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山東省康復醫學會孤獨癥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會議在濟南成功舉辦。來自全省各大醫療機構的200余名專家和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孤獨癥的診斷、治療及前沿研究展開了深度交流。大會期間,解放軍總醫院楊光教授就“孤獨癥病因與發病機制研究進展”作了主題報告,為孤獨癥精準診療及基礎研究提供了重要學術指導。
楊光教授在其主譯的《孤獨癥譜系障礙——臨床表現、病因及干預措施》一書中提到,孤獨癥譜系障礙(ASD)是一個復雜而多維的研究領域,確切病因和病理機制仍不明確。但楊光教授通過多年臨床經驗積累發現,90%的孤獨癥兒童存在飲食相關問題,某些食物成分可能導致兒童對食物的不耐受或過敏,從而引發腸道菌群紊亂和胃腸道癥狀,如慢性便秘、腹瀉、腹痛、胃食管反流及腹脹等。
同時,根據臨床觀察,孤獨癥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常與腸道功能的破壞程度有直接關聯。近幾年國外學術研究顯示腸道內產生的神經毒素能夠通過迷走神經上升至中樞神經系統,進一步影響孤獨癥患者的行為學表現。
近年來,針對腸道菌群的研究逐漸揭示了情緒益生菌在孤獨癥干預中的積極作用。研究發現,使用情緒益生菌調節腸道微生物群失衡,不僅可以改善胃腸道癥狀,還能促進孤獨癥患者行為的積極改變。亞洲首個嚴謹的益生菌介入孤獨癥臨床研究為情緒益生菌PS128開展的一項針對72名7至15歲孤獨癥男童的隨機雙盲試驗。研究結果顯示,連續四周食用情緒益生菌PS128后,患者在重復動作以及強迫特定喜好、社交互動障礙、過動、焦慮、違規及對立反抗等方面均出現顯著改善。
另一項為期6個月、涵蓋105名孤獨癥患者的真實世界研究進一步驗證了情緒益生菌PS128的長期安全性和療效。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臨床總體印象嚴重度量表(CGI-S)上的"疾病嚴重程度"評分顯著降低,同時,超過86.7%的患者的臨床總體印象改善量表(CGI-I)評分顯示明顯進步。在6個月研究期間,僅有兩例輕微副作用(易怒及腹瀉),其他參與研究的孤獨癥患者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而在各種研究也均證明經情緒益生菌PS128干預后孤獨癥患者的重復行為、情緒起伏等問題嚴重程度明顯降低,而且由于其作為一種非藥物干預手段,相對無風險,是一種輔助治療的新選擇。
目前,孤獨癥譜系障礙已經成為我國社會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據估計,我國孤獨癥的發病率約為0.7%,這意味著有超過1000萬的孤獨癥譜系障礙人群正在面臨生活和成長的困擾。在0至14歲約有200萬孤獨癥兒童,且每年新增近16萬個新診斷案例。情緒益生菌PS128的出現為孤獨癥疾病干預提供了新的契機,并為疾病治療提供新的思路。相信隨著未來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情緒益生菌PS128將會幫助更多患者從中受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