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2025年1月15日,印象大紅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印象股份)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興證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
據印象股份招股書披露: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9月,印象股份的收入分別為0.63億元、1.44億元和1.06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相應毛利率為27.2%、57.8%及57.0%;凈利潤為-259.9萬元、4750.5萬元和3430.1萬元。
圖1 印象股份2022-2024年9月營收情況 單位:人民幣千元
印象股份的標志性產品是依托福建省武夷山,聯合北京印象山水,由“印象鐵三角”張藝謀、王潮歌、樊躍打造的《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自2010年3月演出至今,《印象·大紅袍》已經演出超過6200場次,觀演超過870萬人次,演出平均上座率約為77.4%。
2023年,《印象·大紅袍》演出票房收入在中國所有旅游山水實景演出中排名第三(前五名分別是:《長恨歌》《印象麗江》《印象·大紅袍》《神游傳奇秀》和《印象劉三姐》),在所有文化旅游演出中排名第九(前十名分別是:《宋城千古情》《長恨歌》《麗江千古情》《駝鈴傳奇》《三亞千古情》《桂林千古情》《又見平遙》《印象麗江》《印象·大紅袍》《神游傳奇秀》)。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旅游山水實景演出的總票房收入為42億元;所有文化旅游演出的票房收入為166億元。
三大業務體系,實景演出是核心
印象股份的業務由《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及表演服務、印象文旅小鎮業務及茶湯酒店業務三部分組成。其中,印象文旅小鎮部分,主要由國家4A級旅游景區武夷茶博園、印象建州美食主題街區和武夷茶研習社等。茶湯酒店即武夷山印象·泰自然茶湯溫泉酒店,擁有50間客房。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9月,《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及表演服務收入分別為5793.3萬元、1.36億元和1.01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91.9%、94.8%和95.0%。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9月,印象文旅小鎮業務收入分別為302.8萬元、361.0萬元和239.7萬元,分別占總收入的4.8%、2.5%和2.3%。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9月,茶湯酒店業務收入分別為207.8萬元、391.4萬元和282.2萬元,分別占總收入的3.3%、2.7%和2.7%。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9月,《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分別演出355場、567場、391場演出,發行39.99萬張、91.85萬張、63.52萬張門票。總體而言,印象股份已經形成“文旅小鎮+演出”“酒店+演出”等多元化協同的商業模式。
地方國資控股,三湘印象持股
印象股份招股書顯示,武夷山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為其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68.8%;武夷山國有資產運營服務中心通過武夷山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和武夷山旅游度假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9.3%),累計持有其78.1%的股份,為印象股份的實際控制人。
另外,還有21.9%的其他股東,其中三湘印象(000863.SZ)通過北京印象山水持股15.3%;員工激勵持股平臺武夷山山水有限持股1.4%;另外一眾高管及其配偶等員工、前員工持股5.2%。
- 2008年,控股股東之一的武夷山文旅集團希望創造一臺展現武夷山地方特色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以此提升武夷山的旅游吸引力。
- 2009年,經武夷山市國資委及南平市國資委批準,由武夷山文旅集團、南平實業及武夷山旅游度假產業開發三方共同注資,成立印象股份。
- 2010年9月,北京印象山水以2310萬元人民幣投資印象股份,最初持股20%,成為第三大股東。
- 2017年1月,印象股份掛牌新三板。
- 2020年5月,印象股份進入創新層。
- 2019年2月,印象股份向福建武夷山文旅集團和福建武夷山旅游集團合計募集6260萬元,用于建設茶湯度假村。
- 2019年12月至2024年12月,印象股份的一眾小股東在新三板交易比較頻繁。
- 2025年1月,印象股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圖3 印象股份股東的持股情況 來源:印象股份招股書
印象股份的董事會由8名董事組成,包1名執行董事,即鄭彬(總經理);4名非執行董事,即衷柏夷(董事長)、肖建紅(武夷山市財政局資產管理股股長、武夷山市國資運服中心副主任)、鄭豐(福建武夷山文旅集團董事兼副總經理)、許周妹(福建武夷旅游集團總經理及董事);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即何書奇(樸樸法務及合規部的法務總監)、劉用銓(廈門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張維坤(萬科香港前顧問)。
截至2024年9月底,印象股份共有289名員工,其中212名為藝術團員工,占比達到73.4%。
印象股份募集資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是升級《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二是用于創新印象文旅小鎮;三是用于《月映武夷山》文化旅游演出項目;四是用于提升品牌形象及增加宣傳;五是用于智慧運營改進等。
印象股份資本往事
武夷山不僅是中國的名山,更是世界的名山。
1999年12月,中國武夷山(福建地區,一期)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福建武夷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武夷山的運營方曾耗時十年推動武夷山上市,但受制于《風景名勝區條例》以及《關于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等規定,可以說已經斷了武夷山上市的所有念頭。
但隨著《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的一路長紅,又讓武夷山國資看到了希望。
自2017年,印象股份登陸新三板,開始接觸資本市場,已經有八年時間。在此期間,印象股份從嘗試登陸北交所,最終因財務問題不達標放棄。
2020年7月,印象股份謀求沖上北交所(當時是精選層),并在接下來的四年間,接受興業證券的多期上市輔導工作。
最終在2024年5月,印象股份與興業證券簽署《輔導協議的終止協議》,結束了其試圖借助北交所轉板至A股的幻想。
但在次月,印象股份便迅速做出赴港上市的決定。
至此番,印象股份僅用6個月時間,完成申報編制即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可以說是非常急切。
截至目前,從新三板專場到港交所成功上市的旅游企業有且僅有1家,即2019年赴港上市的寧波旅游企業——飛揚集團。
但從飛揚集團在港交所的表現來看,并不吃香。飛揚集團上市開盤股價為0.99港元/股,獲得19倍的超額認購,募集到1.5億港元,首日成交額4708.2萬港元,收盤時市值4.9億港元;但截至目前,飛揚集團股價一路下滑至不足0.1港元,日交易量不超5000股,市值不足6500萬港元。
當下港交所的流動性主要集中于少數頭部企業,旅游企業并非投資者首選。因此,雖然港交所是當下國內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最快速的途徑,但可能存在交易流動性、市值管理并不如預期,存在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
從新三板到北交所,再到如今的港交所,印象股份攜《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一路問道上市。
印象股份繞開了北交所的財務攔路虎,但未來并非坦途:即便能拿得下港交所通行證,印象股份能逃得過港交所低流動性、低估值嗎?
(梁青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臺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