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注意到國內AI芯片企業寒武紀發布的公告,2024年度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0.7億元到 12億元,較2023年同比增長50.83%到69.16%。
利潤表現還是巨虧,只是與往年同比有所改善。2024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虧損3.96億元到4.8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收窄42.95%到53.33%。2024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預計虧損7.65億元到9.3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收窄10.34%到26.64%。
我是在想一個問題,既然漂亮國出臺了AI芯片禁令,寒武紀2025年會不會因此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從而帶動營收更大增長,甚至促進經營扭虧為盈?畢竟盈利對于任何一個科技初創企業來說,都是標志性的事件。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寒武紀在2025年扭虧為盈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到底能否將理想變成現實,還是得看寒武紀AI芯片創新水平與芯片本身的產能。
從有利因素來分析,首先是業績增長態勢良好。如前文提到2024年寒武紀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0.7億元—12億元,同比增長50.83%—69.16%;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3.96億元—4.84億元,虧損較上年收窄42.95%—53.33%。特別是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紀營業收入或達8.85億元—10.15億元,同比增幅達57%—80%;歸母凈利潤或達2.4億元—3.28億元,有望扭虧為盈。這表明寒武紀在營收增長的同時,盈利能力也在逐步改善,為2025年扭虧為盈奠定了基礎。
其次,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的不斷發展,對AI芯片的需求持續增長。寒武紀作為國內AI芯片領域的重要領軍企業,有望在AI芯片國產化替代的浪潮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此外,寒武紀在智能駕駛芯片等新領域的研發投入,也為未來的業務拓展和盈利增長提供了新的機遇。
此外,之前也有部分機構對寒武紀2025年的業績持樂觀態度。如國盛證券預計2025年寒武紀的營業收入為49.7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8億元;民生證券研究院預測2025年公司每股收益為0.35元。這些預測反映出市場對寒武紀未來發展的信心。
從市值表現來看,寒武紀股價表現強勁。自2025年以來,寒武紀股價節節攀升,總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元,一躍躋身科創板市值前三。這表明投資者對寒武紀2025年扭虧為盈的期望值還是較高。
但是,也需要冷靜對待政策性的影響,必然這些政策出臺存在不確定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AI芯片市場競爭激烈,寒武紀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眾多競爭對手的挑戰。如英偉達等國際巨頭在技術、市場份額等方面占據優勢,馬上英偉達黃教主就要再次抵達中國北上廣深訪問,為中國市場打氣。同時,國內也有其他企業在不斷追趕。就此而已,寒武紀需要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否則可能會影響其盈利能力和市場份額。
更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紀的客戶集中度太高,從而對于市場波動抗風險能力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寒武紀的主要營收曾由第一大客戶貢獻,且第一大客戶變動頻繁。這種客戶集中度較高的情況,使得公司業績容易受到大客戶訂單變化的影響,增加了經營的不確定性。如果未來大客戶訂單減少或流失,可能會對公司的營收和利潤產生較大的沖擊。
眾所周知,AI芯片是高投入的行業,在研發投入上寒武紀保持了業界的高水平。
2023年寒武紀研發費用為11.18億元,同比減少26.59%。
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為6.59億元,同比減少8.13%。
2024年上半年:研發投入為4.47億元,同比減少7.27%。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寒武紀在2023年和2024年的研發投入有所減少,但仍然保持了較高的研發強度。
事實上,寒武紀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研發,這將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造成一定壓力,如果研發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經濟效益,可能會導致公司盈利不及預期。
由此綜合分析,寒武紀當前具備了一定的扭虧為盈能力,然而在面臨AI芯片國內外激烈競爭與壓力下,即便AI芯片國產化替代大趨勢已來,但寒武紀能否從中分到絕對多數的份額,還有待觀望。
那么,2025年寒武紀能否讓大家心暖一下,我們拭目以待吧。
你怎么看?歡迎文末評論補充!
【科技明說|全球存儲觀察 |全球云觀察|阿明觀察】專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數據說話,帶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復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