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勝利會師。鑒于紅一方面軍“干部多、戰士少”的狀況,徐向前、陳昌浩建議調幾團兵力補充一方面軍,另調一方面軍部分干部到四方面軍工作。
最終,紅四方面軍總部抽調紅4軍11師第32團、紅30軍90師第270團、紅33軍98師第294團,以及紅30軍第89師直屬隊500余人,補充至紅一、紅三軍團,每個團大約1100余人,總共是3800余人。
同時,紅一方面軍抽調張宗遜、陳伯鈞、李天佑、李聚奎等人,到紅四方面軍分別擔任紅4軍、紅9軍、紅30軍和紅31軍的參謀長。
調到紅一方面軍的三個基干團的團長分別是:紅32團團長余品軒、紅270團團長楊國夫、紅294團團長張仁初。
除了余品軒留在紅四方面軍改任第33團政委外,楊國夫、張仁初都加入了紅一方面軍。楊國夫改任紅三軍團第4師第10團副團長,張仁初改任紅一軍團第2師第4團第2營營長。
張仁初
眾所周知,之后張某與中央紅軍分道揚鑣,當時有人就勸告張仁初:“在紅一方面軍,你只能當營長。回四方面軍,你依然是團長。”
張仁初堅決不干,他說:“我既然來了一方面軍,就是一方面軍的人!”
事實證明,張仁初的選擇完全正確,如果他當時返回老部隊,意味著要三過草地,期間還要南下百丈關跟川軍血戰一場,保不準就提前犧牲了,那就沒有未來的開國中將張仁初了。
不過,北上之途也是異常艱難,危險重重,而張仁初的成名之戰也是在這個時候打響的。
1935年9月16日,紅一方面軍抵達素有“天險”之稱的臘子口。這里地勢險要,巍峨的群山如同鋼鐵巨人般矗立,將這片土地牢牢鎖住。險峻的峽谷,蜿蜒曲折,仿佛巨龍沉睡的脊梁。谷底,渾濁的石沙河水咆哮奔騰,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臘子口,這道天造地設的險關,成為紅軍北上的唯一通道,也是阻擋在他們面前的一道生死門檻。
“一定要拿下臘子口!”紅軍指揮部里,軍情緊急,氣氛凝重。軍團長林彪瘦削的臉龐寫滿了焦慮,明亮的雙眸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突破臘子口,紅軍方能進入甘南,跳出敵軍重圍,進而北上。否則,等待他們的將是退回草地的厄運。
臘子口,這道天險,僅有一條三十米寬的山口可供通行。兩側懸崖峭壁,如同刀削斧劈,直插云霄。唯一的通道便是橫跨在石沙河上的一座木橋,而敵軍早已在此布下重兵,憑借險要地勢,構筑起層層防御工事,妄圖將紅軍阻擋于此。
臘子口
攻打臘子口的命令下達后,紅4團的戰士們義無反顧地沖向了這片硝煙彌漫的戰場。1營、3營輪番上陣,一次又一次地向敵人的陣地發起猛攻。然而,臘子口的地勢實在太過險要,部隊難以展開,進攻受阻,傷亡慘重。
“團長,讓我帶2營上!”危急時刻,時任2營營長的張仁初主動向紅4團團長王開湘請纓,眼中燃燒著必勝的信念。他知道,臘子口是紅軍北上的咽喉,此戰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張仁初率領2營的戰士們,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一次次沖鋒陷陣。然而,敵軍的火力太猛,再加上地形限制,部隊根本無法展開,紅軍進攻一次次被打退,傷亡人數不斷增加。看著倒在血泊中的戰友,張仁初心急如焚。
接連不斷的進攻失利,讓張仁初意識到強攻并非上策。臘子口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正面強攻只會徒增傷亡。他凝視著眼前的地形圖,腦海中反復推演著各種作戰方案,終于,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中浮現。
“團長,我認為可以派出一支部隊,從敵人側后迂回包抄,與正面突擊部隊形成夾擊之勢,如此一來,定能攻克臘子口!”張仁初語氣堅定地向團長王開湘建議道。
這個方案雖然大膽,卻也蘊藏著極大的風險。臘子口兩側山峰陡峭險峻,幾乎沒有可以攀爬的路徑,稍有不慎,迂回部隊便會陷入絕境。
師、團首長最終決定采納張仁初的建議,并決定由二營執行此次艱巨的任務。
夜幕降臨,二營的戰士們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然出發了。六連,這支由楊信義連長和指導員胡炳云率領的英雄連隊,擔負著正面佯攻的重任。他們將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迂回部隊爭取寶貴的時間。
而另一邊,一營營長王易才則帶領著兩個連的戰士們,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跋涉。他們手腳并用,借助著微弱的月光,在幾乎垂直的峭壁上攀爬。每一次落腳,都必須慎之又慎,因為腳下便是萬丈深淵,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
午夜時分,震耳欲聾的槍炮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六連的戰士們如猛虎下山般,向敵軍陣地發起了猛烈進攻。一時間,槍聲、爆炸聲響徹山谷,火光映紅了半邊天。敵我雙方展開殊死搏斗,戰況異常激烈,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然而,迂回部隊卻遲遲沒有消息傳來,張仁初的心也不禁提到了嗓子眼。他抬頭望向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禱著:老天保佑,一定要成功啊!
拂曉時分,就在正面戰場陷入膠著狀態之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激烈的槍聲和爆炸聲。
“是迂回部隊!他們成功了!” 張仁初心頭一震,激動萬分。
原來,經過一夜的艱苦攀爬,王易才率領的迂回部隊終于抵達了敵軍側后方的山峰。戰士們居高臨下,向敵軍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
措不及防的敵軍頓時亂作一團,陣腳大亂。
胡炳云
“沖啊!殺啊!”
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戰機,楊信義和胡炳云率領六連的戰士們,如同決堤的洪水般,一舉沖破了敵軍的防線,攻占了臘子口主陣地。
隨后,二營四連和五連迅速擴大戰果,向敵人縱深發展,一鼓作氣攻克了敵人在臘子口的第二道防線。
清晨,沐浴著勝利的曙光,紅四團乘勝追擊,攻占了哈達鋪。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戰斗中,張仁初始終堅守在六連的指揮崗位上,冷靜地觀察著戰場態勢,指揮部隊作戰。他曾多次想要親自帶隊沖鋒,都被身邊的警衛員攔住。最后關頭,為了鼓舞士氣,他索性脫掉上衣,光著膀子,一手持槍,一手揮舞著大刀,與六連的突擊隊員們一起沖上了敵人的陣地。
臘子口一戰,紅四團以其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徹底粉碎了敵人企圖阻擋紅軍北上的陰謀。張仁初和原四方面軍294團的戰士們也在一方面軍的老大哥們面前好好露了一把臉。一方面軍的同志們無不感慨道:“以前,一方面軍也有干部帶頭沖鋒的事,但像他這樣當團長了還光膀子沖鋒,則從未見過。”
自此,“張瘋子”的威名傳遍了紅軍上下, 連毛主席都記住了他的名字。因在戰斗中英勇表現,張仁初被提升為紅4團副團長。
毛主席講話
紅軍抵達陜北后,毛主席曾專門召開過一次干部會。當他談及紅軍長征途中經歷的種種艱難險阻,以及取得的一次次輝煌勝利時,突然用濃重的湘音問道:“在座的各位,有哪些是參加過臘子口的同志?站起來讓大家看看!”
話音剛落,張仁初、胡炳云等幾位參加過臘子口戰役的紅軍干部,不約而同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頓時,熱烈的掌聲響徹整個窯洞,經久不息。毛主席面帶微笑,走到他們面前,莊嚴地舉起右手,向這些臘子口戰斗的英雄們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全面抗戰爆發后,張仁初率部參加了平型關大捷等一系列戰斗,而后隨羅榮桓、陳光挺進山東,此后便馳騁在齊魯抗日前線,屢建奇功。
在當時的山東戰場,我軍有三員驍將,第一位是“梁大牙”梁興初,第二位是“毛猴子”賀東生,還有一位就是“張瘋子”張仁初,三人有一個共性,都是打仗不要命的主。
尤其是張仁初,戎馬一生,每一場戰斗都沖在最前面,先后負傷11次,最嚴重的一次連腸子都給打了出來。
1955年9月,張仁初被授予中將軍銜。身穿嶄新軍服的張仁初,心情無比激動。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共和國的開國將軍,這其中,飽含著多少艱辛和磨礪。
授銜儀式上,毛主席特意走到張仁初的身邊,緊緊握住了他的手,笑著問道:“仁初同志,你還記得二十年前的那場臘子口戰斗嗎?”
“報告主席,永生難忘!” 張仁初心頭一熱,激動地回答道。
當年那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場景,仿佛就在眼前。硝煙彌漫的戰場,震耳欲聾的槍炮聲,以及那些為了革命理想,英勇奮戰、流血犧牲的戰友們…… 這一切,早已深深地銘刻在他的心中。
“臘子口那一仗打得非常漂亮呀,我一直記得你!” 毛主席拍了拍張仁初的肩膀,語氣中充滿了肯定和贊賞。
張仁初深受感動,剛好那年是臘子口大捷20年。授銜儀式結束后,張仁初激動地對妻子說:“主席的記性真好!事隔這么多年,還能記得臘子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