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前期的中國,軍閥割據、派系林立。除了“蔣馮閻桂”四大派系外,長期盤踞東北的“奉系”也一度舉足輕重。“奉系”頭子張作霖雖是個亂世梟雄,然而在民族大義上卻毫不含糊,最后因拒絕和日本人合作而被炸死在皇姑屯,這也導致了他的大公子張學良“改旗易幟”,并且于1936年12月12日和楊虎城將軍發動“西安事變”,最終成為名垂千古的愛國將軍。
張作霖一共娶了6個老婆,生有8個兒子,長子張學良是國民政府一級上將,次子張學銘是國民黨中將。除了這兩人外,張家還有一位杰出的將軍,但不是國民黨的將軍,而是共和國的開國將軍——他就是張作霖的四子,張學良的四弟張學思少將。
張學思是張作霖的四房許夫人所生。青少年時代,張學思就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3年,年僅17歲的張學思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注定了和他的兩位哥哥走的道路截然不同。這一年,黨組織利用他的張家四公子的身份,派他到東北軍67軍的特務大隊做兵運工作,到了9月,在長兄張學良的介紹下,張學思進入南京中央軍校第十期預備班學習。
張學良是愛國將領,作為張學良四弟的張學思,自然也做了很多和張學良有關的工作。
西安事變后,國共兩黨初步達成共同抗日的意向,而事變發起者之一的張學良卻被他的結義“大哥”蔣介石囚禁。此時的張學思已經從中央軍校畢業,在東北軍任見習排長和見習參謀,受黨的派遣,他到多地聯絡東北軍將領,為爭取釋放張學良而四處活動。
1938年末,張學思終于來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并受到偉人的親切接見。經過馬列學院和抗日軍政大學的學習后,張學思奔赴抗日前線,在晉察冀根據地,參加了冀中軍分區1941年、1942年的反“掃蕩”戰斗、掌史村突圍戰等,軍事素養進一步得到提高。1944年,年僅28歲的張學思已經是平西軍分區的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與指揮了平西地區1945年春夏季攻勢作戰。
抗戰結束后,張學思便回到家鄉遼寧工作,曾經擔任過遼寧省主席和遼寧軍區司令員等職。雖然回到沈陽,張學思卻再沒有回過自己的出生地——大帥府。他說,東北解放了,大帥府的所有權應歸人民,他沒有資格再做它的主人。
在東北,曾經有兩所“東北大學”,這兩所大學都和張家有關。一所是張作霖創辦的,張學良曾經擔任過校長;另一所是中國共產黨于1946年在本溪創建的(后改名為東北師范大學),其首任校長就是張學思。
因為有了辦學的經驗,到了1949年4月,張學思又受命創建了解放軍的第一所海軍學校——安東海軍學校,任副校長,這所學校就是后來鼎鼎有名的大連海軍學校。從這以后,張學思的軍事生涯一直沒離開海軍,后來還擔任了海軍副參謀長、參謀長,1955年,張學思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
然而,和很多正直的開國將軍一樣,張學思這樣一位杰出的海軍將領,最終未能躲過十年浩劫。1967年,張學思因“莫須有”的罪名被關押,經過幾年的折磨,張學思病情最終惡化,于1970年6月29日含冤去世。
臨死前,張學思將軍在病床上,憤然寫下了“惡魔纏身”四個大字,表達了對國家的擔憂,對反革命集團滔天罪行的有力鞭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