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報道,日產正在面臨破產危機,留給日產的時間或許只有12-14個月了。雖然這一消息并未得到日產汽車的正面確認,但是卻更加令人浮想聯翩了。可以確定的是,日產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
為了應對危機,日產正采取一系列計劃,包括全球裁減9000個工作崗位,將高管將集體降薪50%,將工廠產能削減20%,這些舉措顯然是日產的自救手段。
壯士斷腕,實屬無奈。
通過數據不難發現,日產近幾年無論是在全球市場,還是中國市場,它的整體銷量以及盈利表現都不樂觀。
2024年4月至9月,日產汽車的全球銷量同比下降了4%。至于在中國市場,日產汽車中國區前10個月累計銷量為55.82萬輛,同期下滑9.98%。
利潤方面,2024年4月至9月,日產的營業利潤為329億日元,同比暴跌90%,凈利潤僅為192億日元,同比暴跌94%。
不過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
當下是新能源汽車的時代,全球都在面臨電氣化轉型,日產汽車當然也無法獨善其身。
但是,它的實際表現令人失望。日產在中國市場投入的電動車只有艾睿雅這一款,至于軒逸(參數丨圖片)純電動版本,也是一言難盡。顯然無法與國內眾多的新能源車型競爭。
而在同樣是主場的美國市場,它甚至并沒有投入在當地最受歡迎的混動車。
要知道,美國市場與中國市場也算是日產汽車的兩大主場。
另外,在傳統燃油車領域,日產也因奇駿三缸發動機失去了大量的客戶,技術日產的形象也早已經不復存在,目前僅靠著軒逸、逍客這幾款價格相對親民的車型在支撐著。
當下,日產需要解決的真正問題是如何重新贏得消費者。不過,無論是發展新能源,還是技術革新,都需要大量的時間。但是留給日產的時間已經不多。
雷諾退場,本田或入局
節流求生的同時,日產還在尋找新的投資者,而令人意外的是,在有意向的名單中,包括了昔日的競爭對手——本田。
其實,這也不是日產第一次經歷如此重大的危機,早在1999年日產就已經經歷了破產危機。當時挽救日產的是雷諾汽車,并且在前CEO戈恩的運作,日產快速轉虧為盈,起死回生。然而,這一次,雷諾似乎并無出手之意,并且計劃出售手中股權。
不過,雷諾的選擇也是有跡可循。雷諾也面臨著新能源轉型的巨大壓力,自身難保。而且,因為前CEO戈恩事件,兩家車企的聯盟關系或早已出現裂痕。
但是,本田的出現還是有些令人意外。長久以來,日產、豐田、本田作為日系車企三大巨頭,它們既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同時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平衡關系。如果,本田真的與日產牽手,這無疑意味著日系汽車的格局會發生重大變化。對于豐田來說,這無疑是不利的局面。
然而,對于本田來說,正好相反。本田通過增持股份,如果與日產實現技術共享、資源共享,對于這兩家車企來說,或許能碰撞出巨大的火花,本田也有可能獲得高回報。
但對于豐田來說,可能會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目前,豐田穩居日系車企之首,但是,如果二對一,豐田還能有這么大的優勢嗎?顯然很難。
總而言之,日產能否有驚無險地度過這次危機,還是從此一蹶不振,我們也將保持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