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24日的上午8時,從山西臨汾方向,塵土飛揚浩浩蕩蕩,開過來一隊日軍車輛。
這些車輛,沿著林屯路,正在向太岳山方向進發,那里是我國華北抗戰的重要根據地。沒想到車輛行至韓略村地區時,突然槍聲四起炮聲轟鳴,八路軍竟在此設下了埋伏!
激戰三小時,日軍180多人被全殲。他們,大部分穿著中隊級別以上的官服,都是日軍的領導精銳,這一場伏擊,讓華北日軍受到了沉重打擊。
這么精準的埋伏豐碩的戰果,全靠來自敵營中的一封信------
成為偽軍混入敵營
這位潛伏在敵營中的我方同志,他名叫陳濤,1919年出生于北京城區的一個小康家庭,他是家中的獨子。
雖然他成長的過程中,正是國家動蕩不安的時候,但他的父母,仍是傾盡了全力供他讀書,他也聰敏好學不負厚望,1935年,14歲的陳濤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天津南開中學。
本來自九一八事變之后,日軍在中國的所作所為,已經令年少的陳濤憤怒不已。而南開中學不但學術氛圍濃厚,而且這里思想開放百家爭鳴,很快,陳濤就接觸到了共產主義思想。他感覺自己仿佛豁然開朗,找到了民族未來的方向,從此更加積極的投身各種抗日救國活動。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以后,強烈的責任感,使陳濤決定放棄學業,他加入了八路軍,成為動蕩時代里,舍生忘死力挽狂瀾的抗日志士。
因為有文化,人又聰明機警有膽識,上級認為,以陳濤的沉穩性子和聰明,很適合去做情報工作。于是,1940年,他接到了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到晉冀一帶,打入敵人腹地進行地下工作。
日軍兇殘毫無人性,直接潛入他們的營地那是不行的,但該怎樣挖掘到情報呢?陳濤為此傷透了腦筋,沒想到他沒想出主意,好機會竟自己送上了門。
“我們可是國軍,你們膽敢亂來,小心把你們一窩端了!”
這天,陳濤和兩個同志外出,沒想到竟遇到了一伙土匪。戰亂年代,這群土匪也是衣衫襤褸寒酸得不行,為了震懾他們,陳濤就哄騙他們說自己是國軍。
知道是當兵的,擔心報復這群土匪也沒敢亂來,但關押著不讓他們走。當時,陳濤的身上還帶著文件和聯絡工具,若被土匪發現,那就麻煩了。
既然跑不掉,不如索性加入他們來得安全。
“我們也是沒辦法,這兵荒馬亂的,誰不是為了混口飯吃?本以為當兵能有好日子,沒想到--------”
陳濤抓住機會,向土匪頭子抱怨,說自己是個逃兵,正愁無路可去,如果不嫌棄,他們是可以當土匪的。
土匪頭子見他說得言辭懇切,兩個人又年輕力壯,于是就收留了他們。
沒想到才加入土匪沒幾天,竟趕上了日軍大掃蕩,他們的寨子被日軍搜刮一空不說,還有許多人被殺死。
“不要殺我,我愿意為太君效勞!”
陳濤和幾個土匪,一起在暗處躲藏,沒想到被日軍給發現了。就在千鈞一發的危險之際,幾個土匪竟紛紛繳械投降,表示要投靠日軍給他們效勞。
都是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日本人很放心,就把他們都帶走了。就這樣,陳濤成功的潛入了日軍的內部。
陳濤跟著這伙土匪被編入了偽軍,每天聽著命令做事。這使得陳濤很煩惱,因為級別太低,他每次得到的消息,都是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這些消息毫無用處。思來想去,陳濤決定“升官”,成為偽軍頭目,就能提前知曉他們的一些部署和機密了。
想要升官,就要贏得日人本的信任才行,為此,陳濤想盡了辦法。在日軍的監視下,他表現得既忠誠又能干,分配給他的任務,總能出色的完成,他還會積極的參加日軍組織的各種活動。就這樣,他慢慢的獲得了一些肯定,在偽軍中也有了一些地位。
為了獲得日本人的信任獲得功勞,他還聯合組織打了幾次配合。讓日本人知道,他不但提供的情報準確,還特別驍勇善戰,八路遇上他,經常被“打死打傷”。
1942年,日本人在山西臨汾也搞了一個地下情報機構,出于信任,陳濤被派去任職。
陳濤和上司陳賡聽聞后皆是大喜,立大功的機會來啦!
一封情報重創日寇
“一定要不惜代價,讓陳濤坐上情報組組長的位置上去!”
臨汾,不但是同蒲鐵路的交通樞紐,有汾河物資集散中心,而且太行呂梁等山脈,也是華北的重要戰略支點,是敵我爭奪的戰略要地。
日軍此番在臨汾設立情報據點,定是想有什么大動作了。因此得到消息,當時擔任太岳縱隊司令員的陳賡,便下了命令,要讓陳濤立功當上組長。
陳賡
在陳賡的安排下,陳濤很快就獲得了幾份情報,日本人得到消息,便去尋找八路,竟然每次都能找到,有一次竟然還端了八路的“窩點”。雖然收獲不大,但被子都還是熱的,屋里亂七八糟,地上還有散落的武器。八路軍隊武器短缺非常珍惜,能丟下武器,那絕對是倉皇逃走來不及收拾!
幾次下來,日軍對陳濤更加器重,甚是佩服他的本事,日軍臨汾情報點的主管加藤,更是需要依靠陳濤才能立功,因此對他很依賴,有事情還喜歡找他商量一下。而陳濤也很積極,他刻意討好加藤,博取他的信任,逐漸成為了加藤的親信,坐上了情報班班長的位置。后來,他更是一路當上了偽軍司令,有了更多權限。
1943年進入10月,日軍華北的最高司令岡村寧次,又憋了一個大招出來,他發明了一個“鐵滾式三層陣地新戰法”。這個新戰法,指的就是日軍、偽軍、特工隊,分三個梯次來回掃蕩。他還集結了兩萬多的軍隊,開始以這個方法,對我軍的根據地進行包圍掃蕩。
兩軍交戰密切,為了掌握日軍的作戰計劃,陳濤與加藤走的也更近了。
這天,陳濤又去找加藤匯報工作,沒想到加藤心情好,非要請他一起喝酒。就這樣推杯換盞,加藤逐漸有了醉意。
正在此時,有一個日本人進來向加藤匯報工作。加藤有點醉了,而陳濤為了避免加藤起疑反復灌酒,早已裝作不勝酒力倒在了桌子上。而且他平日為了避免日本人與他說話藏著掖著,總是表現出聽不懂日語的樣子。因此這個下屬匯報工作,加藤并沒有讓陳濤離開。
這下,陳濤將他們的談話聽了個干干凈凈。
原來,岡村寧次這次又集結了三萬軍隊,準備在我軍根據地進行掃蕩。為了配合掃蕩獲得更大成功,還準備派一個高級軍官觀摩團,到華北地區進行實地調研和戰術演練。
所謂“擒賊先擒王”,若是這批軍官都被我軍消滅,豈不是能大大降低日軍的戰斗力?而且這些軍官,正是日軍戰略的決策者和執行者。
事關緊要,陳濤趕緊將這個消息進行梳理,寫出了一份詳細的信件,觀摩團的人數、路線、出行時間、守衛兵力等,他都交代的很清楚。
而陳賡得到消息,也立刻對觀摩團的路線進行了分析,最后選擇在韓略村進行伏擊。
因為情報準確計劃周密,180多名日本軍官全部被殲滅,這其中還有6名大佐、1名少將,連天皇的侄子也搭了進去。14年抗戰,日本一共才有83個大佐死在中國,這一次就是6個。這一次伏擊,讓日軍元氣大傷士氣低落,因為指揮體系受到重創,鐵滾掃蕩行動也進行不下去了。
陳濤這一次,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如此精確的伏擊,也引起了日軍的猜忌,他開始尋找機會離開敵營。兩個月后,他才終于逃脫日軍的追捕,回到了我軍根據地。
因為他的功勞卓著,他被授予了“抗日英雄”的稱號,還獲得了中校軍銜。
戰爭結束以后,陳濤不愿意躺在功勞簿上享福,而且間諜活動,本來也是只有少數領導才知內情,他也不愿因為自己做過偽軍,而遭到別人的誤解。于是,他離開了軍隊, 從此隱姓埋名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因為陳濤從未提起這段往事,他在抗戰中的傳奇貢獻,也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汪水滴,從此再也無人知道那曾經閃耀的光輝。2008年5月,陳濤在寂寂無聞中逝世,享年89歲。
他去世之后幾個月后,央視《和平年代》節目組在進行抗戰歷史研究時,才發現原來陳賡手下,竟曾有這樣一員情報干將。經過深入的調查,他的傳奇事跡被《和平年代》講述,從此他才終于為世人所知曉。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正是無數像陳濤這樣的英雄前輩,他們不計代價舍生忘死,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盛世中華太平天下,向先烈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