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原創發布
作者:楊一軒
編輯:陳澗
設計:嵐昇
逃亡海外一年多后,曾經的“資本大佬”徹底栽了。
12月9日,據上海警方發布警情通報稱,11月30日,在公安部的協調部署下,上海警方通過國際執法合作,將潛逃境外的林某從印度尼西亞押解回國,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上海警方公布案情進展。
通報所說的“林某”,就是“和合系”實控人林強。
今年4月,和合系的主要公司上海和合首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和合首創”)承認無力兌付,警方隨后對和合系涉嫌非法集資犯罪進行立案調查。
而和合系的操盤人林強,去年8月突然在國內“消失”,直至今年10月才在印尼巴厘島機場被抓。當時,據印尼方面指控,林強以6%-10%的回報為誘餌,通過龐氏騙局從5萬多人手中騙取超過140億美元(約合989億元人民幣)。
不過,在林強被押解回國消息公布后,據上海證券報從相關部門獲悉,和合系集資金額超過300億,坑騙群眾2萬多人。
目前尚不清楚確切的涉案數據,即使是人均100多萬的投資額,也已經對投資者造成不小的傷害。
令投資者稍感安慰的是,隨著林強回國,和合系的真實資產狀況會逐漸清晰,警方追贓挽損的工作會推進得更快。
但林強在海外逗留已久,大部分資產可能已經轉移,最后能追回多少,想來也不太樂觀。
票據業務暴雷
在外界看來,林強是不折不扣的金融精英,要騙不懂投資的外行,并不難。
公開信息顯示,林強本科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碩士讀了該校的EMBA,又拿到北京大學DBA博士學位。他畢業后去的單位,是國泰人壽、國金證券、國金基金、國泰君安期貨等知名機構,會設計交易結構,也懂理財銷售。
名校出身,從業經驗豐富,自立門戶后,林強的資歷就足以令一些投資者信服。
他先是成立基金銷售公司,拿到牌照后于2016年成立和合首創,2021年收購和合期貨,后者又隨之成立和合資產管理(上海)公司(下稱“和合資管”),和合系也就此成形。
從表面看,林強手握三張金融牌照,和合系能做大似乎也不難理解。但普通投資者不知道的是,林強選擇的路,并非正途。
據媒體報道,構筑起林強金融生意的底盤,是票據業務。
和合首創的官網,曾宣傳產品為“以票據(銀行承兌匯票)為主要投資標的的基金產品”,“依托于‘一行兩會’監管之下的銀行、基金管理人的標準化票據投資基金,在資產選擇、風險管理上更具有優勢”。
票據業務其實是一種套利行為,即通過質押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及利息收益,扣除銀行承兌匯票的貼息和手續費,剩下來的資金,就是投資者的盈利。
▲和合對票據產品的介紹。
2022年,一篇有關林強的宣傳文章中稱,“觀察和合首創在資產管理行業的布局可以發現,標準化票據、供應鏈金融、科技投資基金等新業務成為企業的重點培育業務。”
可以看到,和合首創的票據項目,是以合規的形式呈現在投資者面前的。但暗地里,和合的這些票據業務,大都缺乏真實貿易支撐,根本無法進行長期大額投資。
據媒體報道,“和合系”從2016年開始處于空轉狀態,200億的票據投資基金構成一個巨大的資金池,虧空至少50億元。該資金池業務和資金只有林強自己隨意支配。
騙局之下,崩盤是遲早的事。
和合首創投資者曾被告知,早期8只“爆雷”產品,其中7只都是票據資產轉讓項目。
去年4月,和合首創在官網發布通知,稱目前公司及相關企業已嚴重資不抵債,存在重大持續經營風險已無力兌付,自即日起暫停兌付工作。
▲和合首創宣布暫停兌付。
去年10月,和合首創發布兌付通知承認,其未能足額兌付的16款產品,共計52.56億元。
而票據領域的空轉套利等,早已引起監管部門重視。早在2019年,銀保監會及其地方派出機構對銀行違規辦理商業承兌匯票開出上百張罰單。
城投債惹禍后出逃
除了通過票據業務聚攏資金,林強的另一大掙錢門路,是城投債銷售。
這就不得不提到林強的合作者,曾被稱為“債圈隱形大哥”的余雷。
今年40歲的余雷,本碩都畢業于上海財經大學,曾在國泰君安期貨工作數年,2018年左右進入中原期貨,任職資管部投資經理。相較表面上的低調,私下里,余雷悄悄干了件“大事”。
據財新此前報道,余雷幫助那些償債能力弱,不具備發債資格的城市發債,也就是城投債結構化發行。而林強的和合系,是這些城投債的重要代銷渠道。
近年來,余雷主導組織了多家持牌機構和私募的業務往來。他參與串聯的業務數量眾多,累計發行城投資管產品300億元,僅2022年就發行將近200多個城投結構化產品。
據上海證券報,一位私募人士介紹,“一開始兩人可能還是以城投債募資為主,后續發現承諾收益后募資相對簡單,而且‘和合系’都是直銷,并不需要資金托管和產品備案,虛構項目、底層資產等非常容易,因此‘和合系’構造了較大的資金池。”
事實上,這種結構化發債使一些不具備發債能力的企業募集到資金,而且不能在票面利率上體現信用風險,很容易對投資者產生誤導。這種融資方式早在2019年就已被滬深交易所叫停。
作為發行方的余雷,免不了承擔“東窗事發”的風險。
去年4月,余雷因城投發債中存在腐敗情況被帶走調查,年底被取保候審。但今年2月,有消息稱,余雷在家中自殺。
外界有聲音認為,由于林強卷走了十幾億,余雷得知自己的財富被掏空,在絕望之下選擇結束生命。
作為利益共同體,很難說這兩人是誰被誰坑了,不過,林強的潛逃,確實是由余雷引發。
去年8月,林強在香港與下屬聚餐后不久,就徹底失去聯系。
據華夏時報,有知情人士稱,“其實余雷案件發生后,林強作為最密切的伙伴,就一直滯留香港,并加速向境外洗錢,而且從去年8月他就已經開始籌劃全家移民新加坡,并通過地下錢莊加速向境外轉移資金。林強失聯前一個月,其妻兒以旅游的名義去了新加坡,林強的父母在其出事后一周,也去了新加坡。”
有消息稱,林強在上海有兩套價值1.2億的房產,失聯前并未處置。
今年10月10日,印尼方面舉行新聞發布會,林強身穿橙色獄服、戴著白色口罩出現在現場。
▲林強在印尼被捕的相關新聞。
據印尼方面透露,當地時間9月26日,林強手持土耳其護照從新加坡抵達巴厘島機場。由于林強前一天被國際刑警組織發布了“紅色通緝令”,其數據被機場系統識別,林強由此被捕。
退賠退贓引發關注
隨著林強被抓,其一手創建的和合系也分崩離析。
作為和合系主體,和合首創也曾垂死掙扎。
去年9月,和合首創賬面資金僅剩1億元,今年1月勉強完成第一批5.1億元,涉及客戶6193人;今年2月底,和合首創完成第二批3%的兌付工作。
但到了4月,和合首創宣布無力支撐,暫停兌付,逾期未兌付資金或為46億元。警方也隨即對該公司進行立案偵察,對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如今,和合首創的官網已經無法打開,其微信公眾號的更新停留在去年8月。
而作為和合系另一重要支撐的和合期貨,早已與林強撇清關系。
在林強失聯消息傳出后,和合期貨曾在去年8月發布澄清公告稱,林強僅在2020年3月27日-2021年12月8日期間,擔任和合期貨的董事,“早已不在我司及子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和合期貨成立于1993年,股東包括山西吉達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益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御金中坤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1月15日,證監會發文稱,鑒于和合期貨公司治理混亂,管理失控且情節嚴重,為保護期貨交易者合法權益,維護期貨市場秩序,根據有關規定,對其實施接管。這是繼2020年國盛期貨之后,第二家被證監會接管的期貨公司。
至于和合資管,據天眼查先顯示,今年8月,該公司有1.6億元股權被凍結。其官網也已經打不開,官方微信公眾號最近一次更新信息,是在4月份。
而林強被押解回國,將會加速推動和合系案件的審理和資產處置工作。
和合系的資金池情況到底如何,還剩余多少資產可供處置,這些情況會隨著林強到案而逐漸清晰。
有律師分析,對林強來說,目前退賠可能是重點,為了爭取從輕處罰,林強必須盡最大可能退贓退賠,最大限度彌補投資人損失,否則,林強可能會被重判。
不過,由于林強潛逃海外已有一段時間,有可能已將大部分資產轉移到境外。對于海外資產,警方的追索可能存在障礙,因此,還要看林強退贓退賠的態度是否積極。
無論如何,對于仍未挽回損失的投資者來說,也算是等來了一絲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