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彭德懷從西北前線趕往西柏坡,參加了3月5日至13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會后,毛澤東特別交待給彭德懷,要他回西北途中前往太原前線指揮部,代替有病的徐向前指揮攻打太原的作戰。按理說,太原戰役專門設置了前線司令部,在那種大勢下,即使是徐向前有病,周士弟、羅瑞卿、楊得志、楊成武等人一樣可以實施指揮。毛澤東為何派彭德懷去指揮,偉人都有哪些戰略考量呢?
其一,是切實加強太原前線統一指揮的現實需要
此次太原戰役,是整個華北地區最后一場大的戰事。太原是閻錫山的老巢和大本營,城防堅固,駐有重兵。我為了順利實施太原戰役,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決定將19兵團、20兵團和四野的炮兵1師調到太原前線。這樣一來,我參加太原戰役的兵力大增,已由原來的一個兵團境至3個兵團,軍兵種也增加了不少,特別是四野炮兵1師的加入,使得太原前線我軍綜合作戰能力大為提高。
兵力驟增了這么多,軍兵種驟增了這么多,且是原來三個互不隸屬的兵團實施聯合作戰,這無疑對統一指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毛澤東派彭德懷此時來到太原前線,代替有病的徐向前進行指揮,確實是整個太原戰役統一指揮的現實需要。這一點,彭德懷在太原前委擴大會上講的非常透徹:“這次戰役的規模大,參戰兵種多,戰役戰斗樣式復雜,一定要有堅強的集中指揮,特別要注意搞好兵種、部隊間的協同動作和各種保障”。
其二,是提前熟悉部隊為爾后帶兵向大西北進軍的現實需要
早在西柏坡時,毛澤東即已和彭德懷商定,太原戰役結束后,參戰的18、19兩兵團將調歸第一野戰軍指揮,參加對胡、馬軍的決戰。毛澤東甚至還有任命徐向前為第一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同彭德懷一道進軍大西北的考慮。因為在此之前,我西北野戰軍從兵力對比上對胡、馬一直未形成優勢,增加18、19兩個兵團后,便可對胡、馬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具備了向大西北大進軍的戰略條件。
基于此,毛澤東派彭德懷指揮太原戰役,也有讓他提前熟悉部隊,提前熟悉兩個兵團的高級將領(有一些將領他是早就熟悉的),一旦太原戰役結束,他便可以直接帶走這兩個兵團,揮戈西向,早日解放大西北。
其三,是熟悉攻堅打法以利今后攻占西北大城市的現實需要
解放戰爭以來,西北野戰軍在彭德懷的領導下,打了諸多漂亮的戰役,這些戰役絕大部分都是運動戰。而戰爭進行到向西北大進軍階段,則勢必少不了攻堅戰特別是大城市的攻堅戰。在這方面,西北野戰軍沒有多少實踐經驗。而18、19兩兵團的部隊,包括周士第、楊得志等人,分別有攻堅臨汾和石家莊的實戰經驗。彭德懷也正好借此次太原戰役,吸取大城市攻堅戰的實踐經驗,為爾后進軍大西北的城市攻堅戰提供實戰經驗。
太原戰役結束后,毛澤東即復電彭德懷:同意他于5月初回陜,并再次明確:18、19兩兵團“即由你直接指揮”,并由彭德懷“對兩兵團的部署加以確定”。自此之后,兩兵團正式加入到第1野戰軍的建制行列,由山西入陜西參加解放大西北的作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