比不上LV。
買到巧克力并不是吃,而是趕緊火速拍照發到社交平臺。
更無語的是,巧克力門口甚至出現了提供拍照的“黃牛”,也就是已經買了巧克力的人,可以給沒買到的人提供拍照的素材,收取拍照費,這5顆巧克力真的“變味”了。
這一次同樣如此,LV巨輪里面有咖啡館、餐廳、精品店,外表只是幌子,本質還是不坑窮人,想“收割”有錢人。
明天不知道又是什么,總之,拿捏中產、偽中產、高凈值人群,LV在奢侈品界中也是深諳其道了。
但可以看出,奢侈品真的不香了?不然為何想方設法出一些便宜的“周邊”收割消費者呢?
中產開始不捧場奢侈品
光靠VIC客戶太難了
VIC客戶(高價值客戶)有心捧場口袋也無力固住基本盤。
畢竟中產群體也算是奢侈品的主力,如今中產消費降級,部分奢侈品還想要漲價策略的激將法,對VIC有用,卻損失了大量的VIP。
“包”治白病卻治不了這些奢侈品巨頭的“病”,靠品牌文化、頻繁漲價、限量營銷的“套路”時代已經過去了。
今年4月,LV國外工廠還被爆出皮革浪費,工藝粗糙的問題。
買包能增值也只限于VIC客戶能買到的款,現在二手奢侈品包包,有些年份很新,價格卻是新包的兩三折,奢侈品所謂的保值概念,也就只有VIC是真的信。
就拿香奈兒的CF來說,專柜價10萬,二奢卻只要2.5萬元左右,專柜公價2萬元的Gucci Marmont ,在二手市場也就6000元左右;專柜價近4萬元的Dior 戴妃包,二手價9800元就可以拿下。
這就是所謂的“買買買”就能保值的奢侈品包包嗎?
即便如此低價,做奢侈品二手生意的店面人員稀少,生意很難做,很多二奢都開始清理庫存了,有些則轉戰直播間帶貨,但網上的二奢直播間魚龍混雜,沒有口碑以及擔保,很少人敢買。
因為日元貶值,連帶著奢侈品包包、手表等都瘋狂暴跌,就拿香奈兒的包包來說,上海賣28000元的香奈兒包包,日本同款香奈兒暴跌4000元。
有人直接訂票出國瘋狂掃貨,專門去搶購奢侈品、戶外輕奢品牌,老外看了都羨慕。
現在的有錢人在購買奢侈品也是精打細算,差個1000元都計較的很,買奢侈品也沒那么沖動了。
根據胡潤研究院《2025胡潤至尚優品》報告分析得出,2024年,中國的高端消費市場規模為1.63萬億元,同比下滑2%。
因為珠寶、手表和箱包這些,也不太受市場歡迎了,導致傳統奢侈品市場整體下滑超過了8%。
LVMH正是做這些生意,對其影響也不小。
奢侈品巨頭部分業務不給力
恐難逃行業寒冬
Louis Vuitton只是LVMH旗下70多個品牌之一,除了奢侈品成衣、包具外,LVMH其實還有酒水品牌,像Mo?t & Chandon、軒尼詩等。
珠寶、鐘表品牌則有大名鼎鼎的寶格麗、蒂芙尼等,香水和化妝品品牌則有嬌蘭、迪奧等,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是大眾熟知的大牌。
不只這些“散裝品牌”,還有把其他香水、化妝品大牌歸在一起售賣的大牌百貨店,即“絲芙蘭”,曾經風光無限。
奢侈品行業開始在經歷寒冬,高凈值人群的消費開始趨向于理性,現在的年輕人更偏愛購買國貨,這些外資大牌已經很難讓這屆年輕人放在購物車上。
即便背靠LV這棵大樹,絲芙蘭的日子也很難回到從前了。
現在的絲芙蘭擴張模式跟山姆太像了,退守一線城市,在二三線城市下沉。
根據絲芙蘭公開的2024年財報數據分析得出,2024年營收暴跌18.49%。
尤其是美妝行業,就連莎莎來到內地開店,也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截至目前SaSa在中國內地的店面已全部關閉。
隨著直播帶貨的崛起,大牌美妝更傾向于跟一些達人主播合作,加上現在的跨境電商也很成熟,外資美妝集合店反倒不香了,現在也要勒緊腰帶過日子。
LVMH雖是奢侈品巨頭,但還有其他奢侈品巨頭在背后虎視眈眈,已知的是開云、歷峰以及愛馬仕,還有低調的戈雅(Goyard)成為“老錢”的常青樹,在瓜分高端奢侈品市場。
結語
這年頭奢侈品的生意也不好做了,利潤率減少了很多,有錢人的口袋也不好撈了。
那么,奢侈品品牌最愛的中產客群去哪里了呢?
他們紛紛都跑去消費輕奢品牌了,尤其是一些輕奢戶外品牌,什么始祖鳥、薩洛蒙、昂跑、迪桑特、Mont-bell等。
很多品牌為了迎合消費降級的中產客群,也是推出了很多平價支線或聯名款。
像拉夫勞倫的支線,這個老錢也是靠中產的消費降級,又火了一番,但價格依舊不便宜。
中產三件套之一的Lululemon也是爛大街了,現在又有新的替代品也就是alo,但alo這股風潮誰知道會持續多久呢?
中產的喜歡總是三分鐘熱度,鐵打的中產,流水的中產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