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登電影”成了現象級的熱詞,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在這個詞語被網友發明出來以前,從未有過一個如此簡練的表達,能夠如此概括性地形容出這個世界上另外50%的觀眾與讀者那種如鯁在喉的微妙不適——我真的再也不想被那一套 Masculinity 的單一文化意識與秩序“教育”了。
“小妞電影(chick flick)”這個詞在誕生之初,并不是一個中性詞匯,從它的英文字面意思就能品味得出來這其中那一絲玩味與調侃。在“老登電影”還統治著電影審美唯一話語權的時期,小妞電影被認為是“不深刻”的,它們往往以都市輕喜劇的方式出現,而且,尋找愛情似乎總是女主角最大的人生命題,在那些宏大敘事面前,它們顯得那樣微不足道,甚至這還衍生出了一個討論——《好東西》是不是小妞電影?
但是,誰說只有抽象的“人類”是有意義的?具體的“人”就是不值得討論的?一代又一代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發展至今,已經用她們豐富而鮮活的人生體驗打開了世界的另一個切面,她們的故事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愛情,而是開始有了更多關于人生歷程其他階段的提問、思考與回答。
如果你也喜歡《好東西》,如果你也曾為鐵梅與小葉的某一刻有過感同身受的動容,那你或許也可以來看看這幾部電影——不論它們是否被定義為“小妞電影”。
《墜落的審判》毫無疑問是去年在互聯網上被討論最火熱的女性電影之一,戲里與戲外的互文讓它的“現實意味”完成了一個閉環。
《西比勒》正是導演茹斯汀·特里耶的上一部作品。與《墜落的審判》的冷冽與犀利不同,《西比勒》是一部觀感輕松的電影,它講述了心理醫生西比勒因為太熱愛文學創作,放棄做醫生而開始全職寫作的故事。西比勒的創作過程阻力重重,為了尋找素材,她結識了年輕姑娘瑪格特,而瑪格特作為一部正在拍攝的電影的女演員,正深陷在與劇組的男主角伊戈爾的地下戀情中——因為伊戈爾同時是劇組導演的男朋友(這位女導演由《墜落的審判》的女主演桑德拉·惠勒飾演),瑪格特痛苦地向西比勒傾訴,而西比勒卻陷入到了“我究竟是想幫助她,還是只想把她作為寫作素材”的自我懷疑中,并不受控制的摻和進了這段雞飛狗跳的三角戀情中…
影片中幾乎時刻伴隨著自省式的自我吐槽,幽默又尖銳,三個女性角色都極盡鮮活,逐漸滑向了“就算搞砸了生活的一切那也沒關系”的別樣的坦然。
不少電影分析認為本片存在著“幻想、現實、虛構文學與精神分析的交疊”,但即便沒有看出這些,它依舊是一部有趣的影片——這也許也是女性創作者區別于“老登電影”的區別,“她沒有一定要教會我點兒什么”。
韓國姑娘Nora與青梅竹馬的男同學Hae因為移民而分別,Nora從首爾移居加拿大,而Hae則留在了韓國。二十年過去,感謝現代通訊技術,二人并未音訊全無——但這似乎又是另一種殘忍,他們經歷過幾重命運交集,又受限于現實的原因不得不將為說出口的愛意全都咽了回去。
二十年中,他們各自有過一些情感經歷,但又始終將對方放在心里特別的位置,而現在,Hae要來美國與Nora見面了。現實不是童話故事,此時的Nora經歷兩次移民定居在了紐約,為了拿身份早已與丈夫Arthur結婚,這次重逢,對兩人來說比起喜悅與期待,更多了不少復雜。
這是一部關于移民身份的電影,但即便是沒有任何相關生活經歷的觀眾,也依舊能從其中得到不少感同身受,離開故國、離開故鄉、甚至離開原生家庭,對于每個人來講,“成長”都有其必須承受的“陣痛”——人好像一個固定體積的容器,如果你想將新的生活與未來放進來,似乎就必須舍棄一些什么舊的東西。事業與家庭、自我個體與親密關系、“留下來”還是“向前走”,一個女性的一生似乎永遠在“取舍”。
30歲的朱莉似乎依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她還沒找到自己能夠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不知道是否應該和關系穩定的男朋友結婚,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是否應該選擇擁有一個孩子。朱莉既說服不了自己安定下來,又無比的沮喪與自己的“沒定性”,她迫切地想做點什么改變自己的現狀,開始新的生活。
過往的許多影視作品里,30歲的女性似乎總是那么成熟、堅定,她們事業愛情雙豐收,似乎處理一切問題都那么得心應手——越看越讓人為自己焦慮,“難道別人的30歲都是那樣的嗎?”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似乎給了我們一個如釋重負的的理由,在那些被社會時鐘裹挾的匆忙中,稍微喘了一口氣。它關乎孤獨、死亡與女性生育焦慮,但它又如此輕快——也許很多問題沒有答案,但,“忠于自己”永遠是最重要的。
11歲的女孩蘇菲和她的單親父親在這個暑假,前往土耳其度過了一個假日——本來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在年少無知的蘇菲眼中,這個假期悠然、愉悅、瑣碎但放松。二十年后,當蘇菲成長到了父親當時的年紀,當她回看那個假期、同時也可能是父親生前同她度過的最后一個假期的錄像的時候,她才明白那時候父親正在經歷什么,明白了他強顏歡笑背后的哀傷。
“年少不識愁滋味”,《曬后假日》是凄美的,女兒的懵懂,父親小心翼翼對于這份“快樂”的偽裝與維護之間的對比太讓人動容;但它也是溫暖的,這份遲來二十年的理解,似乎也是父女之間跨越時空的一場對話,是蘇菲與自己之間的和解。
貝絲與唐是一對中產階級的夫妻,他們經濟寬裕、關系和睦、生活幸福。但,一件突如其來的小事打破了二人的世界,貝絲是一名小說家,丈夫唐之前也一直表現得對貝絲的作品頗為認可,而在一次偶然下,貝絲聽到了唐與朋友評價自己的小說,他認為貝絲的“新書”很糟糕。這似乎是一件很小的事,但貝絲的世界卻因此崩塌了,她不知道自己與唐相處的這些年到底哪些話是真、哪些話是假,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繼續信任唐,也不知道是否應該認為“否定我的小說就是否定我這個人”,因為這一件小事,貝絲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至親至疏夫妻”,親密關系永遠是那樣復雜的命題。“你傷害了我,恰恰是因為你不想傷害我”,對于一段關系來說,究竟是“坦誠”更重要,還是“善意的謊言”也無傷大雅,每個觀眾也許都有自己的答案。
這是關于一個85歲的女性和一個65歲的女性的故事,即便是在已經嚷嚷著“中女時代”的現今,她們依舊是很少作為電影主角出現的年紀設定。
65歲的馮濟真一生未婚未育,與85歲的母親蔣玉芝相依為命,衰老帶來的變化竟然先出現在了女兒身上,馮濟真患上了阿茨海默,她即將面臨著失去記憶甚至失能。而“媽媽”永遠是“媽媽”,為了照顧女兒,蔣玉芝開始鍛煉身體、規劃她們二人未來的生活,但,一切并不容易…
關于死亡和疾病、關于對女性來說更加特別的“衰老”、關于東亞式的母女關系,但,《媽媽!》并不苦情,它讓人落淚,但它又是那么溫暖與豁達。
從容地面對死亡,就像一滴水回到了一片海洋——一種詩意的悲壯——誰說“小故事”就不能蕩氣回腸?
也許生活總有它的難題,但至少我們還有電影,那些片刻的共鳴,讓我們與世界短暫地和解,找一個閑暇的下午或者夜晚,去看看她們的世界吧~
作者 - JZ
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