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一視財經 翊天
編輯 | 西貝
本周,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報陸續披露!
去年末的的公募基金市場,可謂波詭云翳,也充滿著戲劇化劇情。2024年初的“量化巨震”,曾讓諸多基金經理“懵圈”,基民更加“不知所措”。直至2024年9月末,多重政策利好發布,A股迎來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指數級行情。“
“報復性”上漲后的四季度,恰恰考驗著選股型基金的投資功力。主打價值策略的基金經理群體,可謂贏得了滿堂彩,紛紛斬獲了超額收益,領跑全市場。
完勝指數的基金經理,正式浮出水面。
究竟哪位基金經理是A股價值型投資的真正高手?
價值策略基金領跑市場
過去一年,價值策略成為A股市場的明星策略。
價值策略不僅僅是尋找被低估的機會,而且能在不同大類資產中實現風險控制和長期回報的平衡。在價值投資中,尋找“真價值”是投資決策的核心,也是與單純低估值投資的重要區別。
我們先來看市場的“平均表現”——指數型的中證價值ETF——2024年的凈值回報達到17.84%,優于滬深300指數的表現。
換言之,被動型的價值指數ETF跑贏了A股大盤股指數。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主打價值策略的明星基金經理的表現,看看他們是否戰勝了市場。
“價值派”代表之一、睿遠基金的趙楓最新指出:從長期回報角度,我們對權益市場充滿信心,中國的優質企業當前隱含的長期回報水平遠遠超過其他資產類別,放在全球看也是最具吸引力的資產,我們可以靜待經濟企穩回升。
這位老將在2024年為基金持有人創造了16個百分點的收益,從他的觀點我們可以體悟到:中國股票的“真價值”并非短期市場定價,而體現于企業的長期潛力、競爭優勢、管理層價值觀、行業地位等。
另一位價值型操盤手、中泰資管的姜誠則在四季報寫道:中國經濟的韌性足夠,長期潛在回報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然居前,產業結構升級的空間巨大,權益類資產受益于相對更低的估值,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吸引力排序靠前。
據天天基金,姜誠管理的價值策略產品在2024年創造了超過十個百分點的收益,戰勝了同期滬深300指數。
價值投資背后總有著不同情緒因素的交織。操盤“廣發價值領先”的基金經理林英睿在2024年為持有人斬獲了8.37%的收益,他認為去年末市場風格輪動較快,參與者在不斷地適應可能到來的狀態切換。
林英睿對主力資金的“內心活動”有著非常細致的觀察:市場活躍資金在成交量迅速提升的背景下,掌握著市場的短期定價權,一方面體現了市場流動性的充裕,另一方面各類機構也在表達蟄伏等待基本面數據持續好轉的觀點,這是機遇與挑戰的交織,希望與困惑的交鋒。
戰勝市場的“主角”出現了
過去一年,“價值派”基金經理捕獲超10%的收益,并非難事。
真正的投資難點在于能夠顯著戰勝大盤股。畢竟去年9月末,A股開啟了一場超預期的“閃電行情”,各大寬基指數迎來了一波暴漲。
突然而至的牛市行情,讓諸多主觀選股的基金經理有些許的“措手不及”。
很多基民想必知道:一旦有指數級行情,指數的漲幅很可能超過主動選股產品的漲幅。
然而,越是這種指數型行情,越能篩選出戰勝市場的主動選股基金經理。
中歐基金的藍小康就是一例,他憑借穩健平衡的價值投資風格“擊敗”多個寬基指數,讓基金持有人體驗到了真正的超額收益。
公開數據顯示:藍小康三只在管公募產品2024年凈值回報均超20%,可謂在權益基金排行居于最頭部位置。
其中,中歐紅利優享混合A是藍小康獨立管理時間最長的基金,可謂其旗艦產品,2024年凈值收益率高達21.36%,超額收益17.3個百分點,位列同類排名前5%,這只產品近五年收益率接近70%。
此外,他管理的中歐融恒平衡混合A的2024年收益率達22.58%,超額收益11.64個百分點。
他還做出如下理性判斷:A股最重要的回報來源是估值的修復,不宜過度以高景氣彈性、高成長彈性來尋找市場投資主線。消費行業無論從邊際變化還是從經濟結構發展方向看,無疑是最需要投資者重視的,消費的亮點和結構與過往會有所不同。
尋找“真價值”
實際上,過去一年能夠戰勝市場的基金經理,背后有一個共性:抓住了高質量企業的估值修復機會。
這恰恰是尋找A股“真價值”的一種路徑。
來看看明星基金經理的“價值發現”的成績:張坤的易方達藍籌、朱少醒富國天惠2024年年度收益不到2%,劉彥春操盤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則未能在過去一年斬獲絕對收益。這些均屬于市場的“巨無霸”基金,管理規模過大對投資策略的發揮有著較大的影響。
因此,基民可將注意力轉移至新生代基金經理群體。
比如:基本面量化新生代基金經理錢亞婷的“中歐互通精選混合A”,2024年全年收益率為20.39%,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11.09%。
這位基金經理認為:具備穩定盈利能力、健康現金流、以及較強競爭壁壘的高質量企業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尤其在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區間的背景下,這類企業不僅具備防御屬性,同時從長期維度來看或也具備較為可觀的回報潛力。
另一個“真價值”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AI),這是近兩年全球資本市場的“風暴眼”。
對于2024年的公募圈,可謂“得AI者得天下”,去年的業績冠軍是大摩數字經濟,這只產品恰恰圍繞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精選個股,直接將凈值曲線拉高到行業榜首位置。
馮爐丹操盤的中歐數字經濟混合發起A,也抓住了這個史詩級的投資機會,該產品2024年收益率為29.40%,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20.39%,同類基金排名前11%,在公募基金圈一戰成名。
這位基金經理從專業角度預判:AI是歷史上第一個可以自己做決策的技術,不僅僅是簡單的自動化,這代表著首次實現了對人類腦力勞動的規模化替代和增強,其潛能不僅在替代人力,更在于釋放人類創造力。
大類資產配置的新選擇
過去二十余年,諸多基民持有的公募產品多以成長股策略為主,這背后反映了中國權益市場的階段性特征。
隨著國際政經格局、宏觀基本面、A股底層邏輯等因素的嬗變,價值策略基金在大類資產配置中性價比悄然上升。
實際上,價值策略基金往往被投資者忽略,甚至被認為是“漲得慢”的基金品種,實在不然。
第一,低估值資產通常在市場情緒低迷或存在過度悲觀預期時被拋售,因此購買這些資產時,價格可能低于其內在價值,這恰好為價值策略提供了理想的籌碼積累時點。
第二,當市場預期逐漸修復時,低估值資產容易獲得估值修復帶來的超額回報。這種“均值回歸”的效應在股票、債券、大宗商品等大類資產中廣泛存在,其中股票資產的彈性更高。一旦基金經理抓住機會,將會為基民提供大幅改善財務狀況的契機。
第三,當某一類資產被高估時,低估值資產可能具備對沖效果,幫助投資者在不同市場周期中保持穩定收益,很好地提供風險分散的功能。
第四,投資于價值策略基金,不僅能獲得估值修復收益,還能在通脹周期中保護購買力。
第五,投資低估值資產要求關注長期價值而非短期波動,這有助于減少情緒化決策。因此,低估值投資的邏輯性和紀律性,有助于投資者克服追漲殺跌的行為偏差。
因此,投資者需要配置價值型策略的基金品種,借此構建一個穩健且具有抗風險能力的資產組合,同時實現跨周期的穩定回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