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汽車科技作者Erik的第246篇文章
1818黃金眼近日采訪了一位杭州的問界M9車主沈先生, 在駕車出車位時,被后方駛來的一輛無人快遞車撞上,交警判定沈先生主責,無人快遞車次責,沈先生對此不認可。
他這輛問界M9落地60多萬元,剛上牌沒幾天。這一撞把M9左前車門凹了一塊,修理費要一萬多元。
沈先生抱怨道: “無人車撞完后就像知道闖禍了一樣,自己退回到了路邊停車位,我覺得這個就跟碰瓷一樣的。”
無人車因為沒人駕駛,所以它一定要確保車子百分之百的安全。
當你發現前方有障礙物的時候,你一定要能夠及時剎停。
沈先生對交警的判罰很不服氣,臨了告訴記者,準備起訴無人車運營方。
這世上的事兒,哪有百分百的。
去年的12月26號,在問界M9及華為冬季全場景發布會上,華為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正式發布問界M9。
發布會上,余承東表示,千萬元內最好的SUV,馬路上能看到的最強大SUV——問界M9來了。
前兩天一周年,余承東發微博: 鴻蒙智行問界M9創造了中國汽車高端化的重大里程碑, 一代神車 當之無愧, 改寫了中國汽車的歷史 !
中國汽車的歷史有沒有改變,不知道,但人們對中國汽車的認識肯定改變了。
一問三不知
交警到場后,新石器的工作人員調出了無人車當時的行車數據。
數據顯示,當時無人車時速從20多km/h減速到6km/h后,又加速到25km/h,然后撞上了問界M9。
記者連線采訪無人車運營方新石器工作人員的時候:你們的無人車完全識別距離是多少?
對方只說:你不用問我這個。有問題聽交警。
對于沈先生的技術疑問:無人車到底識別到自身車輛了嗎?
這不合理呀,這種20km/h的速度。
“我一腳下去,一定能剎停”
這里面有很多的知識無論記者還是普通人,都不知道,那就普及一下。
首先,是無人車的技術狀況,能力。
其次,是無人車的行駛范圍是否合格,上路條件等等。
事故中的無人車是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車上貼的標志還有順豐的Logo。
新石器無人車創始人余恩源接受采訪時說:最高能開50km/h,一次性能裝一兩百件快遞……在余杭區、濱江區、錢塘區等地,新石器已經投入50多輛功能型無人車,幫助快遞公司將包裹從倉庫、轉運中心運送到小區驛站。
新石器無人車搭載 12 個高清攝像頭及 2 個激光雷達多模態前融合感知,使無人車具備 360 度環視 120 米感知能力,并清晰識別紅綠燈、車道線以及障礙物,從而在各種復雜的交通環境中行動自如。
事故中的車應該是新版本,舊版本長這樣~
此外,后臺還有操控安全員的全監控。
保險方面,新石器會給每輛車購買300萬元的第三者責任險,和機動車的安全保障方式基本相同。
這些信息應該能解答沈先生的疑問,識別障礙物的距離和能力理論上都有。
當然反應到實際情況中,就是車輛可能識別出錯/算法出錯/決策出錯/執行出錯等等,導致最后撞到了沈先生的車。
在20km/h的行駛速度下,遇到前方不規則行駛的問界M9,在環境沒大問題的情況下,無人車應該是能大概率提前識別違規行駛車輛,提前預判停車或者減慢速度的。
但這些行業領先和面對復雜道路的處理能力,在現實中還是出問題了。
這樣的配置、無人車技術,比對面60萬的問界M9,也不低。但具體是技術的執行中哪里出現了問題,新石器的運營人員不懂,記者和車主也分不清,需要技術人員去解決Cornercase了。
有法可依
今年5月1日,《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條例》正式施行,在杭州市政府引用的杭州日報官網上,正是新石器無人車的大圖。
杭州已向16家企業發放測試與應用牌照424張,累計安全測試與應用里程超過120萬公里,主動事故率為0。
杭州還開放全市八城區和桐廬縣城區共計3474平方公里作為智能網聯車輛測試應用區域。
新石器拿到杭州首批智能網聯低速功能型無人車牌照180張。
新石器相關負責人說道:“無人配送車合法上路最主要的一環就是路權開放問題,在這方面,杭州市政府的交警、經信委、郵政等部門都給予極大的支持和配合。
所以新石器的無人車是有路權的,同時也是得到支持的。
《條例》中跟此次事故相關的~
第二十三條:智能網聯車輛不配備駕駛人或者隨行安全員的,在道路測試、創新應用期間發生不適合自動駕駛的狀況、車輛故障或者其他影響交通安全的情況時,測試主體、應用主體應當立即采取遠程接管、開啟危險警示裝置、行駛至不妨礙交通的地方停放等措施,有效降低運行風險。
這對應的就是新石器無人車撞上問界M9后,為什么會自動停到旁邊停車位的原因,不是碰瓷。
第二十四條:智能網聯車輛車載設備應當記錄和存儲事故或者故障前至少九十秒的車輛位置、運行狀態、駕駛模式、車內外監控視頻等數據,并保持數據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智能網聯車輛測試主體、應用主體應當在事故發生二十四小時內將前述數據提供給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并保存數據不少于一年。
沈先生質疑的數據問題,在這條里也有說明。
第二十八條 智能網聯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的,應當根據事故各方的行為對事故發生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嚴重程度,確定各方的事故責任。
交警隊事故的認定,問界M9的車主沈先生是主責,無人車是次責。這條也給了解釋。
科目三考試中,對于馬路轉彎有標準的注意事項要求:
1、轉彎前左右扭頭觀察后視鏡,確認道路交通情況;
3、打轉向燈,保持三秒;
4、轉彎前或轉彎后時如果有必要變更車道的,一定要尋找最合適的時機變更車道,千萬不能突然改變,又不打轉向燈,而且影響其他車道車輛行駛。
所以沈先生在路口轉彎,自己沒有觀察好前后情況,定主責確實沒有問題。
但,沈先生對于無人車技術的樸素認知中,除了百分百安全,一定要及時剎停有點異想天開外,無人車本身確實有問題。
只不過,這個問題在他的違規駕駛前置條件下,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上頭要鼓勵,后頭就繼續改進唄,小白鼠就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出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