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湘贛戰役發起后,周希漢立即率領兩個師,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擊潰了桂軍九個師。
這是在渡江戰役后,解放軍第一次打敗桂系軍隊。捷報傳來,全軍上下無不歡欣鼓舞。
然而,就在周希漢打算乘勝追擊時,陳賡卻突然發去急電:“快撤!不留一兵一卒!”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陳賡為何會突然叫停?
狡猾的白崇禧
在三大戰役結束后,國民黨的有生力量基本被全部殲滅,最后僅存的一點兵力還陳列在了新疆漫長的邊境線上。
在關內,稍微有點戰斗力的就只剩下白崇禧的十萬大軍了。
當初淮海戰役進行到第二階段時,老蔣曾急電白崇禧,請他出兵解救被圍困的黃維兵團。
然而,白崇禧卻絲毫不為所動,反而還扣下了國軍嫡系宋希濂部隊,靜靜地看著國軍被我軍打得潰不成軍,他好坐收漁翁之利。
或許是對權力太過渴望,籌謀了一輩子的“小諸葛”竟然在此時忘記了“唇亡齒寒”的道理。
按照李宗仁與白崇禧的設想,他們是想等著老蔣滿盤皆輸后好取而代之,與我軍進行和談,從而“劃江而治”。
對于毛主席來說,能和談自然是好的。但不管和不和談,我軍都是要打過長江去的。
和談成功了,我軍與國軍手拉著手一起跨過長江;和談失敗了,我軍直接開著炮過江??偠灾痪湓?,全國必然是要解放的。
而對于白崇禧的桂系,我軍確實在他們手上吃過不少虧。
當初在革命時期,老蔣發動政變后,白崇禧沒少幫著出謀劃策,對我黨革命人士肆意抓捕。
在我軍長征,經過湘江時,桂軍奉命對我軍進行圍攻。也正因此,我軍從八萬將士,銳減至三萬人。
后來,在皖南事變時,白崇禧更是罪魁禍首之一。老蔣發動全面內戰,他更是沒少推波助瀾。
可以說,我軍數十萬英魂都是犧牲在桂軍手上的。但即便如此,我軍還是未徹底與白崇禧撕破臉,這不過都是為了國家大局。
這么多年,老蔣一直對我軍不遺余力地打壓,而白崇禧也沒少給老蔣使絆子。
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桂系雖然沒少對我軍造成傷害,但同樣地,他們在關鍵時刻也曾對我軍出手相助。
當年紅軍經過桂湘邊界時,老蔣命令白崇禧帶兵圍攻我軍。然而,他卻看出了老蔣企圖讓紅軍與桂軍兩敗俱傷的陰謀。
因此,他放過了我軍主力,只放了兩張空槍給老蔣交差。
日軍侵華后,李宗仁與白崇禧又主動向我軍示好,表示支持我黨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正確理念。
全國統一抗日戰線形成后,連國民黨都無法涉足的桂系地盤,白崇禧卻允許設立八路軍辦事處。
更不要提在后來的淮海戰役中,白崇禧安安分分地待在一旁,沒有給我軍添亂。
而我軍也一直主張“能談和,就絕不動槍”,一直致力于兩軍和諧共處。即便到了三大戰役結束,毛主席還是認為桂軍是可以爭取的。
為了兩軍友好,我軍在很久之前便開始做工作。白崇禧的外甥在萊蕪戰役中被俘,經過白崇禧的求情后,我軍大發慈悲,將人放了。
后來桂系夏威部隊被我軍包圍在安慶,白崇禧派人傳信希望我軍寬大處理。我軍也按照他的意思將圍攻的部隊撤了下來。
后來,李宗仁上位后,與我軍進行談判,白崇禧請求解放軍不要過江。
我軍雖然沒有答應,但還是給他留了余地:“過江是肯定的,但我們可以讓一步。只要桂軍不阻攔,我軍可以三年不入廣西。另外,軍權依然讓他拿著?!?/strong>
到這里,我軍對桂軍可以說已經仁至義盡了。然而,我軍好話說盡,他們就是不肯放棄與我軍為敵,千方百計地想著如何與老蔣共謀東山再起。
于是,主席不再與他們廢話,直接發出了渡過長江,殲滅桂軍的口號。
此時,對我軍來說,最大的攔路虎就是桂軍了。
陳賡的遠見
在與桂軍交手的這么多年里,我軍沒少在他們手上吃過虧。與其他國軍的中央部隊相比,桂軍的實力只能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國軍一向以裝備精良、武器先進為傲。他們的打法也是以穩扎穩打,猛打硬拼為主。
而桂系因為是地方軍隊,且出身貧困,他們更擅長借助熟悉的地形,進行運動戰消耗敵人。并且白崇禧詭計多端,作戰極其狡詐,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對于這樣的狠角色,就需要前線指揮員更加具備自主性,懂得靈活變通的能力。
而當時唯一能擔得起這個重任的人,只有陳賡大將一人。
于是為了更好的對付白崇禧,我軍決定由四野擔任主攻,二野助攻,一野外圍,三野進行遠觀。
為了助四野一臂之力,毛主席還特意將陳賡的第四兵團交給四野指揮。
當時在渡江戰役發起后,我軍便長驅直入,陸續解放了多個南方重點城市。但在此期間,白崇禧卻始終沒有受到有力打擊。
桂軍原本駐扎在武漢一帶,但隨著解放軍南下,他們也開始向后退,將大片土地留給了我軍,一直退到了湘南。
我軍一下就看出了他們的意圖,白崇禧這是想將我軍引到他們更加熟悉的山區一帶,企圖借助熟悉的地形與我軍進行決戰。
若是能戰勝我軍,他們就直接退到長江邊;若是沒能戰勝我軍,他們還可以一路南下進入海南,甚至越南,休養生息,靜待時機。
為了阻止白崇禧南下,我軍當即決定展開湘贛戰役,力求抓住桂軍。
陳賡奉命率領13軍與14軍渡過贛江與敵人作戰。白崇禧似乎警惕性很高,當周希漢率領13軍剛進入贛江時,他便立即調了九個師將我軍團團圍住。
此時,我軍兵力只有兩個師,從表面上看似乎毫無勝算。周希漢急忙請示陳賡,詢問是否要撤退。
陳賡卻堅定道:“不許撤退,立即戰斗!”他之所以這么說,并不是讓戰士們去送死。
他明白,雖然此時敵眾我寡,但由于戰場狹窄,敵人正面其實只能擺4個師。而按照白崇禧的部署習慣,他肯定會將正面的部隊擺成兩個梯隊。
這樣一來,與周希漢的13軍對決的,就只有敵人兩個師、八個團。而我軍現在的武器裝備都不可同日而語,對付八個團的桂軍綽綽有余。
果不其然,不一會兒,周希漢的捷報就傳了過來:“首長,我們現在已經俘虜了幾百人?!?/p>
“除了與我軍交手的兩個師已經被殲滅以外,敵人的其他幾個師也已經被擊潰了!”
聽到這個好消息,指揮部頓時一片沸騰。有指揮官對周希漢吩咐道:“還愣著干什么?還不趕緊追!”
然而,就在這時,陳賡卻突然搶過了話筒:“不許再追,立即撤回來!不能留一兵一卒!”
眾人非常訝異。剛剛13軍身處困境時,陳賡一點也不擔心?,F在打了勝仗,他倒是緊張起來了。
陳賡解釋說,白崇禧不是老蔣底下那些驕縱自大的軍官,相反,他極其狡詐。
桂軍八個團不可能戰勝我軍兩個師,同樣,我軍兩個師又怎么會將他九個師打潰呢?我軍在試探他的同時,他也在試探我軍。
他的意圖就是“誘敵深入”,想要將13軍吸引到他的包圍圈中。
周希漢剛剛取得的勝利,很有可能就是鉆了敵人部署的空子。如今敵人已經提起警惕,我軍再貿然追去很有可能中他們的圈套。
于是,眾人經過一番商量后,決定等四野主力抵達后,再采取行動。
然而,由于白崇禧警惕性極強,在我軍主力圍上來時先一步撤退了,導致我軍依舊未能抓住其主力。
針對這種狡猾的敵人,毛主席提出妙計:不管桂系軍隊如何部署,我軍要以大迂回戰略的追殲方式,攻占其后方,斷其退路,迫使其與我軍進行決戰。
不久后,陳賡按照主席的思想,從桂軍兩側進行大迂回、大包抄,一舉解放了廣東,并沿著海岸線進行突擊,徹底切斷了白崇禧后退的道路。
之后,桂軍被逼無奈,只能與我軍進行決戰。
就這樣,在陳賡的配合下,四野成功在衡寶戰役中大敗桂軍主力。
至此,桂軍再無回天之力,白崇禧也灰溜溜地逃到了臺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