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蠟梅的名稱,大致有兩種說法:一是稱為“臘梅”,大約是由于此花初開在臘月;二是稱為“蠟梅”,則主要緣自此花的形態仿佛是涂了蠟一樣,油光發亮,晶瑩剔透。
根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記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因而,筆者更傾向于“蠟梅”這個名稱。
宋朝詩人尤袤就有首以“蠟梅”為題的詩作。而尤袤又是何許人也?其實,尤袤在南宋詩壇也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并稱為“南宋四大詩人”。
尤袤自幼聰慧,五歲能作詩,十歲入太學,二十二歲進士及第,他之所以在現代人看來名氣不如“南宋四大詩人”中的其他三位大,是由于他的詩稿全部被一次火災焚毀。
尤袤的詩作大都寫得比較平易自然,曉暢清新,既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生僻難懂的典故之句。他的這首《蠟梅》就很好地體現了其一貫的詩作創作風格,詩作原文如下:
破臘驚春意,凌寒試曉妝。
應嫌脂粉白,故染曲塵黃。
綴樹蜂懸室,排箏雁著行。
團酥與凝蠟,難學是生香。
這首詩的大意是:
蠟梅花開,驚破冬日的枯寂,呼喚著春天的蘇醒。
她冒著嚴寒,在清晨就早早地嘗試充滿生機的妝容。
想來,她應該是嫌惡脂粉的白色太俗氣,所以,才將自己點染成淡黃色。
附著于樹枝上的朵朵蠟梅花,如同懸掛在枝頭的蜂房。
蠟梅花在枝條上排列成串,就像雁陣成行般的箏柱一樣整齊劃一。
那團聚而成的酥油,還有凝聚而成的蜂蠟,盡管外形與蠟梅相似,但卻難有蠟梅花那陣陣幽香。
尤袤這首《蠟梅》是一首歌詠蠟梅花的詠物五言律詩。
整首詩開篇先從蠟梅花開放的季節下筆,從整體上描繪蠟梅花的形象,她沖破臘月的嚴寒,驚醒沉睡的春天,初開之時,仿佛是少女試妝,楚楚動人,豐姿綽約。
接著,從蠟梅花的顏色入手,繼續采用擬人手法,說蠟梅花嫌棄白色俗氣,脂粉味太濃,故而選擇了淡黃色,表現了其不與流俗為伍的精神氣質。
然后,正面描摹蠟梅花的形態,朵朵蠟梅花如同懸掛在枝條上的無數蜂房,而一枝一枝的蠟梅花又像箏柱那樣排列整齊。
最后,歸結到蠟梅花的香氣上,摘取外形上與之相似的酥油和蜂蠟做比較,彰顯了其特有的香氣。
全詩語言淺白,通俗易懂;觀察細致,描寫細膩;善用擬人,形象生動;描寫全面,逼真傳神;意境清幽,蘊藉深邃。
突出特點是采用擬人、白描和比較等多種手法,從蠟梅花開、顏色、形狀、氣味四個方面,生動傳神地展示了蠟梅花的風貌,既展現了其外在形態,又體現了其內在氣質。
透過尤袤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蠟梅花的特別之處在于她的色澤,既有鵝黃的嬌美,又有蠟質的潤澤,果然是名副其實,而且,蠟梅花最吸引人的地方還在于其所散發的幽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