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itry Dobrovolsky-烏克蘭】
文|若杉
休完了國慶假期,搶完了“雙十二”,2024年,眼看就剩了10余天。
有小伙伴開始逐漸陷入年底焦慮:馬上年底了,發現年初的目標沒有實現,錢也沒有掙到太多,這一年,居然又過去了。
每一年年初熱火朝天的定目標,到年底灰頭土臉的總結,似乎這樣的輪回,年年都沒有太多不同。有研究表明,在正常情況下,年初定下的目標,到年底能夠實現目標的成功率,大概只有12%左右。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目標沒有實現,也不過是屬于大多數地88%分之一。
看到這個數字,是不是好像沒那么焦慮了。
不過,如果想要明年不一樣,想要勇猛地挺進那12%,有一些策略還是可以學起來。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海蒂·格蘭特·霍爾沃森總結了上千個成功者的工作策略,總結了5個簡單實用的策略,今天,一一說給你聽。
策略一:把目標具體化,把阻礙也具體化
把目標具體化對于實現目標的好處自不必說。舉個例子,你定一個目標,今年要減肥或者今年要把工作做好,目標過于模糊,可操作性也差。
同樣的,你把目標設為“今年減肥10斤”或者“今年的業績要比去年提升20%”,把目標設定為具體的數字,清晰明了,可以按著計劃把大目標再分成小目標,可操作性也強。
把目標具體化,通常都是設定目標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是把實現目標過程中所遇到的阻礙也具體化。在這個過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叫“心理對照”。
想象一下,如果你想獲得一份好工作,盡量想象那種獲得夢想中工作時幸福滿足的感覺,然后,想想實現這個目標還有什么阻礙。比如說,還需要考一個職業資格證。
這個時候,你會不會更有動力去看書、刷題把證書考下來。
海蒂教授在書中說:
“這叫作體會行動的必要性,這種緊迫感對于達成目標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讓心理上的輪軸轉動了起來。做著自己得到了那份工作的美夢,但這還不是現實。
心理對照通過促使你把注意力和清晰的思路放在要做的事情上,最終把夢想變成現實”。
策略二:把握你目標行動的時機
定好了計劃,什么時候行動至關重要。
畢竟,想好了每天晚上看書,總有人約你去看電影、吃火鍋;
本來想好周末閉關為目標沖刺,結果莫名其妙地心情不好,動力不足;
解決這些問題,有一個非常好的策略叫做“如果—那么”策略。
“如果—那么”策略可以把簡化為一個公式:
「如果X發生了,那么我就做Y。」
比如:
如果現在是下午四點,那我就回復所有的郵件。
如果午飯前我還沒有把報告寫完,那么午飯后我就立刻投入到報告中。
如果同事對我的干擾太多,那么我就停下來和他們聊上五分鐘,然后馬上回去工作。
“如果—那么”策略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給大家推薦過,非常有效。研究表明,“如果—那么”策略,可以把你的行動力提升三倍以上。這個策略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人類大腦的編碼模式原本就特別容易記住格式為“如果X, 那就Y”的信息。一旦X被觸發,大腦會無意識地根據觸發條件來行動。
所以,在制定行動計劃時,設置觸發點,對于提高行動力非常有幫助。
策略三:專注于變得更好,而非看上去更好
目標通常分為兩種:
有一種目標是“看上去更好”的目標,這種目標專注于向別人證明自己擁有很多能力;
另外一些目標是“變得更好”的目標,這種目標的在于關注新的能力,掌握新的技能。
舉個例子,同樣是練習演講能力。把“看上去更好”作為目標的人,會想要把演講做到百分百滿意,這樣,就可以向別人展現一個完美的自己;把“變得更好”作為目標的人,不把外在的評價作為目標,而是和縱向的自己的比較,是不是比上次要好一點,下次是不是可以更好一點。
這兩種情況下,通常后者的結果更好。有兩個原因:
第一,專注于“把看上去更好”作為目標的人,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太想把事情做到完美無缺,反而占用了大量的心理能力,用大部分的時間來焦慮,而焦慮是效率的殺手。
第二,專注于“把看上去更好”作為目標的人,更不敢犯錯。因為想要呈現完美的效果,所以,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們通常會選擇最穩妥的方式,不去嘗試,不去犯錯。這種做法也許可以換來一個不錯的結果,但因為太害怕犯錯,難免中規中矩。
相反,把“變得更好”作為目標,更容易沉浸在事情本身,屏蔽外在的聲音,專注的把事情做好。既然不用對誰有個交代,偶爾試錯也未嘗不可,在犯錯中尋找調整、進步、成熟,這個過程,會讓人成長更快,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個策略:提升自控力,學會快速恢復能量
不管什么樣的目標,想要從一而終的執行,良好的自控力都是必須的。但我們都知道,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會疲憊,也會耗盡。
所以,需要學習一些提升自控力,快速恢復能量的方式。
第一個方法是:在特別疲憊又沒有時間休息的時候,想象一位特別會自控的人,他在這種情況下會怎么做。
比如,你心血來潮學習鋼琴,剛練了一個禮拜就想打退堂鼓,這個時候,想像你身邊自控能力最好的那位朋友,他會怎么做。這種想象中榜樣的力量也會帶給你突然地振奮,讓你有能量繼續堅持下去。
第二個方法是:給自己一劑提神劑,任何可以使你的精神為之一振的事物,聽一首喜歡的歌,看一段搞笑的視頻,跟好友聊一會玩兒電話或者回憶一下過去的成功,都可以作為恢復自控力的“提神劑”,幫你盡快恢復能量。
第三個方法是:選一件生活中的小事,開始練習自控力。比如,每周少吃一塊蛋糕,少喝一杯奶茶,這些事情雖小,但自控的習慣會蔓延的別的領域,讓你逐步成為一個自控力強的人。有一項研究提供,能在健身房堅持健身兩個月以上的人,他們更少抽煙,更少亂花錢,更少遲到和失約。
第五個策略:專注于“要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
有時候,我們為了修正自己的行為,常常給自己設置很多“不”的選項。
比如,不要隨意發脾氣,不要吃完飯就躺下睡覺,不要到商場就拼命購物、不要輕易更改自己設定的計劃。
但有時候,過于關注“不”要做什么,反而會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那里。相對有效地做法是用“替代計劃”代替“不計劃”。
比如,當我想要發脾氣時,我就攥緊拳頭,深呼吸三下。
當我因為加班沒法完成既定學習任務時,就利用周末的時間補上。
替代計劃可以更多地幫你把注意力轉向如何更好的完成目標,而不是盯著那些自己始終沒有做好的事情。
以上,就是幫你“提高執行力,實現目標”的五個策略,建議你提前練習起來。2024年已經接近尾聲,祝你2025年,所有的計劃都如期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