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裝裱起源于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根據考古發現,湖南戰國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龍帛畫》就有了裝裱的雛形,距今 2000 多年的歷史。
據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記載,書畫裝裱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萌芽,晉以前裝裱技藝不佳,唐代趨于成熟。宋代因為皇帝的熱愛達到興盛,出現了宋宣和裝,元代戰亂頻繁未有記載,明朝周嘉胄的《裝潢志》所寫更趨完善,清代周二學的《賞延素心錄》被認為中國古代書畫裝裱經典之作。
廣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商都,自1685年十三行開埠以來,便成了中外交流的窗口。經濟的繁榮帶動了文化的交流,也催生了廣式書畫裝裱與修復的興起。從蘇州裱匠的南下,到本地匠人的創新改良,廣式裝裱以其獨特的材料選擇和精湛技藝,逐漸在書畫界嶄露頭角。而修復技藝更是讓古老的藝術品重煥新生,等獨特方法,更是成了廣式裝裱與修復的一大特色。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廣式裝裱與修復的獨特技藝。
01
廣式裱藝
廣式書畫裝裱的形成于什么時間無從稽考。
廣州十三行和各國通商,經濟發展迅速。商賈以雄厚的財力向外省搜求古書畫,成為名收藏家,如潘正煒、孔廣陶、伍元蕙、潘仕成等;也有亦官亦商的,如吳榮光、葉夢熊等。他們收藏大量名貴字畫,對裝裱工作,必然十分講究。他們重金聘請蘇州的裱匠來工作。南來廣東的外省官員,有不少愛好金石字畫的,如阮元、戴熙、裴景福等,可能也有裝裱匠跟隨著來。而別處手工精良的裱匠,也來廣州開業謀求發展。這樣,便提高了廣州裝裱技術的水平。
但嶺南地理環境特殊,本地的裱匠積累了經驗,逐漸改良材料和工具,發展成獨具風格的廣東式樣。外省裱畫用的漿糊以面粉煮成;在廣東如用面粉制糊,因天氣潮濕,過些時日,畫幅便發霉起黑點。于是改用石花菜代替面粉,避免了發霉的毛病,重裱時揭底也較容易。
廣式書畫裝裱修復技藝步驟繁復,有定損、定案、去污、水洗、揭舊、補缺、貼頂條、托畫心、全色、接裱綾等十多道工序,由此解決由于收藏保管不善造成發霉、污染、蟲蛀及材料老化等問題,以延續古舊書畫的壽命和藝術價值、文化歷史價值。
“裝裱藝術作品展覽”
1987年,嶺南裱藝學會(廣州裱藝學會前身)在廣州文化公園正式成立,開啟了廣州裝裱藝術的新篇章。同年11月,學會主辦的“裝裱藝術作品展覽”更是被譽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裝裱藝術專業展覽,參展作品多達150余幅,吸引了眾多書畫界人士的關注與贊譽。
廣州裱藝學會不僅致力于廣州本地的文化傳承,更將廣式裝裱與修復技藝推向了東南亞。學會多次舉辦國際交流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了這門古老的藝術。2018年、2019年,學會相繼被評為廣州市越秀區區級、市級非遺保護項目單位,更是對其多年努力的肯定與認可。
02
廣州裱藝學會修復展覽
近日,廣州裱藝學會再次攜手裱藝學會所有會員們,精心策劃了一場修復展覽。此次展覽不僅展示了廣式裝裱的精湛技藝,還著重展示了修復藝術的魅力與成果。展品中既有歷史悠久的經典之作經過修復后的重生,也有現代裝裱藝術的創新嘗試,每一件作品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
【案例一】
陳嵩慶(片)花箋
主要問題:一通三張作品蟲害嚴重,蟲洞密布,筆墨大片缺失。
修復建議:刮蟲口(刮時需特別注意筆墨處蟲口,別把文字部分刮走)、配底紙(三張顏色不盡相同,需要配好底紙顏色,遵守寧淺勿深原則)、裝裱(裝裱能有效保護畫芯,美觀,便于欣賞)、信箋花紋需要修補。
修復前
修復過程
修復后
【案例二】
《水陸畫》的修復
《水陸畫》,其畫心長為163cm,寬為73cm。此作品并無詳細的可考修復記錄,但存在舊裝裱材料。盡管整體保存相對完整,畫心中的主圖像及龍形圖案形象依然清晰且生動,然而畫心卻有多處問題:
1. 存在多處折斷、殘缺和脫落;2. 局部局域受到霉菌侵蝕;3. 托底紙與腹背紙存在分層、部分托紙與畫心脫層現象;4. 畫心的部分區域,存在殘缺、斷裂和污漬;5. 畫心表面有大量斷裂及隨處可見的水漬,無法再起到保護作用;6. 肉眼可直接觀察到大量污漬,需要清洗。
修復前
修復過程
修復后
【案例三】
林風俗《公社假日》的修復
作品保存原狀:《公社假日》是林豐俗老師于1972年創作的重要紅色題材作品之一,因保管環境潮氣侵襲以及畫作自然老化,畫面出現水漬污漬,紙質發黃、缺損,非常脆弱,委托修復前畫芯已經斷裂。
保護與修復難點:本作品畫面上采用了不少鮮艷重彩的藝術表達形式,此類顏色在清洗的過程中容易與化學藥劑發生反應,導致跑色、變色的情況,嚴重會導致周邊畫面染色,破壞原作。
修復過程
作品修復完成 ( 作品藏于領南畫派紀念館 )
更多修復案例可現場觀展~
編輯|雨葭
校對 | 周章勝
主編|李木子
部分資料、圖片|廣州裱藝學會????
【版權聲明】本微信登載的聲明原創內容均為《收藏·拍賣》獨家原創,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和使用。
官方視頻號
帶你現場看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