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高校的孔子像前,考試之前,據(jù)說都堆滿了火腿腸、方便面……
話說,你們就不能給老夫子上點雞腿之類的嗎?怪不得老夫子不保你們。
當(dāng)然了,拜了還掛科,原因不在這里;而是因為,孔子本人是不贊成這種“不想辛苦走捷徑”“不想努力求仙丹”的心態(tài)。
他說過,“不占而已矣”,意思是,是非很明確、道理很簡單的事情,占卜也沒用。
所以真正讀懂《周易》的,不會輕易幫你占卜。你自己有意無意地“一葉障目”,看不見“努力”這座泰山,占卜也沒用。
需要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就把責(zé)任交給自己,別交給神仙。
模棱兩可,是非不明,確實讓人困惑的問題,或許可以占一占。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一種觀念,幾乎可以視為糟粕,我稱之為“靈丹妙藥思維”。凡事不想靠自己,不想通過努力,病了不好好吃藥,就想求個仙丹,吃了一切全好。
真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中,比如孔子,是反對這種思維的。他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wèi)靈公》)這里的“求”,不是“求菩薩保佑”的“求”,有“要求”的含義,意思是君子從自身做起,對自己嚴(yán)格要求,小人相反,寬以待己、嚴(yán)以律人。
換句話說,君子是把責(zé)任壓在自己身上。求取“靈丹妙藥”、走捷徑呢?是把責(zé)任推給了神仙。神仙能樂意嗎?
當(dāng)然,也不是說考試之前不能拜孔子,鞠個躬,默念幾句,就可以了,方便面就別浪費了。關(guān)鍵是尋個心理安慰:咱是有后臺的。
這種“靈丹妙藥思維”,不僅普通人常見,國君中也常見。比如今天出場的這位——春秋時期魯國的魯定公。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
曰:“一言而喪邦,有諸?”
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論語·子路》)
魯定公很想把國家治理好的,但他不想努力,想躺平,于是求起了“靈丹妙藥”:“孔老師,有沒有一句話就能讓國家振興?”
孔老師無奈地說:“話可不能這么說(世界上哪有這么簡單的事兒?不過,話又說回來,)人們常說,做國君難,做臣子不容易。如果能知道作國君很難,不接近于一句話就振興國家了嗎?”
魯定公又問:“那有沒有一句話就讓國家喪亡的情況?”
孔老師回答:“話不能說得這么簡單。有人說,我覺得當(dāng)國君沒什么樂處,最大的樂處就是我說的話別人不敢違背。如果國君說得正確,沒人敢違抗,不也很好嗎?如果國君說得錯誤,卻沒人敢違抗,不接近于一句話就喪失國家了嗎?”
魯定公的思維,和考試前拜孔子的思維一致,把復(fù)雜的事情,寄托于一句話、一個人、一件事,念一句咒語,萬事大吉。
這種走捷徑的思維,孔子肯定不贊成。不過,他還是勉為其難地說了兩句“定乾坤”的話,作為回答。
尤其“為君難,為臣不易”這句,堪稱經(jīng)典。它提醒執(zhí)政者,別以為做皇帝很舒服,這是個累活兒。你想享受,就準(zhǔn)備做昏君吧。
趙匡胤建立北宋之前,在后周世宗手下當(dāng)差。周世宗是一代雄主,有一次,他忽然有所感慨,下令讓大臣寫一篇作文,主題就是“為君難,為臣不易”。
像他這么清醒的政治家,歷史上不多見。
可惜,他在事業(yè)如日中天之時,英年早逝,留下孤兒寡母,被趙匡胤摘了桃子。
好在趙匡胤人也不壞,大概是受周世宗熏陶吧,算個明君。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高級編輯,著有《好父母養(yǎng)出好孩子》《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12冊)》《少年讀史記故事(3冊)》《中國歷史超好看(6冊)》《人生是一場修行》《唐朝那層窗戶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32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